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江桥,魂兮归来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只是地球绕着太阳到了一定的时候,周期大概是一年,就把鄞江桥的一切鲜活活的生命捧到我眼前了。
  四明山脉的隆起,280个山峰的向天歌,承接无数个晶莹剔透的水珠,汇流成河,将一条奔腾如战马的鄞江展现,据说花了几亿年。
  有江就有桥,架在鄞江上的桥,就叫做鄞江桥。
  这桥就得了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这样的桥该用什么材料建造呢?唐朝的时候,桥墩是木的,桥面是竹子的。木是什么木?木是四明山上的百年古木,只有这样的木头,才能嵌入江底,与这么清冽冽的江水相吻。竹是什么竹?竹是四明山上的翠竹,这样的竹才能与绿玉般的江面映衬。到了北宋元丰年间,人们把桥墩改成了石条,桥面改成了木头,桥面之上架了廊房。桥上廊屋28间,桥身宽约?丈,长约38丈,据说是浙江省第一座风雨桥。
  直到1978年的春天,我在鄞江的一所学校学习,才见识了这座桥的雄姿-远远望去,江面上凌空而起的桥,廊屋飞檐,气势宏伟,如巨龙横跨两岸。近了,直到我的脚踩响木板铺的桥面,吱吱嘎嘎的,像是沉寂几百年的梦。我走过去,又走过来。停住脚步,倚着桥栏看,江水如练,行人如织。我在鄞江学习的年里,廊桥去了不知多少次,可每一次,我总是怅然若失,像是魂儿被那里的什么扯留住
  直到几年后,我看到美国好莱坞大片《廊桥遗梦》后,才觉得那桥勾魂的原因。美国片子的那座廊桥在英国剑桥,只是窄窄的,短短的,承载的也就是一对中年男女婚外恋的故事。短短的故事,虽然也揭示了人性的真谛,可是,它怎么与我们的鄞江桥相比呢?
  唐朝出了一个知名诗人叫贺知章,他在这里钓鱼昵。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不多,可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短短四行诗,却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贺知章还有一首流传的与鄞江景色十分吻合的诗题《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像这样仅凭几首诗就成名的诗人,他选择鄞江,他要钓什么?仅仅是鱼么?他是武则天时代的朝廷高官,浙江萧山人氏,晚年的时候,却选择在宁波隐居,竟号称“四明狂客”。
  在建了“王公祠”不久,老百姓在它山堰下游一华里的地方,建了座桥,先为“大德桥”,后叫“大德公桥”,就是后来的鄞江桥。大德是老百姓对王公恩德的纪念,大德更是老百姓对一种为官从政之道的颂扬。
  在这里长达500年之久的明州府的府治和鄞县的县治,在建起大德桥不久,就搬到三江口去了。以大德桥为标志的鄞江(小溪),影响了唐以后的宁波历史。宁波城市的文化品位,就是那个时候奠定的。
  2009年的春天,我是奔鄞江桥去的。与它阔别30年,我时常在挂念它,像是挂念情人一样。朋友似乎特别体察我心口的疼,到达鄞江镇的第一站,竟是它山堰和紧挨着的它山庙。
  终于到了可以一睹鄞江桥雄姿的时候了。
  走到桥头时,桥上无桥。
  发呆。我的目光呆滞继续发呆。
  朋友叫着我的名字,说, “原来的廊桥,1979年拆掉了。”哦,我从历史掉到了现实。那廊桥不见了,那风声停止了,那鸟儿像是从没有存在过一样。我想,这是我离开这里学校的第二年,那廊桥,就永久地从地球上消失了,就如世界上许多珍贵的物种一般消失。
  中餐是朋友的朋友招待的,很丰盛。当我把这一声叹息,延续到饭桌上时,坐在主人位上的是位年轻干部,他说: “我也很遗憾,可当时我的前任考虑的可能是如何让拖拉机过桥去。”当然,按照这样的推断,他的某位前任所作出的决定还是十.分英明的。因为,那座新造的水泥钢筋大桥,不仅通过了当年的拖拉机,还通过了眼下众多的汽车。
  可惜的是,这样的桥,承受不了文化的轻。上海交通大学的两位专家在考察浙江的古廊桥时候称,浙江廊桥的独特造型和建筑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申遗也指日可待。当年的某位或某群领导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拆掉的这一座古廊桥,不仅仅是宁波这座城市的文明发祥之根,而且将世界文化的某一页,也毫不留情撕掉了。
  中餐不仅丰盛,得到的信息也让人弥补些许遗憾据说,现任的鄞江镇领导,已经充分认识到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利用的重要性,里边有一个重大项目就是重造廊桥,不是原地,材料也换了。当然,那神韵,也没了。
  餐罢,我与朋友驾车驶离,却忍不住从反光镜中多看了几眼鄞江古镇,心中暗暗地呼唤:
  鄞江桥,魂兮归来。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