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自然说句话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说过许多话,我们记不起来都跟谁说过哪些话。可是,我们跟大自然几乎没说过话,而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大自然对我们说的话从来没有停歇过,它们有耐心。早上,我们走出家门——如果你有这份细心體察的话——清风抚过面颊,风用它透明的小手轻轻摸你的脸,还有眉毛、眼窝和耳朵,好像它知道你会在这一刻走出门,在这里等你。事实上,它的小手还抚过你的肩膀、后背和鞋子,只是你没察觉而已。
  风是大自然千万种语言中的一种,可以叫风语,还可以叫其它语,随便你,风并不在意这个。就在我们在做所谓“上班”或“上学”的活动时,在我们前往目的地而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小鸟可能已经飞翔了三个多小时,已经看过了壮丽的日出。
  它从天空看到人像蚂蚁一样陆陆续续从房子里走到大街上,它在树枝上看到草地上一朵小黄花正徐徐打开叶片,准备迎接阳光。
  而人们对这一切浑然无知,径直走着,或径直开车走着。他们不知道天边的白云跟昨天不一样,跟一小时之前也不一样。人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外貌,而云可以。
  云尽其一生变幻无穷却不停歇。
  即使在城里,大自然也在人的身边,土地、天空、空气与光,具有大自然的核心要素。可是人并不关心大自然在做什么,人的皮肤和心灵已经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他们要通过资讯——比如说智能手机了解气温变化。
  是不是可以说,人正一点点远离大自然。人的心灵里装填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因为世上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在他们内心的容积中有关大自然的关注越来越少。
  如果是这样,人会失去好多欣赏美的机会。如实说,不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审美,即使如美术师也不需要时时审美。可是,美是真与善不可分割的并存物,是奠定人之人格的基础。
  历史告诉人们:不懂美的人也是离愚昧与残暴很近的人。而美的根源在哪里呢?大自然,只能是大自然。我们看到的许多样式的艺术品,比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等,都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模仿。
  它们是“假的”,是抒发、是表白、是再现、是提炼、是集中;而大自然是真的,它并不抒发再现,它浑然一团而已。
  几天前,我坐车去科左后旗探望重病的堂兄朝克巴特尔。这是冬季,天很早,因而很冷。车窗外萧疏的景物使我的心情变得愈发沉重。在高速路上开车,地势越走越高,几乎可以俯看四野。
  这时,东方的地平线横贯晨曦,红了约摸上百里,人不期然来到这块高地,不期然在此与晨曦相遇。尔后朝阳以最初的红丸模样浮腾地表,四周万物静穆。随着旭日初升,光线成万倍增加,刺破天穹。
  我真的被惊呆了,如果立身土地,纳头便拜也完全有可能。车继续往胡四台方向开,太阳越升越高。我心里如同获得什么启示却说不出来,但至少不那么黑暗了。
  如果我是一堆火,太阳往火里添进了我所不知道的可燃物,使火烧得更紧凑,更不易被风吹灭。我堂兄是否可救尚未可知,但我知道我的心被日出扩大了一些。这就是大自然的教育。
  我一直想对别人说:大自然是人类的导师,教人学会爱,学会忍耐、节制、倾听、观察,学会体面地活着与死去。但这些话没机会说——在超市、在大街、在车站,你对谁说呢?即使面对亲密的朋友,你也说不出这些话,因为他们不需要,他们将愕然。
  大自然教给我们清洁自身,让人知道人不过是万物之一种,而非之灵。大自然教人懂得谦卑,懂得美的样式多至无限,懂得所有人头顶都有爱的护佑,懂得对立从来不是法则,懂得宇宙的秘密永远不可穷尽。
  那么爱呢?你说大自然教我们学习爱,爱在哪里呢?当你开始关注大自然的时候,不管是关注一朵花,还是一条河,只要你关注少顷,爱在你的心里已经发生。而且,那一刻你的面容一定好看。
  大自然是人类无与伦比的精神导师。当你身陷困境逆旅时,当你遭遇痛苦不幸时,“跟大自然说句话”,它无声的语言会令你瞬间豁然开朗。那是一种震撼人心、统摄天地的大美。在寒凉、苍茫的高地上,作者与一轮初升的红日不期而遇。在那个偶然的瞬间,他看到了太阳跃出东方,如红丸升腾,再到光芒如刺,笼罩天穹,于是,一种强烈的壮美直抵心灵,让他内心的黑暗、痛苦相形见绌,直到消失殆尽。是的,在数十亿年生生不息的自然面前,人类的身影只是沧海一粟,我们所谓的苦痛和不堪都只是生命必经的一种磨砺而已。
  自然一直在等待我们倾听,美始终在我们身边。作家蒋勋说:“我珍惜的叶脉如人体血管一样细密地分布,我珍惜的叶缘像蕾丝编织一样的锯齿细纹,我珍惜如同一颗心一样饱满而又如此优美、可以托在掌中的形状……都只是一片叶子在漫长岁月中通过生存的种种艰难的痕迹。”是的,即使是一片普通的叶子,它经历上亿年的演化,也拥有了一种神秘、悠远、克制、纯粹的美,当你凝视它时,心灵会被清洁。这就是自然的启示,一种最美的语言。
  【文题延伸】倾听自然;最美的语言;自然的启示……(小引)
其他文献
贝思·穆恩是一名摄影师,她喜欢拍摄大自然中各种美丽有趣的景物。不过她最喜欢拍摄的还是树木,这可能源于她童年时的记忆。  小时候,穆恩非常喜爱一棵高大的橡树,在它的枝丫上,穆恩度过了许多美好的午后。当她爬上大树的頂端,别有洞天的美妙风景呈现在面前时,她领略到了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妙和壮观,同时也对树木抱有了深厚的感情。可是许多年后,当穆恩再次回到家乡时,那棵树却早就被人砍掉了,这让穆恩在失落的同时又心
我騎着自行车,慢悠悠地在街上晃悠,车把上还挂着早已凉透的豆浆油条。一阵模糊的风铃声传入了耳中,我才意识到,我已经拐回了自己家里。在房檐上挂几串风铃,是这一带的侨乡特有的风俗。在侨乡,大部分年轻人都下海经商去了,常年不在家。据说,如果远行的人回家了,风铃女会把喜讯挟在风中,摇动风铃。我的父母在外经商,偌大的院中经常只有我和祖母两个人。祖母每天一定会用软布擦拭风铃,用她的话说,只要风铃常响,便代表家人
“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中国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1935年,一位共产党人在狱中这样畅想。面对严刑诱降,他正义凛然。当年8月6日,他英勇就义,没能亲眼看见期盼已久的“可爱的中国”……  他就是方志敏!  1924年,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之初,他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193
林徽因女士是建筑学家,亦是一位诗人,她的《一片阳光》采用诗化语言,字里行间洋溢着诗性美,同时也流露出乐观情愫,读后,感受到作者是那么热爱生活。心里有阳光,才能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才能让内心变得强大富足。  文章开篇,读者就走进宁静的境界中:春初,将午未午,阳光从窗玻璃里投射进来,室内笼罩在阳光之下,此时,思绪如蝶,翩然若飞……我们品读文句,内心也渐渐宁静下来。那种交织灿烂,那种明艳四射,透过文辞,
“母亲,我因为见着他们这样多人受苦,我心里非常的难过,我想使他们个个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我既把我的力量和生命都交给这一件事情,我怎么能够有功夫回家来,忍心的丢着这样重大的事情,看着一般人受痛苦,而自己来独享安逸呢?”这是“红色特工”冷少农烈士1930年前后写给母亲的家书片段,冷少农与母亲之间因为误会,双双陷入痛苦和内疚之中数年。面对亲人“不忠不孝、忘恩负义”的指責,冷
你说:“很多年前我们都在的时候,我们开始了等候。那时我们似乎已经知道,日后能够等候我们的,依旧是静坐在那些永远一样的黄昏里,一动不动的我们自己。”  黄沙粱,风起了。  你写众狗狺狺的夜晚,寂静飘远中,一条冥然入睡的老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浮现出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你写人们全朝某个地方飞奔,你像是被遗弃似的落在后头,而你仍慢悠悠地走。你写当一切已成结局,时间改变了黄沙梁和你,老掉的一代人在黄昏中感叹
家附近有一担卖油面的小摊子,我平常并不太注意,有一回带孩子散步路过,看到生意极好,所有的椅子都坐满了人。  我和孩子驻足围观,这时见到卖面的小贩,把油面放进烫面用的竹捞子里,一把塞一个,刹那之间就塞了十几把,然后他把叠成长串的竹捞子放进锅里烫。  接着,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十几个碗一字排开,放佐料、盐、味素等等,很快地捞面、加汤,十来碗面煮好的过程还不到五分钟,我和孩子看呆了。更令人赞叹的是
丰子恺17岁时,曾作为预科生就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李叔同老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时任他们的音乐老师。  丰子恺后来回忆道,当年他和同学们上李叔同先生的音乐课,“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新鲜”。最初上音乐课时,预备铃声响过,以为先生总要迟到的同学们闹嚷着推门进入教室后,不由吃了一惊:只见身材高而瘦削的李叔同先生,身穿一袭整洁的黑布马褂,早已端坐在讲台上,讲桌上齐整地放着点
跳一支舞,予自己欣赏;唱一曲歌,让自己聆听;诵一首诗,给自己享受;然后落幕——向自己鞠躬。  ——题记  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一个穿着金黄色连衣裙、头顶戴着灿灿的皇冠的女孩子在舞台上纵情地歌唱,光芒万丈,耀眼夺目;舞台之隅,帷幕之后,躲着另一个女孩子,穿着白色的衣服,有些怅然又不无羡慕地望着台上歌唱着的女孩,面无表情,两眼失神。  也许后者是有资格胜任主角的;但显然,在别人的剧本里,她是配角,是陪衬
【模拟金题】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人回味无穷。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注意书写的规范美觀。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思路引导】  本文是一篇命题作文,在写作之初,必须先审清题目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导语的写作方向。题目是一个词:“回味”,表明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