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398和miR408对UV⁃B胁迫下拟南芥幼苗的影响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miR398和miR408对UV-B辐射下拟南芥幼苗的影响,测定了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系统SOD酶活性、GSH含量和MD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UV-B辐射下,过表达miR398拟南芥与过表达miR408拟南芥相比野生型植株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_v/V_m、qP降低、qN升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降低光合效率;SOD酶活性降低、GSH含量减少,MDA含量上升,活性氧积累,影响植物抵抗辐射逆境胁迫,损害植株生长发育过程.说明过表达miR398和过表达miR408拟南芥对UV-B辐射胁迫
其他文献
为客观合理地对深基坑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引入WSR方法论,以物理-事理-人理为基础,从3个维度分析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构建以人理为核心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和可拓学理论构建深基坑安全风险评价的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建设项目深基坑安全风险等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评价结果的分析从物理、事理、人理3个维度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由异旋孢腔菌(Cochlibolus heterostrophus)引起的玉米小斑病(southern corn leaf blight,SCLB)是严重影响玉米(Zea mays)产量和品质的叶部真菌病害.为明确福建省甜玉米小斑病菌不同地理群体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致病性,本研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致病性测定法分析福建省7个甜玉米小斑病菌群体(南平,宁德,福州,三明,莆田,龙岩和漳州)的遗传结构和致病性.利用优化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