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探究性教学的探索和体会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iiiuu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为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不仅开设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且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了探究性学习的比重。本文旨在讲述化学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富有成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创造性 新课程 能力培养
  
  “教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升级。现阶段赋予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能成为自己的老师。化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前人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科学真理,隐含着前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直至获取真知的全过程。如何通过课堂探究性教学,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发展的全过程,揭示知识创造与创新的客观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态势,是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课程改革方案确定之后,教师就是搞好课堂探究性教学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要使新课程改革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换自身的角色 更新教学观念,牢固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只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受体,因此,教师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过于重视现成答案的得出,却无法亲身实践,亲自体验问题的发现,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因而传统教学下培养出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只有广泛开展课堂探究性教学,学生才有可能去主动探究,去寻求科学的真理,从而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例如高中教材中关于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挑选一些物质鉴别、物质制备的实验课题,提出要求,发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尽可能多地设计出同一课题的不同实验方案,并就他们的实验方案进行研讨,必要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事实证明,这种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做法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他们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实施探究性教学一定要开好头
  探究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开好头。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好课型的特征,科学地确定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提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生动而又有趣的背景材料,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平台,这样才能真正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例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属于实验理解型课,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干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等各种学生常见的电池,在开始上课时展现给他们看,并提出问题: 这些电池都可以提供电能为我们服务,那它们里面的构造有什么奥秘呢?这些电能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事实上,学生立刻就被各式各样的电池吸引住了,教师无形中也就为学生构建了深入探究的平台。
  三、要从现实生活中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活动
  有价值的问题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当中发现并提炼出符合具体教学内容的问题,使问题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成为一根引线,潜移默化地诱导学生沿着知识产生、形成、创新与发展的轨迹去探究。例如学习“盐类的水解”一节时,一开始便可向学生提出“碳酸钠是一种盐,为什么生活中人们都称它为食碱或纯碱、口碱呢”,然后组织他们展开讨论和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碳酸钠的属性进行探究,从而认识强碱弱酸型盐类发生水解后呈碱性的规律。对于强酸弱碱型盐,则可提出“氯化铵、硫酸铵都是常用含氮化肥,为什么常用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学生自然就会从盐类水解的角度去探索和思考,发现它们因水解而呈酸性的规律。为什么学生会乐于探究呢?原因就在于这些问题都来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亲切,因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要注意的是,来自现实生活的问题很多,教师要选启发力度大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大脑,给他们思考与想象的巨大空间,也才能为他们提供亲自实践、自主探究的舞台和机会。
  四、要在探究性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知识是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而产生、形成并获得发展的。因此,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必须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下工夫。 (1)要指导学生学会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现象进行科学观察,从观察中引发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引导学生注意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观察,从中发现问题。(2)要指导学生注意寻找材料,学会搜集信息,从对各种相关信息的编码检索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比如,“石油、煤”一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和课外资料,搜集有关煤和石油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问题,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3)要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探索。
  五、要充分发挥学科自身的优点,创造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与创造性实践的条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绝对离不开化学实验和有关的实践活动,教师要以实验为载体,努力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或实践课题。例如“焰色反应”实验,教师可先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演示操作,然后让大家想一想: “焰色反应”实验成功的关键在哪里?还能用什么东西代替铂丝蘸取药物成功地完成这个实验?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可以发动大家设计综合对比性实验,分别将干燥氯气与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接触,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并就两种实验现象展开研讨,最终弄清楚氯气漂白的原理。总之,要让学生有机会走进实验、走进实践,在化学实验和实践活动中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六、要科学地处理好课堂探究性教学与课外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实践证明,课堂内的探究性学习不可能使学
  生所发现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也不会因下课而停止,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拓宽和延伸。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课堂探究性教学与课外研究性学习的辩证关系,对两者进行有机整合,使课堂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成为他们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同时将课外创造性实践作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对课题“干电池的构造与综合利用”,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索性实验活动,从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和氯化铵等物质。
  七、要科学地处理好教学时间和探究活动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有时间限制的一种特殊的双边活动,而探究活动却不受时间的限制,显然,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处理不好,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精心重组,将学生看得懂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省出时间用于开展探究性教学;二是不要过分追求所探究的问题都在课堂上得到完全解决,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到课后去继续探究;三是注意不要将问题的面铺得过大过宽,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展开教学活动。总之,要坚持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为目标,科学合理、有侧重地进行探究性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八、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教师必须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一是要做到研究的问题要有趣味性,不要选择那些纯学术性的问题作为探究点,而应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奋点、关注点作为探究的切人点。例如实验室制氯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时,环境问题是学生的关注点,因此我们可以将反应装置的改进和创新问题作为切人点进行探究。二是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由于学生年龄、生活经历及知识积累的阶段性限制,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不可能都是完全正确的,见解也不可能都是完全科学的,但对于学生而言,这都是他们辛勤学习的成果,应该予以肯定,教师应当尽量从他们的“发现”和“看法”中寻找出合理的成分,充分加以肯定,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保护。三是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的积极参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效率,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这种参与是有限度的,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和精神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只要我们教师身体力行、亲历亲为,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建波,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研究[D]
  [2] 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
  [3] 胡久华,王磊,胡晓红.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J]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音乐表现力是音乐创造力的一部分。它是建立在音乐感受力,音乐鉴赏力和音乐审美力基础之上的,通过音乐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一种主体能力素质。它是学生的音乐素质结构中层次较高的一种素质。由于它的形成和发展对音乐实践活动有绝对的依赖性,因此,没有相应的音乐实践活动,就不可能有相应的音乐表现力的形成和发展。众所周知,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活动。主体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
物理是一门一实验为主的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物理规律都可以通过实验中的现象直观的进行探究。而作图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又一个直观形象的方法,通过作图,我们能够将隐含在实验数据里的规律观察总结出来,能够将某一个现象发生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显示出来,还能够将我们看不到的物理现象变成“可以看到”现象,比如光的反射、折射等等。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作图,下面就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的实践经验。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学,是对人的科学素质培养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科学。其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对以前的方式方法有所新的突破的思维方式。它有许多种类,其中不乏重要的一种就是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产生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如若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
【摘要】本文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阐述了成功体育的内容以及体育教师在实施成功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目的在于与广大体育教师一起探讨激励学生走向成功的更好途径与方法,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体育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成功教育 成功体育 喜悦感 体验    所谓成功体育,从广义上讲,就是体育要为成功培养21世纪所需的人才服务,从狭义来说,就是体育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教材。允许并倡导教师对教材给定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有其自身的解读,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深化为“自己的课程”,实现对教材的创新和开发。现行的小学新标准英语教材是以话题、功能、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来编排的,每个模块都围绕一个话题,并由对话或短文、词汇与句型、操练与活动以及语音练习与歌谣等多个部分组成。这些丰富教学内容安排为
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我们逐渐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手段,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科目多,动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多媒体可将悦耳的音乐、迷人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学生能直观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一、现代教
【摘 要】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关键在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心优化教学媒体,精心优化语言艺术,精心优化学生评价,等等,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 高效课堂 实践 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高效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投入相同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
多媒体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多媒体教学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能扩大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声音、图象可以随时插入,随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个调查报告的写作,都离不开从调查实践中得来真实材料。而现实生活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许多现象掩盖着事物的本质,要想从这些复杂繁琐的社会现象中调查取得调查报告写作中所必须的各方面的材料,就必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