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老化、老年大脑可塑性与认知储备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4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老化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先前研究大多集中于4"D"(疾病disease,残疾disa-bility,死亡death和痴呆dementia)人群,目前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正常老年并对其异质性群体进行深入探索.Rowe和Kahn [1]将老年人群分为三类:成功老龄、常态老龄和病态老龄.部分常态老龄通过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干预措施,能够向成功老龄转化,也即可塑性。

其他文献
"5.12"汶川大地震,破坏强度大,死伤人员多,给救援人员的心理带来了强烈冲击.由于抗震任务艰巨,环境恶劣,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心身和意志受到了极大考验。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医患矛盾的增加,医生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此有关医生的心理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热点,有研究发现,约15%的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有40%左右的医生长期处于工作倦怠 [1]。
学习记忆是脑的高级认知功能之一,它的神经基础研究普遍集中于大脑皮质,而对脑纹状体等皮质下结构是否参与学习记忆功能却较少关注,即使关注也集中于非陈述性记忆.纹状体是人大脑皮质下最大的神经核团,它和杏仁复合体一起来自胚胎时的纹状体嵴,鸟类以下动物的纹状体是神经系统高级中枢;而在人类,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发达,纹状体已退居为皮质下中枢地位,其主要功能是对运动及技能的协调.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纹状体还参与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