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上段食管癌性狭窄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on_z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上段食管癌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上段食管癌性狭窄患者40例,先通过钡剂口服造影及胃镜检查掌握上段食管癌位置,然后在X线下进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40例上段食管癌性狭窄患者均一次性支架置入成功,成功率100%,且未出现穿孔现象,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好转。其中,2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显效25例(96.15%),有效1例(3.85%),总有效率100%。14例食管癌合并食管气管瘘患者吞钡显示堵瘘率及梗阻解除率均为100%。结论提高食管支架置入术水平是有效缓解上段食管癌性狭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食管支架;上段食管癌性狭窄;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6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21-01食管狭窄作为食管癌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易引起吞咽困难,不利于患者营养摄取,严重时直接威胁患者生命。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及材料的不斷发展和进步,在内镜或X线定位下进行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成为解决食管狭窄的重要介入治疗方法[1]。相关临床资料显示,食管支架置入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2]。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上段食管癌性狭窄患者进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效果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上段食管癌性狭窄患者共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8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60.1±10.2岁。其中,晚期食管癌26例,食管癌合并食管气管瘘14例。食管癌位置距门齿19至20厘米之间的18例,21至26厘米之间的22例。2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中不能进食20例,只摄入流食6例。瘘口:直径不大于1厘米的6例,1至1.5厘米之间的8例,14例患者都有进食后呛咳史。所有患者经由胃镜或X线检查后符合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目的、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等手术交代,并进行健康教育,缓解患者情绪。同时术前要叮嘱患者禁食,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对患者进行西泮、山莨菪碱常规肌肉注射,均10毫克。然后插入胃镜以了解食管癌位置(与门齿和环咽肌的距离),并经由活检孔道将留置导丝插入食管正确位置,接着把胃镜拔出。接着利用COOK扩张条按一定的顺序扩张到12.8毫米左右,保留导丝。同时按照病变范围利用X线定位并体外标记,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支架型号。然后在X线引导下顺着导丝置入食管支架,并进行复查,确保支架置入位置正确:在病变上端上1厘米,环咽肌下2厘米以上。对于食管癌合并食管气管瘘患者来说,必须用支架膜盖住瘘口。术后4小时内禁食,术后4星期内不能摄入冷饮和高纤维食品,并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术后疗效主要指标为吞咽困难与否。将效果评定标准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能进食普食或半固体食物。有效:吞咽困难症状有所好转,能摄入流质饮食。无效:吞咽困难症状为改变,甚至加重。2结果
  2.1食管支架置入术成功率分析40例上段食管癌性狭窄患者食管支架置入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百分百。
  2.2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变化分析本组2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经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后,没有出现穿孔现象。且术后患者能进食普食的有20例,占76.92%,能进食半固体食物的有5例,占19.23%,即显效25例,占96.15%。能进食流质饮食的有1例,占3.85%,为有效。总有效率100%。此外,14例食管癌合并食管气管瘘患者经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后,摄入热水均没有出现呛咳现象,且吞钡显示堵瘘率为100%,梗阻解除率为100%。
  2.3术后并发症分析所有患者术后都出现咽喉异物感及胸痛不适等症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后有所缓解。40例患者中25例患者支架周围长出新生物,一些是慢性炎症增生,一些是肿瘤复发。3讨论
  3.1食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价值食管癌晚期患者常出现食管狭窄症状,导致患者吞咽、进食困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过去治疗食管癌性狭窄主要采取的是微波、扩张等手段,效果不是很理想[3]。而晚期食管癌患者大多失去手术能力,所以改善患者吞咽困难及生活质量问题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支架置入术成为治疗上段食管癌性狭窄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对我院40例上段食管癌性狭窄患者进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均一次性成功,成功率100%。可见食管支架置入术安全性高。此外,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改善显效率为96.15%,有效率3.85%,总有效率100%。说明该术治疗效果明显。总之,晚期上段食管癌性狭窄患者实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有以下几点优势:①上段食管癌所在位置比较特殊,癌肿已与附近组织浸润,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大多患者不满足手术条件,且就算采取手术治疗术后瘘口未完全堵塞、梗阻未完全解除等并发症发生率高。②先进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采取放疗效果更佳,并发症减少。③针对食管癌合并食管瘘患者,食管支架置入可有效地堵塞瘘口。本研究堵瘘率为100%。
  3.2体会上段食管支架置入术难度大,术后易产生咽喉异物感等现象。为此,采取内镜、X线结合引导食管支架置入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提高食管支架置入术水平是改善上段食管癌性狭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可在临床上深入研究和应用。参考文献
  [1]陈智,蔡文,陈丽云.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上段食管癌性狭窄43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3(15):2379-2380.
  [2]刘印凤.内镜直视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性狭窄10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0):16-17.
  [3]苏琼.经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在治疗食管狭窄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0(05):551-553.
  [4]颜淑红,伊冬梅,马效霞.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疗效分析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16):49-5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活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后测定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观察两组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活动耐力,6分钟步行试验可作为简便可行的检测指标。  【关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97—01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近年来,对前列腺增生症病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较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我院于2008年6月—2012年12月,对136例BPH病人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同时加强对前列腺增生病人的围术期护理,对预防和
目的 分析影响新生儿院内感染脐炎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院内感染脐炎新生儿34例,分析其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策.结果
【摘 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应用情况。方法:研究我国近几年来有关儿科循证护理的相关研究,分析其结果、结论,总结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结论:虽然我国已较早的开展了循证护理的相关研究,但是从EBN运用与儿科护理实践中的研究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在儿科方面护理人员对于循证护理的掌握情况仍然不是很乐观,缺乏大量的实验研究,可靠性有待考量。  【關键词】循证护理;儿科护理实践
目的 探究X线、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肠Crohn病患者30例,对其分别进行X线以及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对
【摘要】目的总结全口义齿的修复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36例全牙列缺失的患者通过二次闭口印模法,准确的颌位记录,合理的排牙,临床制作全口义齿。结果36例患者中34例满意,义齿固位佳,咀嚼功能恢复好。结论对不同牙槽嵴状况全牙列缺失的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经良好的医患沟通,合理设计,精心制作,可以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全牙列缺失;修复;全口义齿  doi:10.3969/j.issn.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