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的系统分析模型简介与应用

来源 :防灾减灾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地质灾害依易发性区划,笔者从系统的视角出发,拟构建一个易于理解、易于操作、量化相对较好的地质灾害概念模型。模型的综合分值选用了突出极值的内梅罗指数计算,最终用地质灾害发育面积密度进行区划效果评价。本篇文章以福建省霞浦县的工作为例对该模型进行应用,通过对模型各因素评价打分,划分出地质灾害的4级分区,为霞浦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模型应用过程直观地展示了模型的评价效果受因素选用、因素权重影响较大,模型本身的结构使其更适合于评价灾害点密度大,规模小的区域。
其他文献
首先对黑龙江省7个大地电场观测台站的概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评估了大地电场观测数据的效能,分析了大地电场观测的Ft变化特征和干扰因素以及大地电场的正常场和异常信息。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分析东北地区地磁观测台站2008—2017年地磁Z分量日变幅加卸载响应比异常高值,结合东北地区M5.0级以上地震震例资料,分析得出加卸载响应比出现异常高值对东北地区短期内发生M5.0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指示性意义。
重力变化是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辽南地区为例,收集、整理了2012-2015年8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通过重力平差计算,来研究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重力点值时序变化和段差
介绍了LCR-G型重力仪长、短基线标定格值因子的方法和过程,并对标定结果进行比较。统计了两台重力仪2008—2017年在灵山基线场标定的格值因子,分析了时序变化规律,总结了该种仪器长、短基线标定的优点、不足和适用范围。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较强的自然灾害,一次地震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这是其它自然灾害难以相比的。地震应急成果的快速产出在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XSLT可以快速转换地震应急计算模型所需的XML文档,从而提高地震应急成果的生成效率。详细描述了XSLT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并阐述了XSLT在多个地震计算模型中的具体应用,说明XSLT在地震应急
本文采用电离层反演法得到探测链路中心的电离层临界频率,锦州设接收点,青岛、长春、苏州、新乡和北京为发射点,利用非线性时间序列方法、多维空间重构方法,分析不同地点的电离层临界频率变化规律及锦州地区电离层临界频率空间变化规律,为地震前期电离层异常特征研究提供基础。
石英摆倾斜仪是监测地球固体潮汐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银川基准台小口子观测站的SQ-70D石 英水平摆倾斜仪数字观测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排除干扰因素,客观的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