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本文以“互联网 教育”为指导理念,结合“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新形式。总体来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期待具体的创新实践能够帮助该课程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学科发展的专业化需求和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思政
【Abstract】In order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this paper,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Education”, actively explores new ideas and new forms of English teaching by combin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and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teaching mode. In general,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faced with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is expected that specific innovative practices can help the course adapt to the diversified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specialized needs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the personalized needs of students’development.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novation; Flipped Classroom;Blending-teaching Model;Courses Combined with Ideology and Politics
【作者簡介】李慧(1992-),女,回族,新疆人,新疆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学。
一、背景简介
大学英语是各类高校广泛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也是各类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授课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结合听力练习、口语交际、阅读、语法、翻译及写作六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教学创新
1.创新理念。(1)课程思政。为体现“立德树人”的思想,大学英语课程的创新应主动适应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传递,还要在课堂上融入文化知识,并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思政”是隐形思政,通过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构建“三全育人”生态。
(2)“互联网 教育”。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 ”的概念被创造性地引入了各行各业,并且这一概念在教育行业也不断地渗透和发展。“互联网 教育”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大量的线上教育资源,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能紧紧抓住“互联网 教育”的创新理念,挖掘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就能够进一步打破教育资源的地域限制,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同时促进教育公平。
(3)结合“翻转课堂”,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授课模式。
①“翻转课堂”的实践。为体现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学英语课程的创新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教师应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学生从知识被动吸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和创造者。为此,本课程可引入“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重新调整和分配课堂内外的学习流程,课前进行“信息传递”“自主探究”,课上进行“吸收内化”“答疑解惑”,从而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给予有效辅导。
②“远程教育”的运用。大学英语课程的传统授课模式主要采用线下授课、多媒体教学。教师善于灵活运用任务型、情景型、讲授型、讨论型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突出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特色。
而远程教育因其不受空间的限制,将会大大提高高校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大学英语课程的创新应以互联网为驱动力,打通教学的线上、线下壁垒,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持续探索英语课程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形式,整合线上及传统线下授课的各自优势,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
2. 创新举措。(1)内容创新:梳理教材,补充思政元素。为适应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科发展趋势,教师应再次梳理教材,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时事和热点话题,在各个单元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思政教育“无时不有时时有、无处不有处处有”,于潜移默化之中营造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努力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在此,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目标下册》前五个单元为例,为教材各个单元添加思政元素。
第一单元:著名的大学( Famous University),融入中西方大学校训的比较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办学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探究异同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语言思维特点。 第二单元:工作与职业( Jobs and Careers),可通过观看职业技能大赛片段及学习相关新闻双语材料,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第三单元:广告(Advertising),可在口语交际环节交流讨论公益广告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四单元:中国文化( Chinese Culture),可通过翻转课堂,为学生定期推荐《中西文化对比与交流》的慕课课程,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培养文化敏感性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五单元:成功之路(Way to Success),可赏析《许译中国经典诗文集:论语(汉英对照)》中有关“成功学”的诗文,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另外,教师也应当积极参加各个类型的继续教育培训及高校外语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修班,提高理论认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凝聚教学团队力量,共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2)资源创新:打破壁垒,整合线上优质资源。随着 5G 技术的商用和普及,人类将进入一个将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学习相整合的智能互联网知识共享时代,新的、层出不穷的可用于教育领域的技术产品将会渗透教育的各个方面,势必将引爆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很多线上资源。面对海量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不再是教育教学的主宰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用全新的思维方式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 教育”的新理念,分类、筛选、整理优质的线上英语学习资源供学生扩展学习,将大数据时代的“碎片化”学习与传统模式的“系统化”学习有机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有序的知识结构。
(3)方式创新:实现线上线下学习模式的优势互补。教师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线上和线下学习模式的优势互补;选取合适的网络授课平台,探索学习不同网络平台授课的利弊;学习使用平台包含的智能软件;结合“翻转课堂”,创建并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授课流程。
(4)开发沉浸式教学。例如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目标下册》第四单元“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这一课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亲临当地博物馆,共同搜集、阅览博物馆中各个展品的中英文讲解词并以导游解说的形式在课上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同学们以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游戏式的形式进行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三、创新效果
以上大学英语课程的创新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学科发展的专业化需求和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了围绕学生品格、思维、语言、文化、知识和素质展开的全方位、多维立体教育模式。
1.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方面实现了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以“课本课堂为中心”到以“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为中心”。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方面,课堂融入了丰富的热点话题,为进一步建立的学生学习资料库和英语思政学习资料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方面,结合“翻转课堂”,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愈发高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国际视野进一步拓展。
四、評价反思
1.优点。以上大学英语课程的创新着力解决了原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痛点”问题,使学生对英语课堂的理解逐渐实现了由语言习得课的局限认识向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认识转变;打破了地域教育资源的限制,促进了教育与信息化的进一步结合;有效应对了后疫情时代远程教育的“新常态”,逐步打通了教学的线上、线下壁垒,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不足之处及改进方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积极主动地掌握更多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觉性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逐步完成思想观念的转变,摆脱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线上课堂的质量监管和对学生课堂考勤、参与的监控;需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模式的硬件、软件设备,确保混合模式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如今,大学英语课程的创新虽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探索基于“互联网 教育”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继续努力探索、研究、创新,为学生营造“多维度”的语言交际环境,使教学手段进一步向“多媒体与网络化”转变,创造出多种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教学场景,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在“活化”的动态之中,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任桂婷.英语课程的价值体系与英语教育教学——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7(7):144.
[2]张泽玉.新疆警察学院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学院指挥战术系为例[J].新疆警察学院报,2020(1):4-9.
[3]高源泽.5G技术对义务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刍议[J].科技风,2021(5):93-94.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思政
【Abstract】In order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this paper,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Education”, actively explores new ideas and new forms of English teaching by combin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and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teaching mode. In general,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faced with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is expected that specific innovative practices can help the course adapt to the diversified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specialized needs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the personalized needs of students’development.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novation; Flipped Classroom;Blending-teaching Model;Courses Combined with Ideology and Politics
【作者簡介】李慧(1992-),女,回族,新疆人,新疆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学。
一、背景简介
大学英语是各类高校广泛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也是各类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授课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结合听力练习、口语交际、阅读、语法、翻译及写作六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教学创新
1.创新理念。(1)课程思政。为体现“立德树人”的思想,大学英语课程的创新应主动适应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传递,还要在课堂上融入文化知识,并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思政”是隐形思政,通过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构建“三全育人”生态。
(2)“互联网 教育”。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 ”的概念被创造性地引入了各行各业,并且这一概念在教育行业也不断地渗透和发展。“互联网 教育”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大量的线上教育资源,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能紧紧抓住“互联网 教育”的创新理念,挖掘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就能够进一步打破教育资源的地域限制,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同时促进教育公平。
(3)结合“翻转课堂”,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授课模式。
①“翻转课堂”的实践。为体现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学英语课程的创新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教师应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学生从知识被动吸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和创造者。为此,本课程可引入“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重新调整和分配课堂内外的学习流程,课前进行“信息传递”“自主探究”,课上进行“吸收内化”“答疑解惑”,从而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给予有效辅导。
②“远程教育”的运用。大学英语课程的传统授课模式主要采用线下授课、多媒体教学。教师善于灵活运用任务型、情景型、讲授型、讨论型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突出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特色。
而远程教育因其不受空间的限制,将会大大提高高校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大学英语课程的创新应以互联网为驱动力,打通教学的线上、线下壁垒,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持续探索英语课程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形式,整合线上及传统线下授课的各自优势,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
2. 创新举措。(1)内容创新:梳理教材,补充思政元素。为适应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科发展趋势,教师应再次梳理教材,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时事和热点话题,在各个单元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思政教育“无时不有时时有、无处不有处处有”,于潜移默化之中营造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努力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在此,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目标下册》前五个单元为例,为教材各个单元添加思政元素。
第一单元:著名的大学( Famous University),融入中西方大学校训的比较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办学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探究异同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语言思维特点。 第二单元:工作与职业( Jobs and Careers),可通过观看职业技能大赛片段及学习相关新闻双语材料,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第三单元:广告(Advertising),可在口语交际环节交流讨论公益广告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四单元:中国文化( Chinese Culture),可通过翻转课堂,为学生定期推荐《中西文化对比与交流》的慕课课程,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培养文化敏感性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五单元:成功之路(Way to Success),可赏析《许译中国经典诗文集:论语(汉英对照)》中有关“成功学”的诗文,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另外,教师也应当积极参加各个类型的继续教育培训及高校外语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修班,提高理论认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凝聚教学团队力量,共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2)资源创新:打破壁垒,整合线上优质资源。随着 5G 技术的商用和普及,人类将进入一个将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学习相整合的智能互联网知识共享时代,新的、层出不穷的可用于教育领域的技术产品将会渗透教育的各个方面,势必将引爆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很多线上资源。面对海量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不再是教育教学的主宰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用全新的思维方式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 教育”的新理念,分类、筛选、整理优质的线上英语学习资源供学生扩展学习,将大数据时代的“碎片化”学习与传统模式的“系统化”学习有机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有序的知识结构。
(3)方式创新:实现线上线下学习模式的优势互补。教师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线上和线下学习模式的优势互补;选取合适的网络授课平台,探索学习不同网络平台授课的利弊;学习使用平台包含的智能软件;结合“翻转课堂”,创建并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授课流程。
(4)开发沉浸式教学。例如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目标下册》第四单元“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这一课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亲临当地博物馆,共同搜集、阅览博物馆中各个展品的中英文讲解词并以导游解说的形式在课上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同学们以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游戏式的形式进行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三、创新效果
以上大学英语课程的创新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学科发展的专业化需求和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了围绕学生品格、思维、语言、文化、知识和素质展开的全方位、多维立体教育模式。
1.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方面实现了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以“课本课堂为中心”到以“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为中心”。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方面,课堂融入了丰富的热点话题,为进一步建立的学生学习资料库和英语思政学习资料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方面,结合“翻转课堂”,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愈发高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国际视野进一步拓展。
四、評价反思
1.优点。以上大学英语课程的创新着力解决了原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痛点”问题,使学生对英语课堂的理解逐渐实现了由语言习得课的局限认识向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认识转变;打破了地域教育资源的限制,促进了教育与信息化的进一步结合;有效应对了后疫情时代远程教育的“新常态”,逐步打通了教学的线上、线下壁垒,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不足之处及改进方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积极主动地掌握更多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觉性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逐步完成思想观念的转变,摆脱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线上课堂的质量监管和对学生课堂考勤、参与的监控;需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模式的硬件、软件设备,确保混合模式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如今,大学英语课程的创新虽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探索基于“互联网 教育”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继续努力探索、研究、创新,为学生营造“多维度”的语言交际环境,使教学手段进一步向“多媒体与网络化”转变,创造出多种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教学场景,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在“活化”的动态之中,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任桂婷.英语课程的价值体系与英语教育教学——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7(7):144.
[2]张泽玉.新疆警察学院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学院指挥战术系为例[J].新疆警察学院报,2020(1):4-9.
[3]高源泽.5G技术对义务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刍议[J].科技风,2021(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