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模块的教法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u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成语教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我国语言精华的关键所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相对较低,在对一些浓缩性较强的成语学习时,其对含义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采取创新性、人性化的成语模块教学方法,对于强化语文教学效果非常有帮助。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成语模块 教学方法
  1.引言
  成语是我国语言的精华,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语言的精髓。目前,我国的语文教材也非常重视学生对成语知识的学习,在教材中为成语教学制定了专门模块。但是,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在面对浓缩性较强的成语时往往不能够对其含义进行良好把握。同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成语教学时更多的是安排学生进行简单抄写,远远达不到课标对于语文成语知识学习的要求。对此,教师要能够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性、人性化的教学方法获得更好的成语模块教学效果。下文对成语模块教学应用的几个重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提高成语教学成效,保障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小学语文中成语模块的教学方式
  2.1趣味性教学
  由于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动性强的特点,这就使教师在实际成语教学时抛除原有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创新性强、参与性强的方式开展成语教学,以此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其能够更乐意、积极、主动地学习成语。其中,表演式教学就是一种非常适合成语教学的方式,首先由教师将学生安排为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根据成语所表达的意义进行肢体动作表演,而另一组学生则会根据其表演的动作对相关成语进行猜测。通过这种方式,则能够在带给学生极大学习热情的同时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成语的含义。
  除此之外,歇后语也是一种有效的成语教学方式,由于歇后语本身就是一种趣味性较强的方式,通过同成语间的结合性使用,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歇后语,并让学生根据歇后语内容对其进行猜测,比如教师提问“唐三藏取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之后就会回答“好事多磨”;教师提问“最远的距离”,学生则可以回答“天涯海角”。除此之外,一些具有游戏性质的方式与成语分类、成语接龙等也非常适合成语教学。通过这一系列方式的应用,则能够调节班级气氛,同时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阅读式教学
  成语可以说是我国语言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积淀,具有较强的阅读性,在对成语进行朗读时,不仅能够朗朗上口,而且具有很强的韵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成语进行反复诵读,在诵读时注重押韵性及有序性,并在熟读之后以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继续寻找新的阅读体验,进而能够更好地对成语的意义、内涵进行把握。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来到讲台前对成语进行阅读,在阅读完毕之后让学生对这部分成语的意义进行讲述,并由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成语阅读、理解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读音及字义。
  2.3绘画式教学
  我国的成语一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很多成语都代表着非常优美的自然风景,如果我们将一组成语展示给学生,往往就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非常动人的画卷。在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成语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掌握之后,则可以安排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结合他们对该成语的理解将成语绘到纸上,以此帮助其更好地对这部分进行理解、感悟。比如一帆风顺、海波不惊、烟波浩渺等一系列成语,都非常适合学生在纸上对其进行绘画,且这部分成語的字义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基本的讲解之后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该成语进行绘画,且在绘画完毕之后向其他学生展示,并解释其绘画的形式与含义,进而获得较好的成语学习效果。
  2.4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现今各学科进行知识教学的一项有效方式,对于语文的成语教学也一样。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上所具有的逻辑性还不是很强,还存在非常明显的具体性及形象性,即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会对生动形象的事例进行更好的掌握。根据这种特征,教师可以在实际成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向学生播放一部分同本堂课程所学习成语内容具有密切关联的影片,以此帮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对成语故事进行观察、体验,并更好地对成语内容进行理解。
  2.5生活式教学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成语学习也是如此。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其能从日常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成语进行学习、积累。比如,如果当天天气较为炎热,那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说几个同天气炎热相关的成语;如果当天天气有雨,那么安排学生说几个同降雨有关的成语;如果快到过节、假期,则可以安排学生说几个同节日有关、欢快心情的成语,以此增强学生成语的应用能力。
  2.6号召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增加词汇量、开阔视野的一项有效方式。对此,教师可以每周都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并要求其在对文章阅读时能够有意识地从中摘录成语。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进行合理指导,进而让学生阅读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当假期结束之后,学生就应当在课堂上对课外阅读成果进行汇报与交流,进而在巩固课外学习成果的同时能够使班级其他学生也能够共同学习。
  3.结语
  成语作为汉语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重要作用。成语是我国的语言精髓,通过对成语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与能力。对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转变传统方式,以多样化、创新性、娱乐性的教学方式获得更好的成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咸喜.苏教版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1(64).
  [2]李可闻.小学语文中的成语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12).
  [3]黄平.小学成语教学法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4).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大量阅读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 综合素养  一  托尔斯泰曾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相信每位学生都想打开心智的大门,成为佼佼者。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名著,并规定中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
摘 要: 体验性教学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学中,教学要通过诵读、游戏、角色扮演、观察、想象等活动,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学生站在语文学习的最前沿,积极促成体验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把引导学生体验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方式,把内涵式阅读体验与外延式阅读体验相结合,在有序、可探、开放的教学系统中,灵活安排操作方式,让学生沉浸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
摘 要: 倾听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被列为口语交际的三大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倾听能力,作者结合语文教学从两方面阐述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这两方面分别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有效倾听的训练,从而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倾听能力 培养策略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是学生获知识、自生创新的强大的内动力。有了这种内动力,学生的思维才得到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后进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才有兴趣想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一、以关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
摘 要: 要明确读书的意义,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充实图书室;精心组织读书节活动;搭建学生知识积累展示的平台。拓展课外阅读面,提高语文素养,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 读书 培养兴趣 养成习惯 提高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对成人来说,可以提高修养,从而提高整体素质,从而使生活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