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冻干粉针剂无菌工艺模拟试验进行研究。
关键词:冻干;粉针剂;无菌
注射用无菌粉末简称粉针。凡是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均需制成注射用无菌粉末[1-5]。将冷冻干燥法制得的粉末,称为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生产必须在无菌室内进行[6-8]。无菌工艺模拟试验主要用来评估在既定无菌生产环境和过程控制条件下生产无菌产品的能力和无菌工艺人员的操作水平[9-14]。本文对冻干粉针剂无菌工艺模拟试验进行研究。
1 试验内容与方法
1.1 验证前相关检查
本试验之前,检查参加验证的物料如管制注射剂瓶、丁基胶塞、组合盖等;检查在验证期间所有注射用水的关键使用点及总送总回等水点的检测报告;检查在验证期间所用压缩空气检测报告;对验证实施期间的各操作间的清洁、清场进行核实,确认清洁合格,排除其对验证结果的影响;对验证实施期间的各设备的清洁进行核实,确认清洁是否合格,排除其对验证结果的影响;对验证实施期间的洁净室的环境进行检测,对操作室温度、相对湿度、尘埃粒子数、沉降菌、浮游菌、压差等进行检测。
1.2 最差条件的设计
最差条件:与物料接触的设备及部件从清洁灭菌到使用最长放置;模拟最大生产人员10人;增加因机器停机造成的人为操作,无菌风险大于正常生产;采用大豆胰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增加了微生物生产的营养环境,无菌风险大于正常生产;灌装速度到30瓶/分,模拟分装程序速度低于正常生产速度。
1.3 培养基的选择和制备
将大豆胰蛋白胨,用钴60照射灭菌,照射当量为25kGy,备用。再将已灭菌的大豆胰蛋白胨在已灭菌的周转罐中进行配置,再经0.22滤芯过滤至灌装间贮罐。
1.4 培养基微生物性能和无菌性试验
1.4.1 培养基微生物性能实验
取30瓶装有5ml培养基的已灭菌的西林瓶,其中5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5支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100cfu)、5支接种枯草芽孢杆菌(<100cfu)、5支接种铜绿假单胞菌(<100cfu)、5支接种生孢梭菌(<100cfu)、5支接种白色念珠菌(<100cfu),5支接种曲霉菌,前四种菌在30~35℃培养 72h,后两种在23~28℃培养7天,空白试验分别在30~35℃72h和23~28℃培养7天,培养时间内观察并记录。
1.4.2 培养基无菌性试验
取培养基5ml装于已灭菌密封的西林瓶中,按照此方法取10个样依次做好标记,其中9支为阴性实验,1支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100cfu)做阳性对照,所有样品于23~28℃培养7天,再于30~35℃培养7天,每天观察,并做记录。
1.4.3 可接受标准
培养基微生物性能试验:阴性实验中应无菌生长,接种的阳性对照实验应有菌生产。培养基无菌性试验:阴性实验应无菌生长,阳性对照实验应有菌生长。
1.5 生产用材料及设施无菌性检查
1.5.1 丁基胶塞检查
在每次灌装前随机抽取用于灌装的胶塞10个。取5个放入已灭菌的装有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试管中,做好标记,于30-35℃培养14天,另5个放入已灭菌的装有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试管中,做好标记,于23-28℃培养14天。
1.5.2 西林瓶的无菌检查
在每次灌装前随机抽取10支西林瓶,取5支放入已灭菌的装有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烧瓶中,做好标记,于30-35℃培养14天,另5支放入已灭菌的装有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三角烧瓶中,做好标记。
1.6 洁净室门、墙、窗、地面检查
对门、墙、窗、地面、设备进行接触碟法微生物培养,接触后,放到培养箱中30-35℃培养。培养72小时,观察并记录结果。
1.7 培养基模拟冻干
将半压塞的大豆胰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传至冻干箱搁板,关闭箱门,按产品冻干曲线运行,用无菌空气破真空。
1.8 轧盖
模拟冻干结束,启动冻干机液压系统,对制品进行全压塞,轧盖后,将样品倒置,充分振摇,使瓶内的液体培养基充分与玻璃瓶内壁和胶塞接触。
2 培养基模拟灌装合格标准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当连续进行3次合格试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通常应当按照生产工艺每班次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一批。培养基灌装容器的数量应当足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批量较小的产品,培养基灌装的数量应当至少等于产品的批量。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目标是零污染,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灌装数量超过10000支时:a.有1支污染,需调查;b.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2)发生任何微生物污染时,均应当进行调查。
参考文献
[1]胡大文,方骅.老厂房GMP改造的特点与设计布置[J].机电信息,2006(12).
[2]陈健梅.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的控制及无菌检查[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3]钱应璞.制药用水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李心刚,胡桂秋,黄晶.冻干工艺中预冻温度的确定[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5]曹喆辰.主干燥阶段冻干箱压力(真空)控制方法[J].机电信息,2005(4).
[6]杨婧文.制药厂洁净空调系统设计和使用问题分析[J].制冷与空调,2004(6).
[7]庞雄,周福富,谭力,王益生.真空度对注射用冻干无菌粉装量差异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6(2).
[8]曹卫.药厂车间环境集散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9]张天民,边玲.评《冷冻干燥技术与冻干机》[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6).
[10]李钧.药品GMP实施与认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11]郝常明,黄雪菊.药品的冷冻干燥及面临的问题[J].医药工程设计,2005(1).
[12]白慧良,李武臣主编.药品生产验证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3]余淑娴,郝晓霞,罗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及其应用[J].食品科技,2007(10).
[14]刘旖旎,陈雨.对药品冷冻干燥技术工艺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8).
关键词:冻干;粉针剂;无菌
注射用无菌粉末简称粉针。凡是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均需制成注射用无菌粉末[1-5]。将冷冻干燥法制得的粉末,称为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生产必须在无菌室内进行[6-8]。无菌工艺模拟试验主要用来评估在既定无菌生产环境和过程控制条件下生产无菌产品的能力和无菌工艺人员的操作水平[9-14]。本文对冻干粉针剂无菌工艺模拟试验进行研究。
1 试验内容与方法
1.1 验证前相关检查
本试验之前,检查参加验证的物料如管制注射剂瓶、丁基胶塞、组合盖等;检查在验证期间所有注射用水的关键使用点及总送总回等水点的检测报告;检查在验证期间所用压缩空气检测报告;对验证实施期间的各操作间的清洁、清场进行核实,确认清洁合格,排除其对验证结果的影响;对验证实施期间的各设备的清洁进行核实,确认清洁是否合格,排除其对验证结果的影响;对验证实施期间的洁净室的环境进行检测,对操作室温度、相对湿度、尘埃粒子数、沉降菌、浮游菌、压差等进行检测。
1.2 最差条件的设计
最差条件:与物料接触的设备及部件从清洁灭菌到使用最长放置;模拟最大生产人员10人;增加因机器停机造成的人为操作,无菌风险大于正常生产;采用大豆胰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增加了微生物生产的营养环境,无菌风险大于正常生产;灌装速度到30瓶/分,模拟分装程序速度低于正常生产速度。
1.3 培养基的选择和制备
将大豆胰蛋白胨,用钴60照射灭菌,照射当量为25kGy,备用。再将已灭菌的大豆胰蛋白胨在已灭菌的周转罐中进行配置,再经0.22滤芯过滤至灌装间贮罐。
1.4 培养基微生物性能和无菌性试验
1.4.1 培养基微生物性能实验
取30瓶装有5ml培养基的已灭菌的西林瓶,其中5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5支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100cfu)、5支接种枯草芽孢杆菌(<100cfu)、5支接种铜绿假单胞菌(<100cfu)、5支接种生孢梭菌(<100cfu)、5支接种白色念珠菌(<100cfu),5支接种曲霉菌,前四种菌在30~35℃培养 72h,后两种在23~28℃培养7天,空白试验分别在30~35℃72h和23~28℃培养7天,培养时间内观察并记录。
1.4.2 培养基无菌性试验
取培养基5ml装于已灭菌密封的西林瓶中,按照此方法取10个样依次做好标记,其中9支为阴性实验,1支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100cfu)做阳性对照,所有样品于23~28℃培养7天,再于30~35℃培养7天,每天观察,并做记录。
1.4.3 可接受标准
培养基微生物性能试验:阴性实验中应无菌生长,接种的阳性对照实验应有菌生产。培养基无菌性试验:阴性实验应无菌生长,阳性对照实验应有菌生长。
1.5 生产用材料及设施无菌性检查
1.5.1 丁基胶塞检查
在每次灌装前随机抽取用于灌装的胶塞10个。取5个放入已灭菌的装有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试管中,做好标记,于30-35℃培养14天,另5个放入已灭菌的装有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试管中,做好标记,于23-28℃培养14天。
1.5.2 西林瓶的无菌检查
在每次灌装前随机抽取10支西林瓶,取5支放入已灭菌的装有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烧瓶中,做好标记,于30-35℃培养14天,另5支放入已灭菌的装有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三角烧瓶中,做好标记。
1.6 洁净室门、墙、窗、地面检查
对门、墙、窗、地面、设备进行接触碟法微生物培养,接触后,放到培养箱中30-35℃培养。培养72小时,观察并记录结果。
1.7 培养基模拟冻干
将半压塞的大豆胰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传至冻干箱搁板,关闭箱门,按产品冻干曲线运行,用无菌空气破真空。
1.8 轧盖
模拟冻干结束,启动冻干机液压系统,对制品进行全压塞,轧盖后,将样品倒置,充分振摇,使瓶内的液体培养基充分与玻璃瓶内壁和胶塞接触。
2 培养基模拟灌装合格标准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当连续进行3次合格试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通常应当按照生产工艺每班次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一批。培养基灌装容器的数量应当足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批量较小的产品,培养基灌装的数量应当至少等于产品的批量。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目标是零污染,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灌装数量超过10000支时:a.有1支污染,需调查;b.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2)发生任何微生物污染时,均应当进行调查。
参考文献
[1]胡大文,方骅.老厂房GMP改造的特点与设计布置[J].机电信息,2006(12).
[2]陈健梅.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的控制及无菌检查[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3]钱应璞.制药用水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李心刚,胡桂秋,黄晶.冻干工艺中预冻温度的确定[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5]曹喆辰.主干燥阶段冻干箱压力(真空)控制方法[J].机电信息,2005(4).
[6]杨婧文.制药厂洁净空调系统设计和使用问题分析[J].制冷与空调,2004(6).
[7]庞雄,周福富,谭力,王益生.真空度对注射用冻干无菌粉装量差异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6(2).
[8]曹卫.药厂车间环境集散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9]张天民,边玲.评《冷冻干燥技术与冻干机》[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6).
[10]李钧.药品GMP实施与认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11]郝常明,黄雪菊.药品的冷冻干燥及面临的问题[J].医药工程设计,2005(1).
[12]白慧良,李武臣主编.药品生产验证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3]余淑娴,郝晓霞,罗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及其应用[J].食品科技,2007(10).
[14]刘旖旎,陈雨.对药品冷冻干燥技术工艺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