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小学教师尚未形成良好的信息检索能力,导致运用信息技术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教学水平始终难以提升[1]。文章首先阐述了信息检索能力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小学教师信息检索能力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对策,从而不断提升小学教师信息检索的能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师;信息检索能力;问题;基本对策
一、前言
如今,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不断转型,网络信息丰富多彩,信息量更是急剧膨胀,瞬息万变。于小学教师而言,面对这些浩如烟海的信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准确查找并利用,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具备信息意识以及信息获取能力无疑是非常关键的,其可以减少信息搜索的障碍,不断提升信息利用水平。教師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不断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以及效率。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2]。
二、信息检索能力的定义
在信息素养当中,信息检索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信息检索能力指的是,通过运用一些适宜、恰当的方法,在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此外,应该合理地分类、管理这些信息资源,并对信息生产价值进行充分的运用。于小学教师而言,信息检索能力是一个基本的素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检索能力除了包括一些学术性质的信息检索,还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寻找。为了满足特定信息需求,小学教师也会运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查找[3]。上述生活化的需求大概包括娱乐视频、在线课堂、考试辅导以及购物信息等多个方面。
三、小学教师信息检索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检索能力亟待提升,信息意识薄弱
由于忙于日常教学,大部分小学教师缺乏信息检索的意识,没有养成主动利用信息的习惯。对于网络以及报刊上面的信息,教师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发掘与整理,无法进行一些及时的、全方位的收集与归纳,检索信息的手段单一。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学教师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检索的方法较为陈旧,信息检索的习惯也不好,并未深入地理解以及认知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此外,小学教师对于图书馆的认识十分浅显,认为图书馆仅仅提供书刊借阅等传统服务。因此,教师无法从网络上查询一些有效的信息,信息检索的效果始终不理想。除此之外,小学图书馆也存在一些问题。举例来说,图书馆并未提供一些具有特色的信息检索服务,馆藏信息资源的展示存在问题,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广度以及力度都存在局限性。因此,大部分教师对图书馆感觉十分陌生,无法得到自己需要的协助。
(二)图书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馆藏信息资源缺乏
一般来说,小学图书馆会承担着双重责任,不仅为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提供服务,而且为教师科研活动提供服务。在小学教师进行科研、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图书情报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和先导。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的现象随处可见。教师在教学以及科研工作过程中,若没有真实、系统以及大量的资料文献作为一个有力的基础,科研以及教学工作必定会面临着一些困难,无法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由于受到信息的经济性、时效性等众多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小学教师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并不再将其作为信息获取的首选。因此,小学图书馆若拥有丰富的馆藏电子信息资源,就可以更加深入地满足用户的信息查询行为。然而,小学图书馆由于人才资源以及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较为低下,总体上不尽如人意。此外,因部分专业型数据库具有成本高以及专业性强的特征,因此很少有教师会购买使用此类数据库。在专业学术信息检索这一方面,用户的即时性以及广度都受到了较大的约束,用户缺乏一个较好的技能以及方法去解决信息检索问题[4]。
(三)信息效用有待多方位拓展,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完善
如今,伴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大小学教师会更加频繁地搜索教研信息,信息需求也不断提升。小学教师的信息检索知识越来越丰富,正在持续地积累与增长。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更加高级、高效的信息检索方法以及手段。小学教师迫切需要一些资源共享、远程检索、跨库检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方式,这方面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一项十分特殊的工作,信息检索的原则在于其公益性与服务性,从而对人们的信息需要提供最大程度的满足。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得到社会各界以及国家的关心支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小学图书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信息检索服务职能无法得到发挥,信息检索工作无法向纵深发展。此外,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以及服务效率极度低下,不愿意提供一些远程检索、跨库检索等方面的服务,有时候甚至一问三不知。由此可见,必须高度重视图书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社会支持系统有待加强,从多个方面拓展图书馆的效用。
四、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检索能力的基本对策
(一)不断提升小学教师信息获取能力,强化信息检索教育
首先,有必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打造一个完善合理的信息技术环境,从而不断激励教师做出自我提升以及自我学习。
其次,有必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教师应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信息检索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敏感度的必要性。举例来说,学校可以不断强化宣传培训,包括图书馆资源介绍以及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等方面,以此提升教师的信息检索能力。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教师之间的资源搜索竞赛。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熟练地对相关信息技能以及方法进行积累和利用。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或本校的教师组织一些信息检索专题讲座。这些培训与讲座可能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以及师资力量,因此,学校可以挑选一些素质水平较高、网络资源运用能力比较熟练的教师担任辅导员。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为通过一个固定的平台对教师进行信息检索方面的指导。除此之外,小学教师应多多与图书馆联系,不断强化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获取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有更加及时的了解。 再次,教师应养成良好的信息运用习惯,加强信息道德建设。网络环境具有管理开放以及形式自由的特征。于信息利用者而言,网络环境可以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平台。通过运用网络资源,任何用户都能够随时传送图像或文本信息,与网络另一端的人对话,小学教师信息检索的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二)不断强化小学教师英语教育,促进网上语言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首先,小學图书馆应不断增加英语文献的开放度以及数量。事实上,馆藏外文信息数量必须结合现实与长远发展的需求,并非多多益善,要考虑到安全性、时效性等多个方面,并进行合理规划以及科学配置。
其次,图书馆应积极地收藏一些特色文献,重视这些文献提供的价值以及与教学匹配的程度。图书馆可以依据各方面的检索行为来设置馆藏外文信息的质量,根据小学教师的个体喜好、来源倾向以及信息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出一些较为合理、科学的设置。一般来说,各学科利用信息的载体以及渠道都存在较大的差异[5]。在选择信息来源以及载体的过程中,不同信息用户的选择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个新的环境下,图书馆必须积极地研究这些新变化,科学地配置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力求做到中文与外文文献之间的平衡、图书与报刊之间的平衡。
(三)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效用,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国家必须从社会资源配置这个方面出发,从政策方面给予高度的支持。国家应制定一些法律法规、信息政策,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提供给文献信息管理工作法律方面的依据与准绳,从而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适应。举例来说,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维护图书馆的公益形象,国家应提供财政拨款。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图书馆经常会出现随意的财政拨款——领导不重视时少给或不给,领导重视的时候多给。图书馆人员工资、书价以及物价的上涨幅度与资金的投入之间存在不对称的现象。因此,针对信息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加快制定一个增长标准以及经费标准,有效保障图书馆的各项经费开支。此外,通过运用税收政策,国家可以不断发展信息检索工作。因为信息机构的自身积累,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或调整税目、税率以及税种,从而调节文献信息工作的收入以及利润。通过税收政策也可以分拨出一部分资金用来建设一些重点项目,从而将优胜劣汰的政策反映出来。除此之外,图书馆可以积极地建立一个社会援助模式,争取社会各界的帮助以及支持。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实现了飞速发展,小学教师必须加快提升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以及信息素养。因此,小学教师可以整合学科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并积极参与一些信息技术专业培训。于小学教师而言,信息检索与利用应是一项必备能力。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提升小学教师信息检索能力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魏筠.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04):68-71.
[2]廖慧萍.多元视角审视高师院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职能[J].继续教育研究,2011(04):45-47.
[3]谭玮琼.中学教师网络信息行为的调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8(04):54-58,97.
[4]李凌云,王海军,黄燕,等.小学教师网络信息行为个案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02):67-69.
[5]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63-165.
【关键词】小学教师;信息检索能力;问题;基本对策
一、前言
如今,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不断转型,网络信息丰富多彩,信息量更是急剧膨胀,瞬息万变。于小学教师而言,面对这些浩如烟海的信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准确查找并利用,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具备信息意识以及信息获取能力无疑是非常关键的,其可以减少信息搜索的障碍,不断提升信息利用水平。教師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不断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以及效率。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2]。
二、信息检索能力的定义
在信息素养当中,信息检索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信息检索能力指的是,通过运用一些适宜、恰当的方法,在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此外,应该合理地分类、管理这些信息资源,并对信息生产价值进行充分的运用。于小学教师而言,信息检索能力是一个基本的素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检索能力除了包括一些学术性质的信息检索,还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寻找。为了满足特定信息需求,小学教师也会运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查找[3]。上述生活化的需求大概包括娱乐视频、在线课堂、考试辅导以及购物信息等多个方面。
三、小学教师信息检索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检索能力亟待提升,信息意识薄弱
由于忙于日常教学,大部分小学教师缺乏信息检索的意识,没有养成主动利用信息的习惯。对于网络以及报刊上面的信息,教师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发掘与整理,无法进行一些及时的、全方位的收集与归纳,检索信息的手段单一。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学教师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检索的方法较为陈旧,信息检索的习惯也不好,并未深入地理解以及认知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此外,小学教师对于图书馆的认识十分浅显,认为图书馆仅仅提供书刊借阅等传统服务。因此,教师无法从网络上查询一些有效的信息,信息检索的效果始终不理想。除此之外,小学图书馆也存在一些问题。举例来说,图书馆并未提供一些具有特色的信息检索服务,馆藏信息资源的展示存在问题,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广度以及力度都存在局限性。因此,大部分教师对图书馆感觉十分陌生,无法得到自己需要的协助。
(二)图书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馆藏信息资源缺乏
一般来说,小学图书馆会承担着双重责任,不仅为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提供服务,而且为教师科研活动提供服务。在小学教师进行科研、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图书情报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和先导。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的现象随处可见。教师在教学以及科研工作过程中,若没有真实、系统以及大量的资料文献作为一个有力的基础,科研以及教学工作必定会面临着一些困难,无法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由于受到信息的经济性、时效性等众多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小学教师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并不再将其作为信息获取的首选。因此,小学图书馆若拥有丰富的馆藏电子信息资源,就可以更加深入地满足用户的信息查询行为。然而,小学图书馆由于人才资源以及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较为低下,总体上不尽如人意。此外,因部分专业型数据库具有成本高以及专业性强的特征,因此很少有教师会购买使用此类数据库。在专业学术信息检索这一方面,用户的即时性以及广度都受到了较大的约束,用户缺乏一个较好的技能以及方法去解决信息检索问题[4]。
(三)信息效用有待多方位拓展,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完善
如今,伴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大小学教师会更加频繁地搜索教研信息,信息需求也不断提升。小学教师的信息检索知识越来越丰富,正在持续地积累与增长。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更加高级、高效的信息检索方法以及手段。小学教师迫切需要一些资源共享、远程检索、跨库检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方式,这方面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一项十分特殊的工作,信息检索的原则在于其公益性与服务性,从而对人们的信息需要提供最大程度的满足。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得到社会各界以及国家的关心支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小学图书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信息检索服务职能无法得到发挥,信息检索工作无法向纵深发展。此外,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以及服务效率极度低下,不愿意提供一些远程检索、跨库检索等方面的服务,有时候甚至一问三不知。由此可见,必须高度重视图书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社会支持系统有待加强,从多个方面拓展图书馆的效用。
四、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检索能力的基本对策
(一)不断提升小学教师信息获取能力,强化信息检索教育
首先,有必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打造一个完善合理的信息技术环境,从而不断激励教师做出自我提升以及自我学习。
其次,有必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教师应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信息检索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敏感度的必要性。举例来说,学校可以不断强化宣传培训,包括图书馆资源介绍以及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等方面,以此提升教师的信息检索能力。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教师之间的资源搜索竞赛。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熟练地对相关信息技能以及方法进行积累和利用。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或本校的教师组织一些信息检索专题讲座。这些培训与讲座可能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以及师资力量,因此,学校可以挑选一些素质水平较高、网络资源运用能力比较熟练的教师担任辅导员。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为通过一个固定的平台对教师进行信息检索方面的指导。除此之外,小学教师应多多与图书馆联系,不断强化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获取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有更加及时的了解。 再次,教师应养成良好的信息运用习惯,加强信息道德建设。网络环境具有管理开放以及形式自由的特征。于信息利用者而言,网络环境可以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平台。通过运用网络资源,任何用户都能够随时传送图像或文本信息,与网络另一端的人对话,小学教师信息检索的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二)不断强化小学教师英语教育,促进网上语言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首先,小學图书馆应不断增加英语文献的开放度以及数量。事实上,馆藏外文信息数量必须结合现实与长远发展的需求,并非多多益善,要考虑到安全性、时效性等多个方面,并进行合理规划以及科学配置。
其次,图书馆应积极地收藏一些特色文献,重视这些文献提供的价值以及与教学匹配的程度。图书馆可以依据各方面的检索行为来设置馆藏外文信息的质量,根据小学教师的个体喜好、来源倾向以及信息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出一些较为合理、科学的设置。一般来说,各学科利用信息的载体以及渠道都存在较大的差异[5]。在选择信息来源以及载体的过程中,不同信息用户的选择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个新的环境下,图书馆必须积极地研究这些新变化,科学地配置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力求做到中文与外文文献之间的平衡、图书与报刊之间的平衡。
(三)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效用,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国家必须从社会资源配置这个方面出发,从政策方面给予高度的支持。国家应制定一些法律法规、信息政策,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提供给文献信息管理工作法律方面的依据与准绳,从而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适应。举例来说,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维护图书馆的公益形象,国家应提供财政拨款。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图书馆经常会出现随意的财政拨款——领导不重视时少给或不给,领导重视的时候多给。图书馆人员工资、书价以及物价的上涨幅度与资金的投入之间存在不对称的现象。因此,针对信息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加快制定一个增长标准以及经费标准,有效保障图书馆的各项经费开支。此外,通过运用税收政策,国家可以不断发展信息检索工作。因为信息机构的自身积累,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或调整税目、税率以及税种,从而调节文献信息工作的收入以及利润。通过税收政策也可以分拨出一部分资金用来建设一些重点项目,从而将优胜劣汰的政策反映出来。除此之外,图书馆可以积极地建立一个社会援助模式,争取社会各界的帮助以及支持。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实现了飞速发展,小学教师必须加快提升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以及信息素养。因此,小学教师可以整合学科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并积极参与一些信息技术专业培训。于小学教师而言,信息检索与利用应是一项必备能力。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提升小学教师信息检索能力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魏筠.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04):68-71.
[2]廖慧萍.多元视角审视高师院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职能[J].继续教育研究,2011(04):45-47.
[3]谭玮琼.中学教师网络信息行为的调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8(04):54-58,97.
[4]李凌云,王海军,黄燕,等.小学教师网络信息行为个案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02):67-69.
[5]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