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人民”作文题与佳作点评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oa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列宁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是会被推翻的。”南京长江大桥壮观巍峨的主楼侧壁上镌刻着毛泽东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时指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早在九百多年前,王安石“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时,便喊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惊世之言。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某高中高三年级开展“国家与人民”主题班会,请你以高三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
  国家至善,人民至上
  蒋名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如何看待国家与人民的关系,我的看法是“国家至善,人民至上”。
   在至善的国家里,人民必然处于崇高的地位,人民的利益必将得到切实的维护。列宁就曾说过:“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是会被推翻的。”我国《宪法》第一条“总则”将我国的国家性质规定为“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有句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准扶贫措施的全面实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今天的中国,老百姓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至善的国家。
   反观历史,大凡统治者不尊重人民地位,不关心人民疾苦,国家必然积弊深重,阶级矛盾必然尖銳对立,百姓生活必然艰难困苦。战国时期,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不顾百姓生死。屈原提倡“美政”思想,终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屈原只得在汩罗江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最终沉江明志。北宋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本来结束了纷乱的时局,社会趋于稳定,经济规模空前,文化更是盛极一时,只可惜庆历新政、熙宁变法均以失败告终,纵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忠臣如范仲淹,有力主“富国”“强兵”的志士如吕惠卿、章惇、蔡确等人,但因为统治者的腐朽投降政策,使得百姓遭难,国家灭亡。
   国家至善,人民当自强有担当。近代中国多次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无数志士仁人抱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与担当,流血抗争,最终打败了入侵的外国列强,消灭了反动派,在积弱积贫、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建立起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步步走向了繁荣富强。邓稼先以严谨的计算推翻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原有结论,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南仁东潜心天文研究,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刘细谷自强不息,成为“无臂木匠”“无臂电影放映员”“无臂作者”“无臂公益人”……正因为有了无数这样自强有担当的人,中国才成为世界上令人尊重的“至善”国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正确认识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不负韶华,掌握科学本领,秉持“人民至上”之原则,为建设至善之国而拼搏奋斗。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本文观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论述充分。作者从两个角度论述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一是国家至善,人民才能享有地位;二是国家至善,需要人民自强有担当,彼此互为因果与依存。对第一个层次的论述,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古今对照;对第二个层次的论述,有宏观的事例,有微观的实例,特别是现实生活中优秀人物的鲜活实例,更具有榜样示范作用。主体部分论述得有理有据,说服力强。最后提希望,发号召,水到渠成,具有鼓动性与激励性。
   [作者通联:湖南永州市四中]
其他文献
叙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与破坏形式,分析碎石复合地基的桩土共同作用机理,指出路堤荷载下碎石复合地基垫层的效用。
微課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手段将课本知识进行整合,最后呈现给学生的是以小视频的形式。微课可以将内容多且复杂的课文内容归纳成较为短小而又便于理解的重点知识,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内容。因此,针对诗歌鉴赏教学的开展,应用微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以下方面采用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可以理解文章大意,分析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依据诗歌特点,分
通过对森林资源现状的特点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富宁县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及林业建设发展的策略。
在对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公益林经营现状分析基础上肯定其建设成效,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一是发展当地经济,引导林农致富;二是实行分级管理,提高补偿标准;三是要拓宽补偿资
在高考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学生都将考试作为学习语文的唯一目标,学习的范围也仅仅围绕着课本,纯粹地为了应付高考而学习。这种功利性的学习方式,学生没有学习动力,也毫无生趣,更谈不上培养汉语言文学的综合素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转变学生的观念,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和探讨。  一、转变考试观念,让学生由应付考试转向面对未来人生  学生单纯地追求考试分数,学习的动力完全来源于追求分数,而不是对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