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祥林嫂的好运”说开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小说《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在改嫁后曾有一段幸福生活。关于这段幸福生活,卫老婆子这样描述的“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他真是交了好运了。”这段日子对祥林嫂而言,温饱不成问题,安全亦是无忧,归属和爱尽情享受,尤其是有了阿毛,有了希望。但是缘何“上头又没有婆婆”也是好运要素之一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祥林嫂有婆婆的日子。祥林嫂初到鲁镇十几天后,大家陆续地知道了她家里还有一个严厉的婆婆。几个月后,卫老婆子带祥林嫂的婆婆进来。三十多岁,山里人模样,应酬从容,说话能干,叫了儿媳妇回去,并算清了工钱,取走了衣服。在这之前这位严厉的婆婆在祥林嫂洗菜的时候早已组织本家人和卫婆子强行把她绑走了。在这里我们看到,婆婆对儿媳的控制,不光是控制她的自由,而且占有她的劳动所得。并且在鲁四老爷看来是理所当然的。鲁四老爷说“既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的呢?”卫老婆子也说:“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
  婆婆强抢祥林嫂回去,当然不是因为开春事务忙,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回家去劳动。婆婆早有打算,她准备把祥林嫂卖了,然后给小儿子娶媳妇。从文中可以看出祥林嫂是劳动的好手。在四老爷家里,“她的做工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错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对这样的生活,祥林嫂“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她是劳动的好手,她对生活要求极低。如此勤劳肯做的祥林嫂,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如些安分耐劳的祥林嫂,婆婆却打算賣了她。婆婆不是不懂得从一而终的道理。但是婆婆更在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家族的利益。一个贫困的家庭是没有钱为第二个儿子娶媳妇的。所以只有打起祥林嫂的主意。她是婆婆的财产,任婆婆处置。卫老婆子佩服祥林嫂的婆婆精明能干,称赞祥林嫂交了好运,对祥林嫂被野蛮地捆绑出卖却无一句贬词。
  上头有婆婆的日子,祥林嫂是受婆婆控制的,人身自由受婆婆支配。她是婆婆的私有财产,任由婆婆买卖。
  是谁赋予婆婆这个权力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作为男权社会的附庸,女子是没有任何地位的。鲁迅在《灯下漫笔》中引用《左传》中的话,说古代社会把人分成‘十等’,最后一等是‘台’,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台,还有比他更卑的妻和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直到有一天儿子娶了媳妇,才会有比自己更弱的女性存在。婆婆本来和祥林嫂一样,都是寡妇,都是不幸的女人,并且都在遵循封建社会的礼仪道德,为丈夫守节。不同的是,婆婆有儿子,她就有了高于祥林嫂的权利。
  在封建社会的家庭环境中,公公逝去后婆婆就是君,儿媳就是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婆婆的权威是儿媳所不能违背更不能僭越的。不过,婆媳关系迥异于父子关系。父子是有血缘关系的,是夫权的潜在继承者;而婆媳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两个人,这是两代女人注定逃不过的宿怨。古代的婆婆总是有恩义者寡,有怨仇者众。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说道:“在西洋家庭里,丈母娘跟女婿间的争斗是至今保持的古风,我们中国家庭里婆婆和媳妇的敌视也不输于他们那样久远的历史。”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空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刘兰芝不仅聪明能干,而且谦逊有礼,不失娉婷俏丽,可谓中国好媳妇。然而婆婆焦母就是“吾意久怀忿”?不管焦刘夫妻感情深厚,最后刘兰芝还是被婆婆赶出家门。这就是典型封建家长制下婆婆对媳妇的压迫,刘兰芝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再如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陆游,他跟表妹唐婉虽是包办婚姻,然而两人青梅竹马恩爱有加。唐婉也是个出身士族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婚后悉心侍奉公婆,跟丈夫伉俪情深。纵然是这样的好媳妇,也难入婆婆法眼。后来,陆游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这可就惹恼了专横霸道的陆妈妈。盛怒之下,逼着陆游把唐婉休了。没过几年唐婉竟然抑郁而终。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于媳妇而言,“婆婆”成了压制、摧残的代名词。所以“上头又没有婆婆”是祥林嫂的好运。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升,“婆婆”手中的权力早已式微。但传统的力量仍以各种方式存在着,因为在当今的电视剧中我们仍可以见到恶婆婆的身影。
  张娜,浙江慈溪市逍林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近日,有人对小学课文《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挑刺”认为其没有相关事实依据,求妈妈的阑尾炎手术当年也不可能完成。因此出现了两种观点,一是文学作品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虚构,也有人认为这会忽悠小朋友,小朋友会很迷茫。  我认为文学作品是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虚构的。  文学作品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可增强其文学艺术性。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就有着大量虚构的部分。人人都知其三分实,七
期刊
文本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适时地挖掘、发挥插图的作用,插图便会如龙之睛、豹之头、凤之尾,给语文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文本插图的可利用因素,有效地利用插图,让其更好地为语文学习服务。  一、巧用插图,找准文本的切入点  文本的阅读感悟,需要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只有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文本展现的情境相融合,感悟才得以发生、发展,学生对本文的理
期刊
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撐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忧愁的姑娘”,诗人戴望舒凭借一首《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亦是将意象纯熟把握,为全诗构造出一种富含民族文化色彩的朦胧美。独特的意象渲染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意蕴,独具特色的音节韵律则回荡着悠扬的曲调。本文将结合《雨巷》分析语文的意象特点及艺术特色。  一、用意象寄托情怀  所谓意象,往往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的
期刊
起初读到这首备受人们赞誉的《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时并未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这首词背后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特别是词中透露的无限凉意更是令人唏嘘不已,下面就谈谈自己品读《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后体会到的个中复杂滋味。  一、“美人迟暮”的悲凉之愁  词的上片起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给我们勾勒一幅荷残香消的凋零的景象,再加上“西风”吹过,绿波皱起,把残荷、枯梗的凋敝映衬出
期刊
看到我鼓掌,面带羞赧之色地说:“老师,您也来试试。”抱着向学生学习技艺的心态,我开始了候课以来的第一次运动,也正是从这次踢毽开始,以至于变得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我们一起跳绳、做眼保健操、手指操、打球、一起唱阳光体育之歌……  如果哪一天大家变得懒惰起来,我们就围在一起出智力游戏。一次一名女同学给我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她问我:“老师,你猜猜,有什么妈妈最温暖?”我说:“亲情。”学生摇头。我又说:“体贴
【摘要】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注重高校整体协调和谐发展,注重树立高校和谐管理思想和方式,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  【关键词】构建 和谐校园 思考  【中图分类号】G511【
壮志凌云的李广曾经是你崇拜的偶像,可盘踞一隅的你继位已是十载,在十载的故事里,偶像是否只是你伤感的断章?  宫檐上的腾龙流下一滴伤心的泪水。你最初的梦想,不过只是想要国家强盛,而你骨子里所追求的淡泊,使你的雄伟大志未能像高大的青櫆那样拙壮成长。我知道,有很多人对于你抱有不屑的态度,就是因为你是亡国之君,似乎理所应当遗臭万年。但是,你的悲凉又有谁懂得?你也曾整治金融,发行新铸钱币,却败得那么惨烈。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