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女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使之更好的地胜任对身体条件要求较高的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且还可以使身体各部的肌肉得到协调均匀的发展,增添体形的美感,通过体育锻炼能使腹肌、腰背肌和骨盆底的肌肉力量得到增强,为以后妊娠期和分娩期打个良好的生理健康基础。体育运动使中学女生,能增进人与人的交流、放松身心、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使养成终生锻炼的思想意识。
据调查表明,发现84%的中学生对体育有较强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其动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女生中有39%是为了保持体形苗条,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参加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说明女中学生更加追求美的心理倾向。15%的女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应对结业考试。
1.体育场馆,设施的严重不足。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据有关资料表明53.5%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而在我国中小型发展中城市的学校运动场地不足,资金短缺,是多数学校普遍问题。许多体育器材管理不善,造成器材的散失或破损,没有几所学校的运动场、体育馆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
2.应试教育的盛行使学校体育名存实亡。在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很严重,重文化轻体育的问题明显突出。因学生任务重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说明应试教育还很严重。中学女生参与体育时间较少,据调查200人平均每天锻炼的时间为19分钟,而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占总数的84%;40分钟以上的只有32人占16%。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调查还发现,从高一到高三的女生锻炼时间呈减少趋势。
3.体育教师的专业和敬业精神有待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对体育课改革精神,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新颖性,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参与动机。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往往是课程进度赶不上,教学质量无保证,出工不出力,体育处于一种“放羊”式状态,不钻研教学改革,业务能力停滞不前。
促进中学女生体育锻炼的发展对策
1.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体育场馆建设列为学校是否符合办学条件的大事来抓。学校要在资金不足情况下可采取商业赞助或公益金或集资等办法来改造旧设施,在长效果,少投入的原则上进行扩建和改造。对学校的体育器材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管理和维护,使其延长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以适应体育教学和学生活动的需要。
2.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统一工作的监督管理。要对学校随时进行全方位的突击检查,发现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相符合的学校,要勒令学校限期改进,对屡教不改的学校领导和他人要给予行政处分,对造成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作为教育机构要把学校办成合格和具有特色的育人之地。
3.体育教师要注意提高教学水平,全方位的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作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健康自觉练的高度境界,从而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对体育成绩优秀者要给予表彰奖励,有运动潜力的学生要注重培养或向专业队推荐,发现体育人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了解女生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
4.改革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项目的搭配上作些简单的调整。从当前实施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到中学生各阶段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重复的比较多,针对性,特殊性不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5.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生放任自由,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不重视。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为人师表的信念和强烈的教学事业心。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所以应多开展公开课和教师进修培训,交流经验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川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据调查表明,发现84%的中学生对体育有较强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其动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女生中有39%是为了保持体形苗条,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参加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说明女中学生更加追求美的心理倾向。15%的女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应对结业考试。
1.体育场馆,设施的严重不足。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据有关资料表明53.5%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而在我国中小型发展中城市的学校运动场地不足,资金短缺,是多数学校普遍问题。许多体育器材管理不善,造成器材的散失或破损,没有几所学校的运动场、体育馆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
2.应试教育的盛行使学校体育名存实亡。在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很严重,重文化轻体育的问题明显突出。因学生任务重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说明应试教育还很严重。中学女生参与体育时间较少,据调查200人平均每天锻炼的时间为19分钟,而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占总数的84%;40分钟以上的只有32人占16%。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调查还发现,从高一到高三的女生锻炼时间呈减少趋势。
3.体育教师的专业和敬业精神有待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对体育课改革精神,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新颖性,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参与动机。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往往是课程进度赶不上,教学质量无保证,出工不出力,体育处于一种“放羊”式状态,不钻研教学改革,业务能力停滞不前。
促进中学女生体育锻炼的发展对策
1.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体育场馆建设列为学校是否符合办学条件的大事来抓。学校要在资金不足情况下可采取商业赞助或公益金或集资等办法来改造旧设施,在长效果,少投入的原则上进行扩建和改造。对学校的体育器材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管理和维护,使其延长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以适应体育教学和学生活动的需要。
2.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统一工作的监督管理。要对学校随时进行全方位的突击检查,发现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相符合的学校,要勒令学校限期改进,对屡教不改的学校领导和他人要给予行政处分,对造成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作为教育机构要把学校办成合格和具有特色的育人之地。
3.体育教师要注意提高教学水平,全方位的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作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健康自觉练的高度境界,从而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对体育成绩优秀者要给予表彰奖励,有运动潜力的学生要注重培养或向专业队推荐,发现体育人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了解女生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
4.改革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项目的搭配上作些简单的调整。从当前实施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到中学生各阶段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重复的比较多,针对性,特殊性不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5.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生放任自由,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不重视。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为人师表的信念和强烈的教学事业心。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所以应多开展公开课和教师进修培训,交流经验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川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