李秀成:忠王其实并不忠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o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64年7月22日,对于忠王李秀成来说,是一个悲惨的日子。就在这天,他被曾国藩的湘军俘虏了。
  被俘后,李秀成写下了数万字的自述手稿,开篇就说,他书写太平军的历史是为了“呈老中堂(曾国藩)玉鉴”,“我一片度心写就,并未瞒隐半分”。他拼命称赞过去的死敌,把攻占天京的曾国荃说成是“有德之人,深可服佩”;曾国藩则是“恩深量广,切救世人之心”;湘军“常胜,未见败过”。
  向敌人讨饶的另一方法就是矮化自己,因此李秀成把太平天国说成“世人之劫数”,洪秀全则是不问贤良、不修德政的昏君。自述结尾,他竟大发慨叹:“何生天王而乱天下,何我不才而佐他乎?”
  既然如此,李秀成又怎样解释自己在太平天国身居高位呢?他在自述里说不知道洪秀全要夺取天下,于是一路迷迷糊糊地上了贼船,糊糊涂涂地封了忠王。更可笑的是,李秀成居然说,因为清军遇到广西人就杀,所以他才骑虎难下。
  当然,要想活命,绝不是说说好话就能糊弄过去的。于是他不懈“表功”,强调自己如何优待自己俘虏的清朝官员。巡抚王有龄在杭州城破时自杀,李秀成找到他的尸首,用清朝冠服将其入殓,并派五百人、费银三千两护送其棺木还乡;太平军将领李昭寿以滁州叛降大清,李秀成瞒着洪秀全把他在天京的家眷送还……
  李秀成明白,这些小小的“功劳”,曾国藩恐怕还看不上眼,所以他必须竭力体现出自己的利用价值——凭借以前的威信去影响老部队投降。于是他总结出了“招降十要”。根据他的计划,招安计划的核心是恩赦两广籍的太平军骨干。
  具体步骤上,应优先收服他的堂弟、掌握太平军江南主力的侍王李世贤,为此可以把自己的婶母作为人质,然后由他写信劝降。进一步就可招安那些和他交好的将领,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把太平军余部瓦解掉。
  李秀成还提出,招降太平军余部后,他还愿意帮助镇压江北的“捻匪”,并立下军令状:“如辦不成,正国法是定。”此外,李秀成还为湘军提供了他手头的各路太平军动向等情报。
  遗憾的是,李秀成效忠大清的赤诚,最终被曾国藩一盆冷水泼灭。曾国藩在李秀成被俘之初称呼他“好汉”“可惜”,后来却对他的表现相当鄙视:“宛转求生,乞贷一命”,“献谀乞怜,无非图延旦夕一命。”
  曾国藩深知,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后期最主要的将领之一,对战事了如指掌。让他活下来,难保不会抖出湘军的丑事,成为政敌攻击自己的材料。所以他最后判断“此贼甚狡”,“不宜使入都”,将李秀成斩首。
  那么,李秀成曾经驰骋疆场十余年,率领数十万大军纵横江浙,直到天京围城战的最后关头,他仍然指挥部队积极反击,屡屡重创敌军。怎么一朝被俘,就一口一个“大清皇上鸿福”“中堂雨露之恩”,全无当年叱咤风云的气魄了呢?
  从直接原因上看,曾国藩等湘军高层的缓和态度,也许令李秀成产生了可以活命的错觉。被俘后,李秀成虽也遭到曾国荃的酷刑,却没有立即被杀。曾国藩来看他时还说:“汝亦好汉,可惜!可惜!”这就让他不由产生某种程度的幻想,以为曾国藩对他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另外,太平军将领投降也不是没有范例。但从根本上说,是数年的富贵生活腐蚀了李秀成的战斗意志,滋养了贪生之念。
  李秀成虽出身贫苦农家,但拜将封王之后,逐渐骄奢淫逸起来。他在攻占苏州后修建的忠王府,里外有四五十间,全用金银装饰,直到三年多后苏州陷落仍未完工。连李鸿章见了也不由得感叹:“琼楼玉宇,曲阁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李秀成某次因得罪洪秀全,被罚交饷银十万两,可见太平天国早期不蓄私财的规定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生活这样优越的领导人,很难想象能保持“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革命理想。如果说之前还是“骑虎难下”,当他被俘的那一刻,对太平天国的信念想必已经烟消云散,所剩下的只是如何保全自身。用李秀成自述里的话说就是:“能早知有此难,而可早避在家为民。”
  讽刺的是,李秀成的性命最后也因财宝断送了。他突围时携带了不少珍珠宝物,休息时被附近村民发现。李秀成本想交出财物请他们隐藏自己,结果两波村民因分赃不均闹起来,最后将他扭送进清营。
  其实李秀成早已为富贵所迷,才会国破家亡时还念念不忘金银珠宝,也才会被俘后屈膝变节以求活命。本可“杀身成仁”的李秀成,却在生命最后关头乞降变节,为敌人出谋划策。这既对不起追随他浴血奋战的众多将士,也累及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声名。
其他文献
一  韩信年轻时在淮阴走来走去,人人都不待见他,因为他又穷又骄傲。  按说骄傲是他自己的事,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你想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就意味着看不起他们身处其中的“众”。当然,如果你的骄傲与你的身份匹配,那就另当别论。可问题在于,韩信没有钱,却很会摆谱。  比如他母亲去世之后,家里穷得没钱安葬,他仍设法将母亲葬到一个又高又开阔的地方,因为他认为这个坟墓周围将来必然会成为居住着万户人家的熙攘
在成为“四川王”之前,刘湘只是当地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还没能力霸顶,比如他的堂叔刘文辉就常与他争夺地盘,丝毫不顾叔侄情面。两人三天一骂、五天一打,搞得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四里八乡都被他们搅得鸡飞狗跳。  为了进一步扩充地盘和人马,刘湘决定先壮声势,比如组建当时牛气哄哄的海、陆、空三军。陆军好说,拉一帮步兵撑足门面就行,海军、空军就是烧钱的项目了。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三条两百多吨的旧汽船,略加改造,用铁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前往杭州上任,担任通判一职。虽然任职人间天堂的杭州,但苏轼却不喜欢上班,因为州衙的屋宇已经是危房了。  杭州曾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都城,繁华无比,但入宋之后百余年间,官府既无力修换,又不忍拆毁,风吹雨打,很快就不行了。苏轼心情忐忑地在危墙之下当了三年通判,直到另迁他州,州衙一直未能修缮。  十几年后,苏轼升官了,这回朝廷让他当杭州一把手。苏轼又心情忐忑地回来了,发现杭
一张机·相识  她第一次遇见昭音时,正是隆冬,朔风卷雪,拍窗有声,将整座京城都笼罩在肃杀的北风里。  她偶尔路过织造坊,忽然听到一声怒斥:“偷喝偷吃跑得还挺快!看我不打死你这个兔崽子!”接着就是一阵拳脚打在身上的闷响。她讶然看去,只见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正被人从织造坊里赶出来,按在地上拳打脚踢。她来不及多想,呵斥一声就冲了上去。  彼时少年正死死蜷着身子,忍耐着那敲打肌骨的痛意,昏昏沉沉中只觉得
胡適在1910年作为“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奈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这段时间的日记亮点便是“打牌”记录……  相較于胡适处处流露出的闲情逸致,鲁迅的留学日子虽然艰苦,但偶尔也含沙射影地调侃生活……
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靳云鹏少时读过私塾,后来家里太穷实在供不起了,他便与弟弟推着小车沿街叫卖,靠做苦力挣钱养家。即便如此,他们也活不下去了,只好一起投奔天津小站的新军混口饭吃。  靳云鹏天生斜视,所以到小站后不受待见,勉强被收为备补兵,打扫马厩和厕所。  一天,袁世凯亲自检查军营卫生,看了操场、宿舍、伙房等地,感觉打扫得不够彻底,有些生气。他对卫生方面向来重视,认为一个士兵如果连卫生都搞不好就更别提
他们是20世纪翻译界泰斗,名声响彻海内外,是世人眼中珠联璧合的才子佳人,绝无仅有的天作之合。他们便是杨宪益和戴乃迭。  杨宪益自幼便是个富家少爷,父亲担任当时中国银行的行长。可生得好不代表就是吉兆。据说,杨宪益母亲生他之前曾梦见一只老虎跳进肚子里,算命先生掐指一算,不得了,这是个凶兆。不承想,杨宪益五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可能这只是偶然,也可能刚好就是预言的验证。  但不得不说,杨宪益确实是个可造
唐朝诗人李益患有“妒痴”的毛病,总是怀疑老婆出轨。为了监视老婆,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晚上都在妻子、小妾的居室外面的地上撒上一层灰,以观察她们的动静。此事传出后被人传为笑柄,人们都认为李益做得太过分了。  还有比李益更过分的。  明朝笔记《古今谭概》中,有个昆山秀才为了试探老婆对他的忠诚度,趁着夜色躲在屋子门口,等他老婆如厕时,他便装作色狼扑出来抱住老婆。他老婆寧死不从,大声呼叫。秀才大喜,兴奋地
《笑傲江湖》中任盈盈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声”并非指说话音调,而是指古琴弹奏之声。那时,众人不识《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谱,非说那是林家的《辟邪剑谱》,污蔑是令狐冲偷来的。为证清白,令狐冲遍寻名家,终于借任盈盈之手弹奏,听到了那首完整的琴曲。  曲谱既觅知音,令狐冲自是毫不犹豫便送了出手。所送之人,便是被他唤作“婆婆”的任大小姐。也是这一来,任盈盈走入了大众的视线。然而,你越往后看越发现,这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春天,嘉庆为了给读书人谋点儿福利,便举行了一场恩科。各省举人进京应考,角逐进士头衔,这也是嘉庆六旬万寿庆典的一部分。会试完毕,紧接着进行殿试,然后发榜,最后举行“传胪大典”。这是由皇帝在太和殿宣布进士名次的重要典礼,没想到嘉庆却被气得七窍生烟。  传胪大典那日,文武官员盛装列队,新科进士精神抖擞,乐队高奏《庆平章》。嘉庆身着礼服,由大学士、御前侍卫陪同,在中和殿等候典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