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作品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色彩,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与渴望,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象征,更是人文性的集中体现,抒发着人类崇高的情感。中学美术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任务,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了解、认知、学习美术作品的魅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态度,拥有正确的文明感、荣辱感、使命感,用正能量抵御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和污秽的文化,并用正能量感染身边的人。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50-01一、前言
中学美术教学是学生个人、小组或集体合作来开展美术活动的。学生在教学课程中了解、认知美术作品,并尝试着使用各种各样的美术工具和颜料来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体验着美术带来的乐趣,感受创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形成对美术的向往与期望,不断地形成美术修养和崇高的艺术情操,逐渐地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将来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人文精神。
二、从小抓起中学美术教学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学美术教学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比起来,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国家教学大纲里仍然还有这项课程,因为他是塑德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基础。中学美术教学处处以人为本,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是人类文明的成果的代表,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充分体现[1]。从古至今,无论做什么,首选要会做人,然后才能做事,这也是德育的基础。
三、重视美术历史教育
中华民族拥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正是这种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和人文精神。从饶、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唐、宋、元、明、清至今,中国文化和人文精神源远流长。我们知道每部作品都蕴含着它自己的历史和人文精神,美术在再现历史的同时又创造了自身的历史,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2]。
如果学生光是欣赏作品本身的内容,不熟悉它所代表的历史时代精神、人文精神,就不能很全面、深刻得了解、欣赏这部美术作品,甚至理解不了这部作品所代表的寓意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所以美术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伦理道德、民俗风情、社会制度、衣食住行等,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如果学生对当时的北宋历史、社会制度、民俗风情不了解,就很难体会图中北宋太平盛世的景象。
四、选择积极向上的美术作品
古语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向上、拥有正能量的作品会引导人积极向上,形成正确的、好的人生观和人生太度,能促进一个人更好的发展,不惧挑战,形成有意志力的积极地生活和工作态度;消极的、悲观的作品会使人低沉、颓废,并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工作没有动力就,严重的甚至会毁了一个人。
例如社会上经常有杀人、抢劫、防火等犯罪行为,这些都是因为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最终的自我毁灭。再如有子女殴打父母,更有甚者弑杀父母的,由于受到不良美术作品,或是黑社会的熏陶,抑或不良视频媒体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败坏的道德,形成错误额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错误的人生态度,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尤其是中学生,各个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取向正是形成的初级阶段,并不像成年人已经有了一定抵御恶俗文化、错误人生观、价值观的能力,正是容易被“感染”的时候,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更何况现在有的成年人经常被法轮功、邪教、传销等洗脑和控制,从而走向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3]。
五、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要融入美学育德理念
中学生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美术教育就不能单纯的是专业教育,还应该进行生活的美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美术教育只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一种途径,而更重要的是透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因此美术教育更是道德素养教育。
美术教育对人的思想意识、意识情感有重大影响,她会使人的品德变得高尚,并对一个人的道德认知、带的行为产生促进作用。百善孝为先,足以说明道德的重要性,在古代深有体现,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在古代被人唾弃,并很难某事。现代也一样,要做事,得先学会做人,也是同样地道理。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离不开道德、历史的教育,更要从基础、从小做起,并要选择好美术教育培养的材料,这样才能做到美术教育对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平.探析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37):270-271.
[2]钱铮.策论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J].学周刊,2013,05(34):157.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50-01一、前言
中学美术教学是学生个人、小组或集体合作来开展美术活动的。学生在教学课程中了解、认知美术作品,并尝试着使用各种各样的美术工具和颜料来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体验着美术带来的乐趣,感受创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形成对美术的向往与期望,不断地形成美术修养和崇高的艺术情操,逐渐地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将来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人文精神。
二、从小抓起中学美术教学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学美术教学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比起来,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国家教学大纲里仍然还有这项课程,因为他是塑德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基础。中学美术教学处处以人为本,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是人类文明的成果的代表,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充分体现[1]。从古至今,无论做什么,首选要会做人,然后才能做事,这也是德育的基础。
三、重视美术历史教育
中华民族拥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正是这种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和人文精神。从饶、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唐、宋、元、明、清至今,中国文化和人文精神源远流长。我们知道每部作品都蕴含着它自己的历史和人文精神,美术在再现历史的同时又创造了自身的历史,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2]。
如果学生光是欣赏作品本身的内容,不熟悉它所代表的历史时代精神、人文精神,就不能很全面、深刻得了解、欣赏这部美术作品,甚至理解不了这部作品所代表的寓意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所以美术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伦理道德、民俗风情、社会制度、衣食住行等,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如果学生对当时的北宋历史、社会制度、民俗风情不了解,就很难体会图中北宋太平盛世的景象。
四、选择积极向上的美术作品
古语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向上、拥有正能量的作品会引导人积极向上,形成正确的、好的人生观和人生太度,能促进一个人更好的发展,不惧挑战,形成有意志力的积极地生活和工作态度;消极的、悲观的作品会使人低沉、颓废,并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工作没有动力就,严重的甚至会毁了一个人。
例如社会上经常有杀人、抢劫、防火等犯罪行为,这些都是因为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最终的自我毁灭。再如有子女殴打父母,更有甚者弑杀父母的,由于受到不良美术作品,或是黑社会的熏陶,抑或不良视频媒体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败坏的道德,形成错误额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错误的人生态度,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尤其是中学生,各个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取向正是形成的初级阶段,并不像成年人已经有了一定抵御恶俗文化、错误人生观、价值观的能力,正是容易被“感染”的时候,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更何况现在有的成年人经常被法轮功、邪教、传销等洗脑和控制,从而走向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3]。
五、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要融入美学育德理念
中学生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美术教育就不能单纯的是专业教育,还应该进行生活的美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美术教育只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一种途径,而更重要的是透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因此美术教育更是道德素养教育。
美术教育对人的思想意识、意识情感有重大影响,她会使人的品德变得高尚,并对一个人的道德认知、带的行为产生促进作用。百善孝为先,足以说明道德的重要性,在古代深有体现,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在古代被人唾弃,并很难某事。现代也一样,要做事,得先学会做人,也是同样地道理。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离不开道德、历史的教育,更要从基础、从小做起,并要选择好美术教育培养的材料,这样才能做到美术教育对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平.探析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37):270-271.
[2]钱铮.策论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J].学周刊,2013,05(3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