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效果研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8月入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180患者分为干预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康复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连续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参与健康教育情况和自理能力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参与健康教育以及自理能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的实施对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健康教育参与、自理能力改善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连续护理 老年慢性病 健康知识 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195-01
  老年人往往都是多病共存的,如果老年慢性病得不到重视,很容易会形成痴呆、跌倒、抑郁等老年综合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障政策一系列变化的发生,直接导致了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得到缩短,所以很多老年人会产生出院继续治疗以及护理的实际需要[1]。本文主要选择2014年1月—8月入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医院、社区以及居家的连续护理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自理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入院治疗、2014年8月出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纳入标准:患者年龄需在60岁或60岁以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经诊断已存在1种或多种慢性病;按照医生计划出院;配合电话随访;愿意接受医护人员的家庭护理。随机将18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各9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试验。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康复以及护理,患者出院前由医生为其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并为患者免费发放疾病相关教育手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干预:医生为患者制定出院计划,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出院前存在的治疗及康复需求进行了解,同时由专科医生以及患者家属等组成多学科综合干预团队,由该团队对患者出院前进行专业评估,并给予健康指导[2]。护理人员为其开具出院后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發放一些健康教育单等。患者出院后,由专科医师以及护理专家等人员组成干预专家团队,由该团队指导健康教育护士工作,每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慢性疾病的治疗及护理等知识讲座。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48h对其进行电话回访,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指导;及时通知患者及家属参加相关健康知识讲座;对患者居家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医院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共包括10个条目,条目设计办法为Likert5级评分法[3],对“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不清楚、同意、非常同意”赋值1—5分,总分值范围为9—45分。患者自理能力改变情况通过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对“明显下降、稍微下降、变化不大、稍微提高、明显提高”赋值1—5分。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参与健康教育情况
  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讲座方面评分为2.42±1.73,在电话健康教育方面的评分为5.03±1.44,在其他途径健康教育得分为11.13±12.98;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讲座方面评分为0.22±1.34,在电话健康教育方面的评分为0.63±1.74,在其他途径健康教育得分为1.13±2.4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每月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分)
  2.2 患者自理能力改变情况
  老年患者干预组得分4.12±0.82,对照组得分2.31±0.71,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自理能力在干预后明显提高,对照组患者自理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社区及家具治疗始终不健全,现在正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医院内医疗护理干预比较规范,但是缺乏对医院外的有效干预,加上老年患者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这对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的健康维护是非常不利的[4]。
  本次研究显示,对老年患者进行出院前多学科综合干预以及出院后持续干预,患者参与健康讲座的次数增加了,健康教育次数也增加了。通过出院前对患者进行的全面评估,确定患者不存在医疗、心理等问题,以此建立相应的出院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改善整体功能。出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取得联系,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得到增加[5]。
  综上所述,连续护理过程中健康讲座、健康教育等增加了患者的健康知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相应改善,进而对自我护理进行积极的参与和改进,进而使自己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芸,吴琳娜,李俊梅. 成都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理能力及关爱需求调查[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7(2):218-221.
  [2]宋桂云,刘宇. 不同照顾者照顾情境下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2012,25(2):73-75.
  [3]陈曦,毕越英,陈海花. 连续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华护理杂志,2012,16(8):758-760.
  [4]朱信美,翟晓晴,黄敏,潘奎静.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居家护理的效果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13,29(10):726-728.
  [5]杨玲,陈茜,胡秀英. 老年慢性病患者住院及出院后持续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3,34(12):2365-2367.
其他文献
净土像化之“象”,是慧远法师“念佛三昧”的观想对象,亦为其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宗教之“象”所具有的具体可观想性与宗教方便、接引作用使慧远对“象”格外重视。随着
【摘 要】 俗话说"大便不通心事重重,大便一通浑身轻松"。当前受便秘困扰的人越来越多,从医学角度讲,便秘并不只是指大便"干燥"的意思,还包括排便次数减少(少于每周3次),或粪质坚硬,排出困难;或感觉排便过于费力或者排便不净。  【关键词】 便秘 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197-01  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一周内
1990年代台湾左翼思想在四种思想势力的压迫下陷入低潮:苏联解体和东欧易帜所带来的“历史终结论”或“意识形态终结论”,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思潮,本土主义思潮,以及以后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