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模式”引领下的政治课教学初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s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设置“活动单”,学生据此阅读教材,自主整合、提炼信息,自主尝试解决活动单创设的问题,激发思考;在问题的催动下进行小组合作,思维碰撞,分享智慧;课上展示交流,暴露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在甄别、取舍、选择、判断的过程中体验、感悟,生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引领、评价,促进学生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建构、自我发展;最后,通过巩固检测,一方面有机整合当堂知识,另一方面,活化学科知识,增进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活动为载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身感知、感悟、感受学习。活动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其本质内涵是心灵与心灵的敞亮、思维与思维的对话。
  
  二、“活动单导学模式”引领下的政治课堂实施过程
  
  “活动单”是“导学”的方案,学生在“单”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秩序完成各个活动。在“活动单”引领下的政治课堂活动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自学教材。这是这一模式最基础的部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按照“活动单”中的“学习要求”自学政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夯实基础知识,为合作探究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学习要求”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知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及重点等,围绕这些目标和重点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要点,编拟自学提纲。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时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互展互评。这是这一导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学生在自学教材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录在“活动单”上设计的“疑难探究”活动栏目的空白处,教师暂不作正面回答,将这些疑难点让学生自己先讨论。如在《经济生活》中学到“收入与分配”时,就有学生根据当前社会现实对“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性”提出疑问。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围绕当前热点,在“活动单”的“活动方案”中精心设计“热点探究”。
  3.启发引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相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首先,教师的引领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凡是合作小组通过讨论交流、互评互帮这种“兵带兵”的活动方式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属于“跳一跳,摘得到”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启发引导、点拨提升的作用,帮助学生达到新的认知发展水平。
  4.练习检测,反馈评价,巩固建构。课堂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化知识为能力,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课堂练习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广泛开展“兵教兵”,教师个别指导,允许合作小组内讨论及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评价,开展竞赛。课堂检测应做到独立、按时完成,教师不予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情。当堂检测时教师要勤于巡查,批改部分作业。对练习和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指导学生当堂及时订正、巩固,以达到趁热打铁、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自我建构政治知识体系。
  
  三、“活动单导学模式”实施的注意点
  
  1.注意初次展示和二次展示相结合。政治课堂运用“活动单导学”时,为避免过多的讨论浪费时间,应及时发现典型的学习成果,在其他小组讨论尚未结束时,就呈现在黑板上,完成初次呈现。然后组织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初次呈现的成果进行讨论,纠正错误,补充完善,完成生生之间的互动,方可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2.注意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相结合。运用“活动单导学”的政治课堂中,教师容易错误地认为只要按“活动单”组织教学,讲得越少越好,甚至最好不讲。事实上这种“放羊式”的少讲甚至不讲只会导致课堂的混乱无序。因此,在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关注生生互动的同时,也应注意师生互动。其实无论是“活动单”的制作还是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过程、成果展示及评价,教师的“导”都不可或缺。
  3.注意合作讨论和建构落实相结合。“活动单导学”容易出现的情况是政治课堂热热闹闹地结束了,而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却落空了,这是有违“活动单导学模式”初衷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达到目标的情况,及时调整预设的内容。在“活动单”的内容设计中,要设置“建构落实”这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去总结知识体系,亲身去感知、感悟、感受学习。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第一批90后高职新生的报到,如何改进培养方式,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引发了我们新的思考。结合90后高职生的自身特点,在尊重他们个性发展的同时,着力创新德育理念、教学理念、网络建设理念、就业观念,完善措施,是确保90后高职生的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能力;培养    2008年我国首次实行高考填报平行志愿,这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往
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开展专业硕士教育试点工作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针对目前试点单位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提出地方
生活是一切知识和情感的最初源泉,写作也同样依赖于生活。体会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才能给写作以无限的生机。感悟生活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石,对写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源头,是写作的基石,是写作的生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语文与作文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思维的“勤快人”,逐步培养他们把对生活的理解提升
阐述了国外先进检测设备无核密度仪(PQI)的基本原理。以通平高速上面层SMA-13为依托,使用PQI进行沥青路面密度(压实度)检测评价的方法,根据使用PQI对上面层SMA-13的测试结果,建立了
新课程改革已有几年,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涌现出了许多可喜的现象,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化学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不理解”的教学局面。笔者就新课改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数学教育理念、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教学方法与数学教学评价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参与者和推进者,所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要相应地做出深刻的转换.一、由“权威者”向合作者转换传统教育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传道、授业、解惑”的观点为教师树立了权威,这种传统教育体现了教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权威形象,但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缺乏师生的互动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