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7,13)QR码的一种新型代数硬判决译码算法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izho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将inverse-free berlekamp-massey(IFBM)算法用于平方剩余(quadratic residue,QR)码的译码,必须对未知校正子进行计算以获得连续校正子。现有算法所得数据无法从理论上保证对于所有可纠的错误图案,均能解得与该错误图案相对应的未知校正子,因此由该算法所得的数据需借助于仿真验证,非常耗时。鉴于此,提出一种改进算法,所得数据从理论上可保证对于所有可纠的错误图案,均能得到与之相应的未知校正子。基于该改进算法,提出了(73,37,13)QR码的代数硬判决译码算法
其他文献
1考题再现。初探新解(2011年江苏高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y中,M,N分别是椭圆4/x^2+2/x^2+1的顶点,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P,A两点,其中点PJ在第一象限,过P作z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飞跃发展,教育理念在发生着转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受到冲击。机械制图是中职机电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微课因其展现
当前虽然课改已进行多年,且教师们对课改的理念也十分认同,但他们在“说”和“做”方面“两张皮”的现象仍然非常严重. 在平时教研活动中,大多数老师能用课改理念对某节课“评头论足”,在课堂上还是“尽职”为学生“精心地”布好局. 当一个问题给出后,生怕学生出错而浪费宝贵的时间,马上把所谓的好点子、好方法一个一个地展示给学生. 有时内心很想实现自己课改的思想,但在做的时候又担心学生有“翻车”的危险. 在课堂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板书】,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
当通信系统允许反馈时,LT码可以利用重传信息分组获得良好的性能,但是多次请求重传造成接收端等待时间过长,导致整个译码时间增加。为了减少重传次数和译码时间,提出了MR-B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