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并发血栓栓塞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经肾穿活检诊断膜性肾病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疾病,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10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肾穿活检病理结果分为膜性肾病组(64例)和非膜性肾病组(37例);将膜性肾病组根据是否发生血栓栓塞分为血栓栓塞组(6例)和无血栓栓塞组(5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比较膜性肾病组和非膜性肾病组血栓栓塞发生情况、相关指标,血栓栓塞组与无血栓栓塞组的病例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膜性肾病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膜性肾病组发生血栓栓塞6例(5.94%),共计7个部位,其中肺动脉血栓有3个,下肢静脉血栓3个,肾静脉血栓1个,发生血栓2个部位的患者为肺动脉血栓合并有下肢静脉血栓.非膜性肾病组未发生血栓栓塞.膜性肾病组的年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受体(PLA2R)阳性率均高于非膜性肾病组,总胆固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均低于非膜性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栓塞组的年龄、D-二聚体均高于无血栓栓塞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于无血栓栓塞组,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无血栓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是膜性肾病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肾病综合征中膜性肾病好发血栓栓塞疾病,且D-二聚体是膜性肾病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以水质氨氮在线自动监测仪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中国的发展现状,比较目前常用的几种监测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一些新技术与方法,探讨未来水质在线监测仪的发展趋势.
目的 探究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的治疗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8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研究组(10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盐酸
采用全自动固相萃取法提取水中有机磷农药,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以保留时间和选择离子定性分析,菲-D10为内标物进行定量分析,并且与全自动液-液萃取法比较对水中有机磷农药提
会议
目的 研究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000例行血液检验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检验.比较不同类型贫血以及非贫血者平均红细胞体
【摘 要】近年来,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逐步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为电信网络的延伸,国家也应该制定终端内感知功能实现规范,推动手机等通信终端成为具备通信、感知和处理功能的综合信息终端,增强用户黏度,推进物联网走向公众应用。本文笔者剖析了物联网的体系构架,再对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业务的应用,着重从接入泛在性、承载宽带化和安全性等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