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成功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既是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也是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的基本经验。
一、赏识要激发学生,找回自信
孔雀有开屏显示自己美丽的天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赏识,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支持。教师教育学生,应针对具体问题巧妙地采取激励性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赏识。
例如我教过的一个学生,他是个留级生,在我带班之前该生就已经“名声”很大,在师生中的“口碑”不佳。主要表现是胆子大,脾气大,纪律散漫,常闹事,常常打架、逃课,不交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差,许多学科成绩不及格,数学成绩常是个位数。我认识到这个学生肯定是班里一个比较难管的学生,而且很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带动一部分学生形成不守纪律,讲鲁莽话,不服管教的恶劣习惯。
作为班主任,我没有采用简单的教育和粗暴的斥责,而是先打外围,留心观察他的举动,分析他形成这样的原因,通过找他谈心和其他同学的反映。我了解到,这位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主要是由于他长期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歧视,产生了自卑心理。作为老师,我鼓励他扬起信心的风帆,用信任点燃学生心田,“我知道你是个好学上进的学生,只是前面走过一点曲折的路,导致别人对你另眼相待,心里也很难过。不过,从你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光。我相信凭你的才气和实力,只要你想到的,你定能做到。”听了我的话,他脸上似乎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露出了羞涩的微笑。从那以后,他的行为习惯日渐好转,同时只要发现他有进步,就不适时机地对他表扬,由于我对他的赏识,这位同学找回了自信,行为规范明显好转,学习成绩也渐渐地有了进步。
二、赏识要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傷学生想接近老师的愿望,也可能从此他就会远离老师,远离老师所教的学科。
三、赏识要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错误,有了不足,就立马上让他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正所谓“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同样,老师怎样对待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前途。学生身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找出他的优点,给予正确的引导,让赏识、赞扬、鼓励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他自省、自律、自强。
四、赏识要善待学生,激发兴趣
在思想教育中,要注意结合社会生活中新颖有趣的事例进行说理,以符合学生的探求新奇的身心特点,激发他们的思考的乐趣,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如我班一名学生,基础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但我发现该学生在体育上有一技之长。于是我安排他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果然,他不负众望,在学校的多次体育赛事中精心组织,为班级夺得了很多荣誉。渐渐地,他找到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子,也找回了自信。于是我趁热打铁找其谈话,夸他记忆力好,反应快。后来,他在作业本中夹了一个纸条,向我吐露了他对我的感激,并希望我能让他和一位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坐在一起,他能够从他的身上学到许多东西,并立志要赶上他。我一看,他能产生见贤思齐的想法,这也许就是该生转变的契机,便同意了他的请求,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已达到班级中游水平,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当前,正是新课程实施的高潮阶段,每一位老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任何学生都有积极向上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实践证明,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长、特点与基础,经常为他们提供展示发展特长、体验成功的机会,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就能使学生受到鼓舞,树立起奋斗的信心与勇气,创造出更大的成功。
一、赏识要激发学生,找回自信
孔雀有开屏显示自己美丽的天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赏识,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支持。教师教育学生,应针对具体问题巧妙地采取激励性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赏识。
例如我教过的一个学生,他是个留级生,在我带班之前该生就已经“名声”很大,在师生中的“口碑”不佳。主要表现是胆子大,脾气大,纪律散漫,常闹事,常常打架、逃课,不交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差,许多学科成绩不及格,数学成绩常是个位数。我认识到这个学生肯定是班里一个比较难管的学生,而且很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带动一部分学生形成不守纪律,讲鲁莽话,不服管教的恶劣习惯。
作为班主任,我没有采用简单的教育和粗暴的斥责,而是先打外围,留心观察他的举动,分析他形成这样的原因,通过找他谈心和其他同学的反映。我了解到,这位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主要是由于他长期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歧视,产生了自卑心理。作为老师,我鼓励他扬起信心的风帆,用信任点燃学生心田,“我知道你是个好学上进的学生,只是前面走过一点曲折的路,导致别人对你另眼相待,心里也很难过。不过,从你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光。我相信凭你的才气和实力,只要你想到的,你定能做到。”听了我的话,他脸上似乎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露出了羞涩的微笑。从那以后,他的行为习惯日渐好转,同时只要发现他有进步,就不适时机地对他表扬,由于我对他的赏识,这位同学找回了自信,行为规范明显好转,学习成绩也渐渐地有了进步。
二、赏识要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傷学生想接近老师的愿望,也可能从此他就会远离老师,远离老师所教的学科。
三、赏识要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错误,有了不足,就立马上让他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正所谓“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同样,老师怎样对待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前途。学生身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找出他的优点,给予正确的引导,让赏识、赞扬、鼓励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他自省、自律、自强。
四、赏识要善待学生,激发兴趣
在思想教育中,要注意结合社会生活中新颖有趣的事例进行说理,以符合学生的探求新奇的身心特点,激发他们的思考的乐趣,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如我班一名学生,基础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但我发现该学生在体育上有一技之长。于是我安排他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果然,他不负众望,在学校的多次体育赛事中精心组织,为班级夺得了很多荣誉。渐渐地,他找到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子,也找回了自信。于是我趁热打铁找其谈话,夸他记忆力好,反应快。后来,他在作业本中夹了一个纸条,向我吐露了他对我的感激,并希望我能让他和一位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坐在一起,他能够从他的身上学到许多东西,并立志要赶上他。我一看,他能产生见贤思齐的想法,这也许就是该生转变的契机,便同意了他的请求,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已达到班级中游水平,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当前,正是新课程实施的高潮阶段,每一位老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任何学生都有积极向上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实践证明,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长、特点与基础,经常为他们提供展示发展特长、体验成功的机会,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就能使学生受到鼓舞,树立起奋斗的信心与勇气,创造出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