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qjxti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课程改革进入实验阶段以来,全国陆续出现了十多种语文教材,这使得环境不同的地区有了选择适合自己的语文教材的可能。纵览这些教材,基本能够看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开放性,各种教材在拓展学生语文学习领域的方面做出了努力,无论是阅读、习作还是口语交际,都努力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选择性,教材的学习内容与活动设计是多样化的,给教师与学生留下了更多的自由空间。此外,对于教材呈现的趣味性,对于传统母语教育经验的继承等,各教材都有自己独到的创新。
  但在近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教材的编写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或者说还有改进之处。因此,“修订版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改动,但一些细微之处的调整,也折射出了其中的强调、坚持与发展。
  一、进一步强调了教材的价值引领作用
  “修订版课标”要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新增了要“关注现实”,要注意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这意味着语文教材是一种对国家意志和社会责任的担当,其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由此,体现国家意志、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就并非是从外部强加的东西,而恰恰是语文教材的重任所在。
  首先,教育从来就不是单纯地发展个性的过程,而是一种个体/社会的张力结构。在人类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的中心在两者之间的博弈与徘徊,所有制度化的教育概莫能外,尤其是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语文课程;其次,当一个国家政权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时,国家意志往往就是民族精神的时代化身。比如当今社会倡导的“科学发展”“小康社会”“爱祖国、爱人民”“孝敬父母”等等,无不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可见,一个政治开明的时代,体现国家意志与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第三,语言蕴含了一个民族的全部特质,因此,文化认同与民族归属的实现过程,就蕴藏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之中,语文教育必然肩负着这一国家民族的重任。
  二、进一步提高了教材选文的整体要求
  对于教材的选文,“修订版课标”提出,“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其中“各种类别配置适当”与“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是“修订版课标”的新要求。这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每篇选文自身要是高质量的,二是选文的集合体也需要有合理的配置。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是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文本。小语教材编选课文首先要求的是高质量、高品位的文本,即所谓“名家的手笔”,也就是说作者并非必须是名家,但是文本语言当质量过硬,因此在编选课文时应不唯也不拒名家名篇。同时注意从课程的角度、教学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加以充分审视。
  二是要有编者的发现与创造。小学语文教材不能是完全的“拿来”,而应当是编创和遴选相结合。创编类课文包括原创课文与有所依据的改写篇目,这类课文体现了编者的匠心,名家名篇类课文的选入体现的是编者的眼光。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同时,应重视首选(即首次将该文选入教材),强调编者的发现,才能在教材的整体风格上丰富多样。此外,还需要为儿童量身定做一批课文,这些原创篇目是编者的创造。这样,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新课文”。
  三是注重选文的文化构成。语文教科书的文化构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生活、社会的理解,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民族优秀文化、他民族的文化精华以及古今中外的文化结构上,要有着整体的考量。比如,爱国、仁爱、亲孝、谦虚、勤俭、助人等传统美德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同时还应注意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要兼顾时空分布的丰富与侧重,以多样文化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四是注意文体的丰富均衡。尽管(儿童)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作用巨大,但从工具性与实践性的角度来说,丰富多样的文体可以给孩子呈现更加完整的语文世界,也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语文素养。应用文、小议论文、剧本、说明文等应用型文体,都应当有所兼顾。
  三、进一步突出了教材设计的学科特点
  “修订版课标”提出:“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这一要求是与整体提高“语文素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一脉相承的。但相较于“实验稿”中要求“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而言,“修订稿”更突出了教材活动设计的“语文特点”。这是有所针对的,比如一些教材中设计的专题过于宽泛,甚至放到其他学科中也无不可,这就淡化了语文的学科特性。
  笔者以为,语文教材中设计的体验性活动与研究性专题当然应当首先考虑最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项目,比如读书、诗歌、演讲、创作等等,但也应当向学生的生活有所延伸与拓展,因此似乎还可以换一个视角:我们的孩子在活动过程中需不需要查阅资料?需不需要与人交流沟通?需不需要对调查研究得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用条理化的语言表达?最后需不需要形成相对完整的研究报告?如果这一切都需要,那么我们能说这不是“语文的”学习吗?恐怕不能。但为了更具有“语文特点”,我们还可以有“语文的改进”。
  比如,某一专题的设计可以是基于对某篇课文学习的拓展,如课内学习了一篇小的调查报告或者是说明性的文章,专题设计就可以是写一份关于某个问题的调查报告,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特色(诸如简洁明快、表达准确、言简意赅等),也更有利于课内语文知识的内化。再比如在活动的过程中,对于调查的设计、访谈的准备到最后研究报告的形成,这些具有特殊情境要求的语言,教材需要加以关注与指导,提出清晰明确的要求,如果在这几点上可以把握好,就应该很容易与“数学的改进”(比如注重数据的来源、统计分析)、“社会的改进”(比如注重道德观念的内化)相区别了。
  (作者单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
其他文献
几乎数不清楚朱德平老师这几年得了多少荣誉:2007年9月,他被评为徐州市贾汪区“教育骄傲”年度人物;2008年,他入选“徐州好人榜”;2009年,他被授予“贾汪区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9月,他被评为“徐州市十佳师德模范”,同时获得“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他被授予“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朱德平老师用自己的朴素的爱心,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他是义务献血总量超过15
【设计理念】  神话故事是一个民族文化源远流淌而成的自然溪流,荡漾着整个民族的道德传统、伦理取向、文化认同、精神气质,其作品本身存在人物个性特征鲜明、语言通俗、想象丰富等特点。作为语文课程文本,神话故事更具有丰赡的意义,《嫦娥奔月》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富于课程价值的文本。  首先,这个故事充满神奇,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天上居然有过十个太阳,力大无比的后羿能用箭射下九个来,神勇至极;一丸药不但能
主持人语  当下,众多的习作教学改革将传统赖以为“教”的教材习作置之不理,一些习作教学观摩课多半是绕开教材的自主开发。在习作教学备课中,一线教师常常捧着教材习作苦思冥想,不知从何下手;在习作教学研讨时,教师70%的疑问都聚焦于“教材习作怎么教”。  在阅读教材中编入教材习作的历史由来已久,习作教学“教教材”的观念也根深蒂固,那么为什么大家总以为是“基本问题”甚至“不成问题”的话题,如今却成了“棘手
【关键词】新平民教育;教育新常态;公平;优质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9-0029-05  我国教育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基础教育学校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主动作为,积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如何找准自身定位,提升核心竞争力?这已成为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作为无锡市北塘区政府为了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当一节语文课的下课铃敲响时,许多教师总爱这样叩问自己:我的这节语文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上得成功吗?有哪些环节处理得很好,还有哪些环节没有把握好?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语文课上,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上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享受吗?赞可夫说:“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问世,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课标学习热。课堂教学是把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得以实施的关键。笔者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2 Ben’s birthday Part A(第二教时)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理念。  一、关注个体差异,设立多维递进的教学目标  《标
1  2013年3月底,安徽省蚌埠市第九中学大会堂,“安徽省艺体特色高中建设论坛”反响热烈,一场《“第二中学”的困境与崛起——兼说艺术高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的学术报告会正在进行。主席台上,一位神情自信的中年学者侃侃而谈,“成因探析、现实取向、发展路径、崛起策略……”他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的独特见解,使来自安徽40多个县、区的教育行政领导和高级中学的校长们聚精会神,听到会心处,会场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
我有些奇怪,在局机关工作时,也曾来过这里,那时怎么没发现教室的破旧、师生的无精打采?也许是因为一切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了吧。我也情不自禁地一声叹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农村小学咋还这么难?  从教育局走出来,情不自禁地又回头看了看高耸的局机关大楼。虽然有些留恋,有些不舍,但心中还是对即将要去任职的小学中心校充满了憧憬。大许镇,铜山县边远乡镇,都说那里交通不便,那里消息闭塞,那里落后寂寞,我,一个新上任的
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途径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通过体验、反思、感悟等方式来发现和洞察自身的实践和经验中的意蕴,并融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所赋予的经验意义,逐渐积累而成的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知识以及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起着“向导”和“主人”的作用。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途径:(一)借助自己的回忆、教学录像带、教学档案袋、同事之间
数学课堂教学是需要小结或总结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适时、适当、适量的小结或总结,提炼出某些相应的结果或结论。传统的小结或总结,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形成,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学生的精神领域。于是,在智慧数学的课堂里,这一不可或缺的教学过程,呈现出“智慧心语”的形式或形态。即:在课堂教学的恰当时机,教师刻意把知识或结论的总结,引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