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纵膈畸胎瘤一例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女,9岁11个月,因"咳嗽伴气促并进行性加重半个月"入院.入院检查:精神软,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吸气相呈轻度三凹症,右侧胸廓饱满,呼吸活动度减弱,听诊呼吸音减轻,叩诊呈实音,心音中,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一).辅助检查:血常规及超敏反应蛋白正常.胸片:右侧肺野大片状密度增高影.CT报告提示:右侧胸腔巨大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大小约12.6 cm×12.6 cm×22.2 cm,以大量多房囊性低密度灶为主,其内可见点状、条索状高密度灶,及斑片状脂肪影.心脏受压明显左偏,右侧膈面显示不清,增强扫描肿块分割可见强化,囊性部分强化不明显,肝脏受压.心电图: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电压,T波改变.入院诊断:右纵膈巨大畸胎瘤,纵膈疝。

其他文献
1959年,Kasai首创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的肝门空肠吻合术[1].虽然KP (Kasai procedure)可以根治BA,但是术后约30%~60%的患儿并发胆管炎[2],仅约20%患儿依赖自体肝脏无症状长期存活[3].术后频发胆管炎严重影响了黄疸减轻,同时也是制约KP临床疗效的最主要因素.为提高疗效,KP术后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尽管这一治疗已有30多年,但目前仍争
漏斗胸和鸡胸是小儿最为常见的两种胸壁畸形.临床上按照不同的胸壁解剖形状和手术治疗方式,又将鸡胸分为3型,即船形胸、球形鸽胸和单侧鸡胸.从2007年12月至2011年5月我院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术联合胸骨横行截骨术治疗漏斗胸合并球形鸽胸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6.8(5~9)岁,平均体重18.5(16~22.5)kg,不对称型1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在小儿急腹症中比较少见,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12例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现总结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手术时年龄3个月至1岁,平均8个月.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腹胀、发热和呕吐为主.病程约1~5 d,有2例病程小于24 h.各病例均考虑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可能(其中9例经术前腹穿),但术前不能确诊。
尿道下裂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尿道成形术后常发生尿道狭窄,治疗后易复发,影响手术效果,这始终是小儿泌尿外科十分棘手的难题.尿道狭窄与尿道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有关,因此抑制尿道瘢痕形成的药物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发现钒酸盐作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是促进愈合,抑制瘢痕的有效物质,Ehrlich等[1]研究了钒酸盐对皮肤伤口愈合作用,发现钒酸盐可提高皮肤愈合速度和质量,减少瘢痕形成.钒酸盐还可以抑制韧带成
患儿,男,2岁.因胸背部渐进性增大肿物2年,行走不稳1个月入院.患儿于出生时即发现胸背部囊性肿物如拇指甲大小,随生长发育渐进性增大.体检:胸背部正中见3.0cm×1.5 cm囊性肿物,基底可触及局部骨质缺如,皮肤表面正常,透光试验阳性.头颅CT正常,胸椎MRI:胸椎曲度尚可,胸3、4椎板不连续,胸1~3椎体水平脊髓内见类圆形2.7 cm×1.06 cm短T1、长T2异常信号,并见类似信号自胸4椎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