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压力不断加大,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心理素质
一、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全民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成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分析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但是,由于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还是人际交往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迅速向成人过渡的时期,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加上离开家庭和父母的直接指导,又易受社会上的各种思潮的冲击,极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冲突和矛盾。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高度重视。只有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才能为国家的未来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以及对未来方向的选择问题,等等。种种心理压力积累在一起,时间一长,就可能会造成心理上的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对策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心理咨询方面,要坚持发展性咨询与障碍性咨询相结合,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重视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这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挽救了多起自杀心理危机。
学校需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
(2)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心理素质教育校园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种心理素质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展览、专家讲座、心理沙龙、现场心理测验、征文比赛、心理影片赏析,组织心理社团、为社会提供心理服务等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
(3)创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五级”(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学生个体)机制,坚持对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骨干进行心理培训,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我,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坚强意志,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成才。将心理素质教育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试点单位已取得成功的经验,现正进一步成功推进,初步形成了一种全校关心学生心理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结构和素质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都将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学校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意识。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专业化、需要长期积淀的工作,学校将始终紧密结合学生特点与成长需求,进一步深化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与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坪.试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训
练[J].科技资讯,2007(15).
[2] 高宏.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
对策[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6(1).
[3] 陈红敏,赵雷,刘立新. 大学生负性
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探讨[J].中
国青年研究,2009(7).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心理素质
一、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全民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成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分析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但是,由于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还是人际交往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迅速向成人过渡的时期,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加上离开家庭和父母的直接指导,又易受社会上的各种思潮的冲击,极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冲突和矛盾。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高度重视。只有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才能为国家的未来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以及对未来方向的选择问题,等等。种种心理压力积累在一起,时间一长,就可能会造成心理上的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对策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心理咨询方面,要坚持发展性咨询与障碍性咨询相结合,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重视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这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挽救了多起自杀心理危机。
学校需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
(2)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心理素质教育校园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种心理素质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展览、专家讲座、心理沙龙、现场心理测验、征文比赛、心理影片赏析,组织心理社团、为社会提供心理服务等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
(3)创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五级”(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学生个体)机制,坚持对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骨干进行心理培训,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我,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坚强意志,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成才。将心理素质教育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试点单位已取得成功的经验,现正进一步成功推进,初步形成了一种全校关心学生心理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结构和素质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都将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学校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意识。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专业化、需要长期积淀的工作,学校将始终紧密结合学生特点与成长需求,进一步深化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与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坪.试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训
练[J].科技资讯,2007(15).
[2] 高宏.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
对策[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6(1).
[3] 陈红敏,赵雷,刘立新. 大学生负性
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探讨[J].中
国青年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