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圆筒内表面的时空尺度

来源 :核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工件外表面的注入不同,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尺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内腔,如内筒的有限尺寸,使注入电压的利用率降低,同时使内部等离子体快速耗尽,对于特定的内筒,利用提高注入电压从而提高注入能量只能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在典型的外表面注入工艺条件下,内表面离子的耗尽速度是惊人的.如在对于直径20cm的圆筒在30kV、2×1015 ions/cm3的条件下,等离子体耗尽时间仅为0.55μs,这个时间甚至小于多数脉冲电源的上升沿时间.结果表明,内部等离子体源的硬件结构可能是一种有效
其他文献
双核素技术在核心脏病学中的应用使其可以同时进行负荷和静息状态显像,或在同种生理状态下获得灌注和代谢显像图像等不同临床意义的资料.本文就双核素在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
在HT-7托卡马克放电实验中,使用N∥谱实时可调、频率在等离子体低混杂波频率范围、功率达150-200kW的大功率微波,辅助托卡马克装置的加热场进行等离子体放电.在低环电压下实
试验结果表明,天然降水条件下,在近3年的试验期间,60Co、85Sr和134Cs三种核素在非饱和黄土介质中的比活度分布质心仍在示踪源层之内,85Sr的侧向比活度分布方差与纵向比活度分
介绍了加速器驱动核能系统(ADS)中次临界反应堆物理实验研究的内容.固体径迹探测器(白元母,CR-39)测量ADS堆芯中子通量和中子能量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