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后TASK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如何设计和优化课后TASK是广大英语教师关心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设计课后TASK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适度,精选TASK
课后TASK的设计,首先要考虑量的适度,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促使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例如,在教学《英语(新目标)》(以下简称“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1的Section B后,可以布置一个课后TASK,让学生把家里的电话号码,父母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家里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车牌号,门牌号,商品包装上的条码等均用英语口头练习。这样不但强化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同时也不花学生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提高了英语能力。
其次,要考虑TASK的难易度。影响外语学习最大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的心理障碍——羞怯心理和因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两者可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的最终失败。课后TASK的难易程度应与所学的教材内容相当或略高于教材难度。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的模仿性或创造性写作,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如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12的Section A以后,让学生自我介绍个人信息时,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并适当增加以前所学语言知识。例如,有学生这样写道:“Hello! My name is Hu Bing. I’m fourteen. My birthday is May 12th.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I have a pen friend. He is fifteen. He is from America. His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 We are both good at sports. He likes swimming best and I like playing tennis best. We often write to each other, we are good friends.”这样,参照教材内容,每个学生都能轻松自如地交流自我信息,自主地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灵活地加以运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适中的难易度,可以缓释学生因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胆怯心理,创设一种和谐的成长环境,拓宽发展的时空。
二、体现趣味,巧设TASK
课后TASK,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确保学生以一种积极自信的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可以让学生把英语短语(习惯用语)写在自制的书签上,也可以教学生在书签上写一些警句、谚语、俚语或流行语。如教学身体部位单词后可以让学生课后搜集一些类似如下的警句:The eye is the window of the heart.(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Out of the mouth comes evil. (祸从口出)It has neither head nor tail. (没头没尾)初一新学期同学间很陌生,在教学自我介绍后可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名片赠送同学。又如,教完“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1 的Self Check以后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机器人,画图并简要介绍这个机器人的性能和特点。再如,在教学完“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8以后,让学生搜索名人或偶像的生日,并在下节课上告诉全班同学,看谁说得最多最准确。这样的TASK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求知欲望。
三、调节伸缩,优化TASK
课后TASK的设计,可以多层次多样化地进行。由于禀赋的差异,教育影响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那么调节TASK的伸缩性,正是处理这些差异的好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英语基础、兴趣、爱好、特长,在TASK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自主选择。这样可以使基础较好的学生独具匠心地设计自己的任务,在班级上起表率带头作用,还可以帮助后进生摒弃“差生”的心理包袱,克服自卑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去思索,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例如,在教学完“Go for it!”八年级上册 Unit 2 的Section A后,可以布置如下TASK:让基础较好的同学设计一幅名人或自己最喜欢的影星或歌星的肖像漫画,并注明身体各部位的英文名称,同时设计一张有关此人信息的“棒球卡”,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姓名、性别、国籍、职业、爱好、外貌等。
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把这幅漫画设计成会动的木偶;对基础一般的同学,只要求设计一幅漫画即可;对缺乏美术基础的同学,只要求照书临摹一幅即可。
再如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值日报告,可以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自主搜集和准备。报告的话题不限,可以是朋友、家庭、爱好;篇幅也不限,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展现自己优美精致的演讲,但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模仿课文演讲甚至摘抄课文段落背诵即可。伸缩性TASK的设计正是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这一原则,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补充延伸,拓展TASK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多元化又具有个性特长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全面了解社会,了解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来。”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7 的Section A后,课后TASK是让学生自行设计一套自认为最beautiful、最modern、最fashionable的服饰图纸,并对每一件服饰注明它的英文名称和颜色,乃至质地(事先教给学生如cotton、silk、wool、nylon、leather等)。个别女生还别出心裁地添加了丝巾、手提袋、耳环、腰带等装饰品。这样TASK的布置,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展现他们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真正接触到生活实际,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发挥了他们的个性特长。
五、强化交际,活化TASK
交际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也是外语教学的手段之一。所谓交际性,就是要求我们在TASK设计过程中,努力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尽量真实模拟交际情境,充分利用交际的功能,力求在真实的环境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2 Section A 的数字后,我补充了一个打电话的口语交际练习,并布置了这么一个课后TASK:让每个学生回家用英语给自己的好朋友打电话,告诉对方自己的电话号码。考虑到住校生,我就利用学校内线电话,把他们安排在另一个办公室,然后往我的办公室打电话。同学们个个操练得很认真,尽量把话语说得流畅。其他在家练习的学生亦是如此。第二天上课,我特意用两只手机叫他们表演,个个都很娴熟,语音、语调、语速都很到位。有同学在周记中写道:“那天,我拿起话筒,怯怯地用英语和同学打电话,当爸妈用欣赏的目光肯定我的举措时,我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这次的大胆尝试让我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一段多么令人感动的表白!一个人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学生总是喜欢由自己来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任务,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
再如,在教学完“Go for it!”七年级上册 Unit 7 Section B后,笔者布置的TASK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一家商店里进行购物的角色表演,布置任务的同时提供一些有用的购物词组和句子,如:How much does it cost?I’m just looking. That’s too expensive. I don’t have more money. That’s very cheap. Can it be a little cheaper?OK!I’ll take it/them. 等。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把购物时“砍价”“挑剔”的神情表演得淋漓尽致,仿佛融身于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在表演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从创造性的劳动中得到了乐趣和满足。
六、发展综合,提升TASK
在设计课后TASK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给学生每月布置一次英语手抄报的任务。手抄报的内容形式可灵活多样,所设栏目可不拘一格,可配合教学的各个阶段,可反映学生的校园生活,可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也可介绍异国的风土人情。同时告诉学生手抄报应注意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图文并茂。手抄报的内容不应超出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可给予适当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的刊头。如:校园内外(Students’ World),故事与文摘(Articles
一、把握适度,精选TASK
课后TASK的设计,首先要考虑量的适度,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促使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例如,在教学《英语(新目标)》(以下简称“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1的Section B后,可以布置一个课后TASK,让学生把家里的电话号码,父母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家里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车牌号,门牌号,商品包装上的条码等均用英语口头练习。这样不但强化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同时也不花学生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提高了英语能力。
其次,要考虑TASK的难易度。影响外语学习最大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的心理障碍——羞怯心理和因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两者可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的最终失败。课后TASK的难易程度应与所学的教材内容相当或略高于教材难度。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的模仿性或创造性写作,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如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12的Section A以后,让学生自我介绍个人信息时,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并适当增加以前所学语言知识。例如,有学生这样写道:“Hello! My name is Hu Bing. I’m fourteen. My birthday is May 12th.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I have a pen friend. He is fifteen. He is from America. His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 We are both good at sports. He likes swimming best and I like playing tennis best. We often write to each other, we are good friends.”这样,参照教材内容,每个学生都能轻松自如地交流自我信息,自主地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灵活地加以运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适中的难易度,可以缓释学生因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胆怯心理,创设一种和谐的成长环境,拓宽发展的时空。
二、体现趣味,巧设TASK
课后TASK,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确保学生以一种积极自信的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可以让学生把英语短语(习惯用语)写在自制的书签上,也可以教学生在书签上写一些警句、谚语、俚语或流行语。如教学身体部位单词后可以让学生课后搜集一些类似如下的警句:The eye is the window of the heart.(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Out of the mouth comes evil. (祸从口出)It has neither head nor tail. (没头没尾)初一新学期同学间很陌生,在教学自我介绍后可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名片赠送同学。又如,教完“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1 的Self Check以后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机器人,画图并简要介绍这个机器人的性能和特点。再如,在教学完“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8以后,让学生搜索名人或偶像的生日,并在下节课上告诉全班同学,看谁说得最多最准确。这样的TASK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求知欲望。
三、调节伸缩,优化TASK
课后TASK的设计,可以多层次多样化地进行。由于禀赋的差异,教育影响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那么调节TASK的伸缩性,正是处理这些差异的好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英语基础、兴趣、爱好、特长,在TASK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自主选择。这样可以使基础较好的学生独具匠心地设计自己的任务,在班级上起表率带头作用,还可以帮助后进生摒弃“差生”的心理包袱,克服自卑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去思索,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例如,在教学完“Go for it!”八年级上册 Unit 2 的Section A后,可以布置如下TASK:让基础较好的同学设计一幅名人或自己最喜欢的影星或歌星的肖像漫画,并注明身体各部位的英文名称,同时设计一张有关此人信息的“棒球卡”,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姓名、性别、国籍、职业、爱好、外貌等。
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把这幅漫画设计成会动的木偶;对基础一般的同学,只要求设计一幅漫画即可;对缺乏美术基础的同学,只要求照书临摹一幅即可。
再如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值日报告,可以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自主搜集和准备。报告的话题不限,可以是朋友、家庭、爱好;篇幅也不限,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展现自己优美精致的演讲,但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模仿课文演讲甚至摘抄课文段落背诵即可。伸缩性TASK的设计正是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这一原则,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补充延伸,拓展TASK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多元化又具有个性特长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全面了解社会,了解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来。”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7 的Section A后,课后TASK是让学生自行设计一套自认为最beautiful、最modern、最fashionable的服饰图纸,并对每一件服饰注明它的英文名称和颜色,乃至质地(事先教给学生如cotton、silk、wool、nylon、leather等)。个别女生还别出心裁地添加了丝巾、手提袋、耳环、腰带等装饰品。这样TASK的布置,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展现他们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真正接触到生活实际,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发挥了他们的个性特长。
五、强化交际,活化TASK
交际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也是外语教学的手段之一。所谓交际性,就是要求我们在TASK设计过程中,努力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尽量真实模拟交际情境,充分利用交际的功能,力求在真实的环境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2 Section A 的数字后,我补充了一个打电话的口语交际练习,并布置了这么一个课后TASK:让每个学生回家用英语给自己的好朋友打电话,告诉对方自己的电话号码。考虑到住校生,我就利用学校内线电话,把他们安排在另一个办公室,然后往我的办公室打电话。同学们个个操练得很认真,尽量把话语说得流畅。其他在家练习的学生亦是如此。第二天上课,我特意用两只手机叫他们表演,个个都很娴熟,语音、语调、语速都很到位。有同学在周记中写道:“那天,我拿起话筒,怯怯地用英语和同学打电话,当爸妈用欣赏的目光肯定我的举措时,我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这次的大胆尝试让我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一段多么令人感动的表白!一个人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学生总是喜欢由自己来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任务,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
再如,在教学完“Go for it!”七年级上册 Unit 7 Section B后,笔者布置的TASK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一家商店里进行购物的角色表演,布置任务的同时提供一些有用的购物词组和句子,如:How much does it cost?I’m just looking. That’s too expensive. I don’t have more money. That’s very cheap. Can it be a little cheaper?OK!I’ll take it/them. 等。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把购物时“砍价”“挑剔”的神情表演得淋漓尽致,仿佛融身于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在表演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从创造性的劳动中得到了乐趣和满足。
六、发展综合,提升TASK
在设计课后TASK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给学生每月布置一次英语手抄报的任务。手抄报的内容形式可灵活多样,所设栏目可不拘一格,可配合教学的各个阶段,可反映学生的校园生活,可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也可介绍异国的风土人情。同时告诉学生手抄报应注意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图文并茂。手抄报的内容不应超出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可给予适当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的刊头。如:校园内外(Students’ World),故事与文摘(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