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内接触式标测与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ng27424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心内接触式标测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对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及术后有效性的影响。方法23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14例,室性心动过速9例),平均年龄(38.4±7.7)岁,男性8例,女性15例,采用心内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2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7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平均年龄(39.2±8.5)岁,男性5例,女性7例,采用EnSite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问、操作总时间。消融术前、后1、3个月动态心电图检查两组患者24h室性早搏次数,随访观察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21.8±7.6)minvs(42.4±14.4)min]、X线曝光时间[(17.6±2.9)minVS(36.4±7.5)min]、操作总时间[(88.1±8.8)minvs(108.5±16.9)min]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2例心律失常复发;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消融术总时间缩短。并且,EnSite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深化了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研究,制定合理准确的消融策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了更可靠的指导。

其他文献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物受体γ(PPARγ)激活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对高胆固醇饮食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可能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