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城镇化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gri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 月 9 日,广州海珠区“城中村”沥窖村的村民站在古老的船屋上远眺对岸拔起的住宅小区。图 /CFP

  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又一次年度经济工作会议。此次会议除了讨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之外,还专门于12日及13日两天讨论了城镇化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来看,此次会议都非常重要。
  在此次经济会议召开的一个月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绘制了内容广泛的改革蓝图。2014年是这张蓝图付诸实施的第一年。因此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期望从政府的具体行动中来确定改革的进展能有多快,以及宏观调控思路是否会因而变化——是会因为更加注重改革而容忍更低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继续保持稳增长的基调不变。在这方面,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的明年改革策略是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点。
  过去一年,城镇化是宏观政策的一个热词。但城镇化究竟该怎样定位、如何推动,一直缺乏共识,相关的规划也一直未能出台。因此,社会各界对城镇化的前景虽有期待,但对其具体内涵相当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中央会议对城镇化的定调澄清了之前各界的诸多疑惑。
  从短期来看,今年3季度稳增长政策的又一次发力令经济增速小幅回升。但随着政策力度的下降,经济增长动能于近期又再一次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对2014年中国经济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相对乐观者相信随着发达经济体的持续复苏,以及国内政策的托底,明年经济增速会比今年略高一些。但也有悲观者认为决策者会因为推动改革,而容忍短期经济增长下滑,因而相信明年GDP增速会向7%这一更低的水平靠拢。在预期较为发散的时候,此次会议对明年宏观政策的定调就是预判明年宏观前景的关键参考信息。

宏观政策延续


  从此次经济工作和城镇化会议之后的官方新闻稿来看,决策者在改革方面将采取稳步推进的策略;宏观政策则保持了很大的延续性,继续维持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
  先来看改革。在这方面,高层传递出了渐进推进的信号。在“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的基调,和“区分情况,分类推进”的思路之下,地方和行业层面的改革可能会在明年较快推出;而那些全国范围、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还只能停留在制定计划的阶段;至于那些尚未取得共识的改革方向,则只能从试点做起。
  再来看增长和宏观政策。这方面,此次经济工作会议仍然传递出了明显的稳增长意图,看不出要容忍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的意味。在诸多政策目标之中,会议仍然将稳增长放在第一位。会议还认为经济社会稳定是改革的条件,显然没有将增长与改革看成是矛盾对立的双方。会议还专门提到要“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从这种罕见的提法来看,政策中的GDP导向并没有淡化多少。至于公报所说的“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应该是指要延续目前经济复苏的态势。
  在宏观政策基调方面,财政政策仍将是积极的,货币政策仍将是稳健的,一如过往。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性减税,扩大营改增范围等提法也与过去没什么差别。整体来看,宏观政策保持了相当强的延续性,变化不大。
  不过,在延续的政策基调之下,此次会议在一些具体政策上还是有些新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对债务风险的重视。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将控债务风险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显比十八届三中全会传递出来的信号更紧。这意味着明年地方政府融资会受到不小限制。化解产能过剩是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又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虽然产能过剩已经讲了许多年,但在此次会议中决策者专门提到要抓好“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似乎意味着去产能会进入实质推进的阶段。

城镇化顺势而为


  最后再来看城镇化。顺势而为,追求质量是两个核心思路。中央明确提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并要求未来的城镇化要“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明确了城镇化和增长之间的关系。显然,城镇化应该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反过来——用推进城镇化的方式来推动增长。这回应了之前社会上对新城镇化会成为造新城运动的担忧。
  高层还提出,城镇化要追求质量,“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相对我国过去大量农民工无法市民化的问题,这一新的思路是个重大突破。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城市户籍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将对农村移民有更大的包容性。在城镇化的融资来源上,此次会议精神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致,将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债券、政策性银行等方式给地方政府提供金融支持。其中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并保证“让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的举措,将开启全民经营城市的时代,对短期长期都有利。
  而在城镇化方面,顺势而为的政策导向意味着决策者并不会主动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因此,很难指望政府又通过新一轮建新城的运动来形成投资的高潮。但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的政策则可以为明年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一些推动力。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会议对稳增长的重视应该可以给担心经济增长的投资者吃一颗定心丸。而会议传递出来的渐进改革思路虽然对中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也可能让某些人失望。而顺势而为的城镇化思路虽然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城镇化进程,但恐怕难给投资者短期投资膨胀的想象空间。

经济形势转向明朗


  在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会议之后,明年经济形势变得更加明朗。由于经济工作会议仍然将稳增长作为政策第一目标,并在相当程度上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相信明年决策者仍会把GDP增长目标设定在7.5%,与今年的目标相同。相应的,流动性投放应该不会明显收紧,从而给国内增长带来足够支持。而流动性投放方式应该仍然会像今年下半年一样,以表内信贷为主。
  不过,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的稳增长与控债务风险这两个目标之间有明显矛盾。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我国制造业投资的意愿不强。因此,基建投资和地产投资是稳增长的两个重要引擎。而要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必然会收紧基建投资的融资来源,从而打压基建投资,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稳定。这样看来,明年经济增长仍将继续面临地方政府债务的约束,在内需层面很难表现出太强的增长动能。
  考虑到这样的政策态势,相信明年包括消费和投资在内的内需仍将保持与今年差不多的增长速度。在这样的基础上,随着外需对国内增长的拉动力温和加强,明年经济增速应该小幅高于今年。我们继续维持之前的预测,2014年GDP增速从今年的7.6%小幅加快到7.9%。
  而从此次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来的信号来看,明年并不会出现改革措施的“大爆炸”式推出,而是在维持经济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按照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明年地方和行业层面的改革可能会推出不少,但全国层面的改革则可能仍停留在制定计划的阶段。
  (作者系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其他文献
2011年底,蒋瑞国关闭了他在北京的公司——一家提供婚庆服务的中介网站,转赴成都发展。眼下,蒋已经是成都一家软件公司的技术总监,过着典型的中产成都人的生活:每天早上从家开车15分钟到公司,下午5点下班。到了周末,骑着自行车到郊县转悠,最远的一次骑到了雅安。成都东站候车大厅。2012 年,四川省有 60% 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省内就近就业。图 /CFP  蒋瑞国这样的IT精英,正是成都市政府所竭力吸
产权理论创始人、制度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的先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经济学家阿尔钦,于美国西部时间2013年2月19日凌晨2:30分,在家中睡觉时平静离世,享年99岁。  《简明经济学百科全书》主编汉德森曾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哈耶克在1975年说过:“有两位经济学家,其作品重要而应该获奖,但因数量不够而没有获奖,那就是科斯和阿尔钦。”我的老师罗利也曾按捺不住激动,连发两篇短评,直斥诺
2004年,号称“全国最大买官卖官原绥化市委书记马德案”正在陆续处理过程中;彼时,“田韩”案余波未平。这一年的7月,在黑龙江省委巡视组成立后,李克军就被派到巡视组,担任黑龙江省委巡视组副厅级巡视专员。  在巡视组工作了近7年时间,李克军对加强制度创新和建设,破解干部“潜伏期提拔”问题有着深刻理解和感受。近期,《中国新闻周刊》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李克军。  中国新闻周刊:在黑龙江省委巡视组工作期间,是否
女文青配理工男,这个传说中的黄金择偶定律,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所谓互补性的夫妻,一定有一根永远无法沟通的神经线错搭。  我最初选择嫁给理工男,一个自私的理由是为我的电脑找一个随叫随到的修理工。婚后才发现,我的电脑居然成了老公的小白鼠,常常被用来测试新系统,而且都在我熟睡之际进行。每当我清早起床打开电脑,常会发现从屏保到操作系统,都已经面目全非,那感觉就像走错了房间,而且是走进了邻居的卧室。  有一
“刚才你说的话,我怎么有‘有罪推定’的感觉啊?”  3月17日的总理新闻发布会,在回答美联社记者“中国是否会停止对美国的黑客攻击”时,李克强面带微笑,语调平和,说了一个美国人耳熟能详的法律术语。记者席中发出会意的笑声。  这是一个暗藏玄机的问题,预设了“中国对美国黑客攻击”这一事实。直接回答容易中招。李克强选择了一个巧妙的方式,四两拨千斤。  河南省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厅级官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
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是个热门话题。创新是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前提,也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呼吁建立创新型社会。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社会更容易成为创新型社会,或换言之,什么样的社会秩序更容易容纳和促进创新?  在《暴力与社会秩序》的三位作者诺思、瓦利斯和温格斯特看来,那些拥有“开放进入秩序(open access orders)”的社会能够容纳和促进创新,因为竞争是创新的前提,而在一个“
摄影/ 甄宏戈  近日读秦晖新书《共同的底线》,这是近几年难得的一本好书。我因此想表示一点敬意:认真面对当下中国真问题,并有认真的学理的思考和讨论的知识分子,已经不多了。一  今年年初我在一家杂志组织的迎新会上有一个讲话,呼吁“好人联合起来,做几件推动改革的好事”,包括推广广东经验、给社会组织以更大的独立性,从解决反右运动入手,着手处理历史问题等等。这大概都是秦晖书中所说的“问题”。读秦晖的书,就
3月19日中午,南京市城市管理局政策法规处主任张保军正为了下午的一场网络直播访谈而稍显有些焦虑,“不知道网民会抛出什么尖锐的问题。”出门前,张保军特意梳理了头发,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一点。  此时,从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南京城市治理条例》尚未“满月”,张保军和同事们正忙于新条例的各种宣讲活动,包括和网民的互动,以期能在短时间内扩大这部新条例的影响和认知度。  “我们看到很多属于城市治理范围的东西,
10月底,随着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调任中共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副部长级),“法律人从政”再次成为公众热点。  备受关注的还包括徐显明的个人履历,在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山东大学校长期间,徐显明以教育改革著称,而2005年参加世界法律大会时,徐显明还提出,和谐权是超越前三代人权(自由权、生存权、发展权)的第四种人权。徐目前仍然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会长。  法律人从政并非始自今日
1986年4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召开联席会议,讨论是否应实行夏时制的问题。  一两天前,时任清华大学实验电厂总工程师谢行健接到了国务院秘书长助理兼秘书局局长安成信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列席这次会议。另一位受邀列席的,是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窦莘元。“我们俩一直呼吁夏时制,窦莘元代表个人,我代表北京能源学会去的。”已经退休了的谢行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对方还特意嘱咐谢行健,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