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来源 :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钟有多长?”张老师这个问题刚出口,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说:“60秒!”张老师说:“真的吗?那我们就来做三个实验吧!”
  第一个实验:一分钟数数。张老师手中拿着一块手表,说:“预备——开始!”顿时,教室里响起了叽里呱啦的数数声。我数着数着,只觉得越数越慢,我数到470的时候,有同学已数到500多了。可我觉得嘴巴像是跟我作对似的,我越是试图加快速度,它越是不让我加快。突然,“停!”老师发出口令。我只数到480。可我还是很满意,因为我看见一些同学气急败坏的样子了。我在心里暗暗为自己加油,我稍稍休息了一会儿,老师又说,第二个实验开始。
  第二个实验:一分钟读书。老师喊“开始”的时候,我迅速拿起《阶梯阅读》读起来。读完片段二时,我回头张望了一下,啊!有人读到片段四了!我立即加快速度读。这会儿,嘴巴终于听话了。可我读得太快了,口水四溅,落到了我的裙子上。可是现在擦口水又浪费时间,我只好继续读。读着读着,“停!”老师发出口令。我读了大约540个字。可是在读得快的同时也有其他难题。我实在太渴了。“咕嘟咕嘟”,我把一瓶水喝了一大半,为什么我没喝完?是因为还有最后一个实验呢!没准又是什么累人的事。
  第三个实验果然很累人:一分钟原地跳跃!老天,这还不把我累坏?!可是也没法子了,只能硬着头皮参加。“开始!”老师一声令下。“嘣嘣嘣……”班级里响起了声音。我跳啊跳,很快,就开始喘粗气了,速度不由自主地慢下来。后来,我像拖了十万吨货的火车头一样,跳不起来了。终于,老师叫停了。我在座位上大口喘着粗气,瓶子里也早已滴水不剩。天,好累!
  经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时间的长短就看你在干什么事了。
  灵犀一点:
  两篇习作都围绕着主题“时间都去哪儿了”展开叙述,行文流畅,语言也朴实,通俗易懂。《分割童年》作者借两个小故事反映真实生活中铃响老师不下课的拖堂、课余作业太多的情形,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些许不满,更重要的是强烈凸显了作者这一年龄段儿童对于轻松、快乐、自由童年生活的热切渴望;而《一分钟到底有多长》中,作者对于三个一分钟实验中的各种人物表情、动作、心理等描写十分生动到位,如“可我读得太快了,口水四溅,落到了我的裙子上。可是现在擦口水又浪费时间,我只好继续读”。让人感觉情同此心、身临其境,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语言功底。但“分割童年”若改为“还我们快乐童年!”可能更佳,亦能与作文结尾相呼应;而《一分钟到底有多长》略有遗憾的是作者草草收尾,没能与前述“惜时篇”相照应,在结尾也没写出惜时的感触。总体来说,两篇习作都是我手写我心,写出了小作者的真情实感。(李玉兰)
其他文献
本文意在探讨中国现代作家对于“娜拉”式叛女出走后的生活状态的刻划 :1鲁迅先生所言的回  来或者堕落 ;2有意义和力量的死亡 ;3依据革命战胜自身和传统 ;以及造成这些状
20世纪培养出来的教师如何引导21世纪的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一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互联网让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以数量级增长的时代,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大约每2年翻一番,意味着当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到第三年时,他们在第一年所学习到的东西有一半已经过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培养互联网思维成为业界的共识。互联网思维核心在于创新,技术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微信的朋友圈里流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