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来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lb0628w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莱西市市立医院收治的ACI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血清NSE、IGF-1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SE水平、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AC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脑神经组织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来源、分子分型及药敏,并提供治疗建议.方法 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ICU病房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从43例病人痰标本、肺泡灌洗液、血液、尿液标本等分离出的52株MRSA,统计标本来源.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SCCmec方法对其进行分型.结果 超过50%MRSA分离菌株来源于呼吸系统标本,其次为血液、胸腔引流液、皮肤软组织、尿液、腹腔引流液.药敏实验显示MRSA对苯唑西林、头孢唑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血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计数(RBC)相关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90例OS-AHS患儿的资料,记为A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4例健康儿童的资料,记为B组.对比A组和B组血FIB、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nSaO
目的 探讨干扰长链非编码RNA TUG1对卵清蛋白诱导的哮喘小鼠肺功能损伤、纤维化以及免疫紊乱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OVA)、阴性对照组(OVA+shRNA-NC)、干扰组(OVA+sh-TUG1),检测肺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肺组织;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WB检测肺纤维化指标蛋白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HYP含量;统计肺组织炎症评分;检测BALF液中炎症细胞计数情况;ELISA检测BALF液中炎症因子含量,RT-PCR检测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WB检测
目的 评估不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行肺康复治疗获益价值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根据入组时血EOS%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两个亚组(EOS≥2%组和EOS<2%组).在康复治疗结束时及康复治疗结束后第6月随访6MWD、CAT评分及Borg评分.结果 共计37例患者完成试验,康复
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是合成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底物-半胱氨酸的N-乙酰化衍生物,作为前体药物,其在维持机体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NAC用于临床已有60年的历史,随着研究进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目前,NAC常被作为解毒剂、粘液溶解剂和抗氧化剂使用,但是,它同时具有抗炎活性.以往和新近的研究表明NAC可通过相关途径抑制炎症状态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产生,以使气道、肺组织炎症反应减轻,这一机制可能为它作为抗炎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