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1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
  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启动学习的内因。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而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启动学生的学习气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又如《蝙蝠与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其教学的难点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如何辨别障碍物和方向的。这一原理源于蝙蝠,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为此笔者制作了动画,将“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射回来”这一原理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1.2 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像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先播放录像,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要在这一天全家一起登高远眺。而此时作者独自漂泊他乡,身边又没有一个亲友,不能和家人团聚,悠长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只好独自一人眺望远方(家乡的方向)。一组组动人的画面,使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和气氛之中,带着感情去理解诗句,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1.3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 “妈妈,我想对你说……”等,但学生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中,让学生看从VCD盘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丰富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1.4 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计算机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笔者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1 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荷叶》一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作了以下设计:(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有关荷花的录像片,老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填空练习,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大训练力度。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提高。
  2.2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2.3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成为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起很大作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列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再针对提纲提出问题,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很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提高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能力的基础。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阅读,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
  
  3 结束语
  
  现代信息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现代信息手段的广泛运用,将现代信息手段与语文课程有机整合。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无疑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其他文献
无显像剂水洗型荧光渗透剂的研制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任学冬北京环航无损检测器材厂丛长林渗透剂是渗透检验中最关键的材料,近几年国外开始采用的水洗型荧光渗透剂已不用显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