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64709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相信,通过实施创新教学策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会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也必将迎来语文教学的又一个艳阳天。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文学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初冬》时在大雾蒙蒙的清早带领学生出去观察雾中、雾后的美景,使学生对课文里的语句“象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太阳射出光芒来”等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充满浓厚趣味性的同时,也自然地、感性地融入了学生对本课思想内容更深一层的感悟,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从而理解并背诵课文就易如反掌。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这样学生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地理解。”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了种种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如教学寓言《守株待兔》一课时,在揭示寓意培养发散思维时,就可以指着画面问:“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兔子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接着请一个同学上来当年轻的种田人,让他的“邻居”上来教育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众人纷纷相劝、共同教育“年轻的种田人”的情景,形成了师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可喜场面。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在争辩过程中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如我在《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由于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它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的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在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学生了解了“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奇石的样子及课文的介绍方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略写的其它奇石的名称,展开想象,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它们的形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
  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中最后提出:要给予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及与其他有创造性的人或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创新性就必须提供实践的机会,各种课外活动、艺术小组或社会调查等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性的有效途径,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新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有创新性的儿童抱有不少不易捉摸的目标,又不知道如何去实现它们,所以参加实践以及与人交流对这些学生特别重要。尤其是与具有同样特征的人——有创造性的人接触就更有意义,他们极想模仿这些人,极容易受这些人的感染和启发。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相信,通过实施创新教学策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会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也必将迎来语文教学的又一个艳阳天。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文学人才。
其他文献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要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一、以教材为依据,挖掘教材的训练因素。   1、借助插图,想象“说”。“图画是鼓励学
期刊
【摘要】新课改推广的这几年让我们越发认清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社会在发展,对新一代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 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所以,从小学就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小学的基本学科——语文科目,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更是责无旁贷。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综合能力    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中小学教育模式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
期刊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给每个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作为课程实施者——教师,能否在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上进行改革,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教师语文教学    通过新课改的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新的课程改革要转变教育观念、模式、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追求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对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适应未来教育形势的挑战。   一、教育教学观的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话语文课堂里常有耳闻。分组朗读,全班齐读,教师范读,播放朗读录音,是语文课里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如何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异步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朗读训练,教师应该立足于学习的个体性这一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通过学生的个体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课堂里,我尝试着用异步教学的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着从学生个体差异入手,有针对性的用各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一、朗读
期刊
目的:  血液高凝状态是止血、凝血和抗凝血系统功能的紊乱,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病理过程,容易导致血栓的多种血液学改变。老年人在发生下肢骨折后,由于制动卧床,血流淤滞,组织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极力地传授,学生却只能处于被动地接受。引用陶行知先生一句话:“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广大教师应与时俱进,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作为教学出发点,搞好教学设计,科学地指导课堂教学行为。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