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审题障碍提高审题能力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zhiji76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心里轻视、思维定势、畏难情绪等,因此产生审题障碍,导致审题能力较弱。本文就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障碍;措施;审题能力
  一、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心理的因素
  (一)教师方面
  1.自我规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处理问题时过于急躁疏忽大意产生问题。虽然很多情况下能及时纠正过来,但还是无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心智较低年段学生成熟,模仿能力强,但及时自我纠正的意识不强,在无意识地过程中养成不好的习惯。例如“甲乙完成一个项目合作12天可以完成。他们合作若干天后乙离开只完成了总任务的[310],甲继续做。从开始到结束完成这项工程共用了14天。问乙请假了几天”时,问题里的“乙请假了多少天”下意识误解成“乙做了多少天”产生错误,这种失误虽然能及时纠正,但还是会影响学生。
  2.教学引导。在小学高年级学段,教师多注重从解题的思路、技巧、方法去引导学生,过多的注重解题而轻视了审题。这样的做法,确实提高了教师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解题速度。但在完成题目的第一步——审题没有做好,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一系列错误。学生也许拿到相似的题目会不加思考的套用教师所教学的解题方法,忽略了题目与之前题目的区别,从而产生了错误。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大量的题海战术让教师已经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并要引导学生学会克服各种形式的审题障碍。但往往在教学中,教师无意识地在演示如何审题,学生成了“观摩者”的角色,并没有真正去参与到“克服审题心理障碍”这件事中。最后的结果是教师自以为“克服了审题心理障碍”,把题目分析得很透彻,教学效果大大提高,然而学生没有主动认识审题障碍的过程,没有学到方法,不知道如何解决数学审题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抑制了主观能动性。这种“非引导式”教学无法达到真正想要的效果,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学生方面
  1.能力和方法。到了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分析处理题的能力差异能被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而分析题目、挖掘题目的隐形条件在审题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不能梳理题目的有效信息,正确深挖隐藏信息,导致解题思路出现偏差,解题方法使用错误,最终解题错误。
  2.心理特点。
  (1)心理轻视。学生面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容易审题不认真,想当然地惯性思维,产生轻视心理。
  (2)畏难情绪。小学高年级是冲刺初中的学段,会有很多难题偏题,再加之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非常薄弱,会变得害怕不愿意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题目的意思和意义,这样下去越是紧张更加解决不了问题,审题障碍随之产生,审题的能力也更加得不到提高。
  (3)思维定势。在整个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技巧、经验和习惯摆脱不出来,摆脱不了已经形成的框架,进而又影响后续对题目的深层分析与判断,不愿也不会换个角度想问题,从而产生审题障碍、解题错误。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心理干预措施
  (一)从教师方面
  1.抓好课堂内教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1)概念教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非常容易忽略或者混淆的就是数学里的概念,例如,自然数的概念與整数概念的区别、因数概念与倍数概念的区别。
  (2)抓好计算教学。在计算教学中,四则运算是重难点内容,学生出错率极高。所以有关四则混合运算的审题教学,要教会并要求学生做到看、定、想。
  (3)落实文字题型教学。落实好文字题型教学,提高学生基础计算能力,提高审题能力和数据信息处理能力,为解答应用题打好基础。
  2.通过多种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习惯。
  例如:
  (1)小明家的电脑城进了100台液晶显示屏,根据以下条件求主机的台数。液晶显示屏的台数是主机的台数的[43];主机的台数是液晶显示屏的台数的[43]。
  (2)伯伯家一共种地20亩,根据以下条件分别求萝卜和白菜有多少亩。萝卜占地比白菜的[35]多1亩;白菜占地比萝卜的[35]多1亩。
  这样训练的目的都是帮助学生不要被思维定势给束缚,加强审题的严谨性,克服审题障碍,提高审题能力。
  (二)从学生方面
  (1)提高阅读能力。一般来说,提到阅读第一反应是语文,但在数学中同样会运用到。小学生只有具备高效的阅读能力才能将数学题目读明白,清楚地明白提及的问题。
  (2)自我对话。以“开火车”的形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次展示,读题分析信息,明确题目含义和问题要求,说给同学听。与此同时也能锻炼小学生的领悟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能力。
  (3)让学生学会思考。小学生的向师性强模仿能力强,在教师教学时容易不加思考。高年级学生相对成熟,在上课或者讲解习题时,留出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审题的准确性。
  (4)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学生惧怕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去理清思路,寻找突破口。
  总之,这些干预措施都是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探究出来的,实施心理干预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光是数学包括所有的学习都是不断地探索问题、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然后去解决的循环过程。小学高年级数学审题学习也是不断发现审题障碍、认识审题障碍、解决审题障碍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从现有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性别特征等方面去干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在疏导学生各种负面情绪的同时干预学生的审题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全面提高。所以克服数学审题障碍是必须要做的,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蒋亚,蒋正中.浅谈小学生数学审题障碍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
  作者简介
  陈建国,大专学历,任教于大英县蓬莱小学,从教23年,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渗透,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关注的焦点。教师必须在上课前做足、做好功夫,备好课,认真考虑:如何把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传授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如何教给学生独立自主阅读理解文本的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如何让学生逐渐爱上语文,能独立地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阅读,获得阅读的乐趣。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对数学教师专业化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和需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过程,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的检验。正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应俊峰所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并能有效的、创造性的教师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的能力,其目标是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目的1.对颧前间隙及其周围相关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解剖观察,为临床颧前间隙埋置扩张器修复下睑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 2.对眼轮匝肌的面神经支配情况进行解剖观察
◆摘 要:中职英语教学对于每个中职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英语教学,可以实现中职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实现学生英语知识的快速掌握。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并没有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因此很多中职学生的英语学校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将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合理的应用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参与度,实现学生自我英语知识的快速掌握。笔者在本文中对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实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是针对我国工科教育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到位、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旨在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通过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全面提高工程教育培养质量,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奠定人才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一直以来就是大多数高中生的“障碍学科”,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后,随着知识量的增大、知识难度的加深,往往会感到数学内容愈发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进而加剧了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出现了很多同学望“数”止步的现象。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