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债务人破产后保证人停止计息的法理与实践

来源 :中国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bcn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附利息的债权自破产申请受理时起停止计息.”但是该条规定是否及于保证人在实务中存在不同的裁判路径.对不同判决的分析,法院比较偏向于保证从债权的范围不应超过主债权,所以停止计息也应当及于保证人.本文从突破保证责任从属性的角度分析,论证破产止息不及于保证人的合理性,并对现在的破产止息制度进行思考.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社会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OLS模型,从灵活就业人员的角度,研究影响其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主要因素.对于被解释变量的处理,将灵活就业人员自身情况、家庭影响及主观态度纳入考察,建立评价受访者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统一指标,再采用因子分析等方法提取政策认知、整体认识、收支能力、职业附加、环境压力五个因子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在对比归纳中进一步实证.根据研究结果,为商业养老保险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出建议,并对商业保险及社会保险的一体化融合途径得出启示.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起到主导作用,是农业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量.国家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发展,逐步发展成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本文梳理归纳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财务风险受自然环境制约、市场环境影响及政策环境扶持,具有价格因素多样化、企业经营规范化、生产成本波动化的特点,总结农业龙头企业财务风险存在风险意识薄弱、融资渠道单一、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通过对F企业财务风险案例进行分析、提供经验借鉴,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数字经济正在重构就业模式,在推动传统企业商贸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促进了商贸产业的创新,催生了数字商贸产业岗位领域的人才需求,倒逼高校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变革,优化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案,补齐育人短板.校企融通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的新举措,可以提高专业内涵建设,使得商贸类各专业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专业学科之间的壁垒,对商贸产业链行业的专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我国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薪酬对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影响,并验证资本结构是否在高管薪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资本结构之间呈显著负向相关关系,按不同产权划分,在国有企业中,高管薪酬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更大的负相关关系;非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对企业价值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资本结构在高管薪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产生部分中介效应.本文对高管薪酬体系的设计、资本结构的优化及不同企业性质的资本机构决策等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创新政策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于我国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10—2018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政策绩效,并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政策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政策绩效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并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的政策绩效具有明显差异;产业规模、企业创新意愿、市场化程度、科技化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对创新政策绩效影响明显,科技化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对产业创新政策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金融科技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缺口不断加大.目前,我国金融科技教育特别是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仍不完善,难以满足金融科技行业发展需求.本文对新形势下金融科技专业设置的紧迫性进行分析,剖析了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策略,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优化,助力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