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 伟是中国水墨艺术家中少有的可谓少年得志的艺术家。几乎与后89时代的戏谑与波普之潮在同一时间内,朱伟大胆地对中国传统的水墨语言进行改造和探索,创作了一批以荒诞的手法反映中国社会政治现实的当代水墨作品。1994年开始,他便和美国的万玉堂画廊签约,一签就是12年,成为当时最早得到国际艺术市场认可的当代水墨画家之一。一直以来,这一时期朱伟的作品被冠以“政治波普”的标签,但事实上朱伟无意于对中国政治符号进行挪用与复制,他反复描画的军人形象来源于他幼时在部队大院的童年记忆,以及自16岁起长达10年的军旅生活。相比政治波普艺术家利用“文革”时期的大字报或90年代的新商业海报式的平涂语言进行创作,朱伟没有摒弃传统工笔的技艺,从精勾细描的用线到层层叠染的着色,他都悉心研究琢磨。
在充分尊重水墨法度的基础上,面对几乎已经无法与当下中国现实相连接的传统水墨,朱伟不断地探索着怎样对其进行改革。正如朱伟所说,中国独特的客观现实在于突出的政治日常性。由于朱伟特殊的个人经历,他比普通的中国人有着与政治更为紧密的联系。如果说中国古代水墨画家也曾中利用山水、花鸟等,借隐喻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政治情怀,那么朱伟则是以一种“个人编年史”的形式记录了他生活的周遭现实。加上90年代刚刚进入中国的摇滚乐对朱伟的影响,让他自然而然地在水墨中加入了很多激烈、荒诞的元素,包括浓烈的用色、富于表现性的渲染,以及直接把崔健的歌词作为画的题词等等。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北京故事系列》等为重要代表。
这类有明显政治意涵的题材在朱伟的创作中作为一条线索一直延续和发展,在《北京故事系列》之后还有《中国,中国系列》、《乌托邦系列》等。在这条线索以外,朱伟还有一条力图解决水墨语言本身问题的线索。这条线索从早期的《中国日记系列》中几幅描画动物的作品,到充满梦幻色彩的《梦游手记系列》、《大水系列》,一直延续至新近的《开春图系列》,在以水墨直接表现当代生活的同时,朱伟还不断地找寻自我与古人、自我与水墨之间的关系,随着岁月积淀出他日益平和的性格,他在这一线索上的实践也越来越多。如果说,在早期朱伟仅仅将水墨作为叙事的媒介的话,那么近几年,他已经将注意力由叙事过程渐渐转向自我与笔墨相融和的过程。他潜心师古,对笔墨技法反复研究实验,试图像古人一样将内在精神运化于外在的笔墨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朱伟一心向古、不再创造,正所谓“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朱伟正在师古与变古中酝酿着新的突破。
《开春图系列》中,朱伟将描绘对象由军人、政治人物转换到日常的小人物,将所指明确的政治符号一一隐去。《开春图三号》等作品中,朱伟将小人物们以散点的形式排布在画面中,类似古代陶瓷碗盘上的图案布局。这些人物相互间似乎没有关系,散淡悠闲地飘乎天空中,衬着在画面中四散的牡丹花瓣和花叶,朱伟在作品中所营造的幽默情境仍旧存在,小人物们的具体形象可以在《开春图十二号》等作品中看见,作品中他把画面定格于人物的脸部,他们有着朱伟绘画中惯有的荒诞表情。朱伟试图在这一系列中呈现自己对于当下社会现实的种种无奈,却又欲说还休,似有某种愤怒之后的无力感。很多水墨画家都遭遇过在师古过程中,淹没在浩然的中国古代绘画中而迷失了自我,不能说朱伟可以完全摆脱这样的问题。在师古之上进而变古,解决水墨在当下时代的问题,既是朱伟的困惑,也是他试图改变的动力。现在的朱伟技艺和心境正慢慢驶入佳境,这一切都是他即将在创作上实现有力突破的良好铺垫。
在充分尊重水墨法度的基础上,面对几乎已经无法与当下中国现实相连接的传统水墨,朱伟不断地探索着怎样对其进行改革。正如朱伟所说,中国独特的客观现实在于突出的政治日常性。由于朱伟特殊的个人经历,他比普通的中国人有着与政治更为紧密的联系。如果说中国古代水墨画家也曾中利用山水、花鸟等,借隐喻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政治情怀,那么朱伟则是以一种“个人编年史”的形式记录了他生活的周遭现实。加上90年代刚刚进入中国的摇滚乐对朱伟的影响,让他自然而然地在水墨中加入了很多激烈、荒诞的元素,包括浓烈的用色、富于表现性的渲染,以及直接把崔健的歌词作为画的题词等等。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北京故事系列》等为重要代表。
这类有明显政治意涵的题材在朱伟的创作中作为一条线索一直延续和发展,在《北京故事系列》之后还有《中国,中国系列》、《乌托邦系列》等。在这条线索以外,朱伟还有一条力图解决水墨语言本身问题的线索。这条线索从早期的《中国日记系列》中几幅描画动物的作品,到充满梦幻色彩的《梦游手记系列》、《大水系列》,一直延续至新近的《开春图系列》,在以水墨直接表现当代生活的同时,朱伟还不断地找寻自我与古人、自我与水墨之间的关系,随着岁月积淀出他日益平和的性格,他在这一线索上的实践也越来越多。如果说,在早期朱伟仅仅将水墨作为叙事的媒介的话,那么近几年,他已经将注意力由叙事过程渐渐转向自我与笔墨相融和的过程。他潜心师古,对笔墨技法反复研究实验,试图像古人一样将内在精神运化于外在的笔墨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朱伟一心向古、不再创造,正所谓“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朱伟正在师古与变古中酝酿着新的突破。
《开春图系列》中,朱伟将描绘对象由军人、政治人物转换到日常的小人物,将所指明确的政治符号一一隐去。《开春图三号》等作品中,朱伟将小人物们以散点的形式排布在画面中,类似古代陶瓷碗盘上的图案布局。这些人物相互间似乎没有关系,散淡悠闲地飘乎天空中,衬着在画面中四散的牡丹花瓣和花叶,朱伟在作品中所营造的幽默情境仍旧存在,小人物们的具体形象可以在《开春图十二号》等作品中看见,作品中他把画面定格于人物的脸部,他们有着朱伟绘画中惯有的荒诞表情。朱伟试图在这一系列中呈现自己对于当下社会现实的种种无奈,却又欲说还休,似有某种愤怒之后的无力感。很多水墨画家都遭遇过在师古过程中,淹没在浩然的中国古代绘画中而迷失了自我,不能说朱伟可以完全摆脱这样的问题。在师古之上进而变古,解决水墨在当下时代的问题,既是朱伟的困惑,也是他试图改变的动力。现在的朱伟技艺和心境正慢慢驶入佳境,这一切都是他即将在创作上实现有力突破的良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