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艾滋病耐药检测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lo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IV耐药是导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2020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继续包含艾滋病耐药检测的内容,关于艾滋病耐药检测我们要了解的哪些内容呢?
  什么是艾滋病耐药
  也称艾滋病病毒(HIV)耐药,是指由HIV遗传变异引起的、对抗病毒药物抑制作用敏感性降低或不敏感的现象。
  艾滋病耐药从何而来
  (1)直接感染。当感染的毒株为HIV耐药毒株时,即发生了原发性耐药,也称传播性耐药。
  (2)药物选择。HIV是一种复制速度快且极易变异的病毒,在没有抗病毒药物时,HIV耐药突变株会随机出现,但没有复制优势,不会在体内积累;在抗病毒治疗时,当药物浓度不足时,HIV复制不能被完全抑制,HIV耐药突变株的复制优势会显现出来,继而耐药突变株逐渐积累增多,从而产生继发性耐药,也称获得性耐药。
  艾滋病耐药如何检测
  (1)基因型检测。通过测序或基因芯片杂交等方法,检测HIV基因组中是否有耐药相关突变。基因型检测通常使用测序法,检测流程如下:以HIV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逆转录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测序获得HIV基因序列,与野生型序列进行比对,判断是否有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再通过耐药数据库的算法关联耐药程度。样本类型可为血浆和干血斑。测序方法通常采用Sanger测序法,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开始使用深度测序法。
  (2)表型检测。又称体外药敏实验,以50%抑制浓度(IC50)来表示,将待测毒株与野生型毒株的IC50比较,通过倍数改变(Fold change,FC)来评估耐药程度。待测病毒可为直接从感染者体内PBMC中分离培养的病毒,也可为含感染者HIV基因的重组病毒。
  一般来说,基因型检测的操作更简单,而且检测周期短,所以在临床上使用得更多,但是表型检测针对复杂突变和新型药物的耐药检测更有优势。
  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如何看
  (1)耐药突变的表示方法。耐药突变是HIV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变化,但采用氨基酸的变化来表示,格式如下:野毒株的氨基酸+氨基酸的位置+突变后的氨基酸,如K103N,是HIV逆转录酶的第103位氨基酸从赖氨酸(K)突变为天冬酰胺(N)。
  (2)耐药解释系统。指具有耐药程度算法的数据库,通过算法可将耐药突变结果转换为耐药程度。例如,在应用较广泛的Stanford HIVdb耐药解释系统中,K103N突变的耐药程度为对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高度耐药。
  HIV耐药检测的注意事项
  (1)检测时机。由于HIV极易突变,当耐药患者停药或中断治疗时,体内没有抗病毒药物时,野生株的复制优势显现并逐渐積累,最后将检测不出耐药。因此,耐药检测的最佳时机为患者正在抗病毒治疗时,或中断治疗一个月内。
  (2)警惕样本间交叉污染。检测过程中需要设置空白和阴性对照,并通过序列进化树分析,排除交叉污染。
  (3)未检出耐药突变时,不排除比例较低的耐药毒株存在。这是因为当耐药毒株在个体内病毒准种中的比例低于10%~20%时,利用Sanger测序法通常检测不到其存在。
  (来源: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其他文献
艾滋病自 1981年在美国首次报告以来,其在全球流行已导致3 900 万人死亡,是人类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使艾滋病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但HAART治疗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即能够在静息记忆性CD4+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滤泡树突状细胞等形成病毒储存库,目前的HAA
目的对比热敏灸与电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两种疗法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确诊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热敏灸组,每组各80例,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分别判定电针治疗组、热敏灸组总有效率,采用Portmann评分标准评价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疗效,并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同时对两组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周后热敏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电针治疗组;两
目的探讨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从2017年5月-2021年5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的患者中筛选出4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肝血流阻断带的不同分为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组为实验组(23例)与传统肝门阻断带组为观察组(20例)。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术中CVP、肝门阻断次数、切肝时间、出血量、输血比例、术后胆漏、肛门通气时间、腹腔出血、术后ALT、TBIL、Hb、乳酸值等指标上差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