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16年Rous和Jones[1]首次提出细胞内病原微生物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概念后,许多学者发现,在临床上由牙龈类杆菌、结核病分枝杆菌、嗜肺性军团病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疚病经常需要抗生素治疗且反复发作,提示这些感染性疾病迁延不愈的原因中可能存在上述细菌的保护机制,并由此展开了对抗生素治疗方法的研究。
自1916年Rous和Jones[1]首次提出细胞内病原微生物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概念后,许多学者发现,在临床上由牙龈类杆菌、结核病分枝杆菌、嗜肺性军团病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疚病经常需要抗生素治疗且反复发作,提示这些感染性疾病迁延不愈的原因中可能存在上述细菌的保护机制,并由此展开了对抗生素治疗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