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Si-Sn-Bi材料退火过程中微结构演变与热电性能

来源 :人工晶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long1234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单质粉末冷压成型及高真空500℃-2 h烧结制备了Mg-Si-Sn-Bi材料,随后对制备材料在真空下600℃退火处理,并对制备材料的组成和热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00℃烧结材料仅仅由Mg2Sn和Mg2Si两相混合物构成。材料600℃退火,部分化合物分解,Sn和Si首先以单质形式存在;随后Si融入剩余的Mg2Sn结构中,形成Mg2(Sn,Si)固溶体;Sn以金属纳米尺寸状态存在;分解的Mg与真空石英玻璃管内残留的氧反应生成MgO相。而且,退火时间延长,Mg2(Sn,Si)固溶体和纳米尺寸的金属Sn含量增多。材料中Mg2(Sn,Si)固溶体含量越多,Seebeck系数绝对值越大;材料中纳米尺寸的金属Sn含量越多,电阻率越小。含有纳米尺寸金属Sn的Mg-Si-Sn-Bi材料因Seebeck系数绝对值大和电阻率小,具有较大的功率因子。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膀胱灌注化疗应用于术后膀胱癌病患的护理方法和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35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膀胱灌注化疗,并给予
<正> 该工艺以P204或P507盐酸体系对北方氟碳铈镧矿或南方混合稀土氧化物进行钕—钐分组反萃后的(Sm.Eu.Gd)Cl3溶液为原料。在一台设备内一步完成除酸、除杂、还原三价铕为二价
随着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地研究。为了使非晶硅薄膜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