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和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来源 :应用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idemeng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包括对我国历史气候资料的恢复、重建和整理,气候区划,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研究,对青藏高原温度和降水、近地层与边界层地-气过程,大气热源特征和臭氧变化的研究,古气候模拟,对气候变化的预测理论和方法以及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近50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收集大量气候资料并整理出版了《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对风能等资源进行了气候区划;明确了近几十年中国地区在20世纪40年代和90年代出现了两个暖期,20世纪5
其他文献
研究和评价短期气候预测方法必须了解月或季平均量的年际变率有多少是可以被预报出来的.通常认为,总的年际变率能够被划分为主要来源于大气下边界条件持续性强迫的可预报成分
统计分析了1998~2004年长江三角洲(长三角)地区由星载闪电成像传感器(LIS)观测的闪电资料,发现了该地区LIS闪电活动的一些时空分布特征:闪电次数的年差异较大,最多年份是最少
在信息量较大,而预报对象与预报因子的关系又不清楚的状况下,智能机器学习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较好手段。利用1997—2001年成都站的常规探空资料和双流机场的地面观测资料,
就2000年7月11~14日北京连续4天≥35 ℃的高温天气,分析了与之相关的700 hPa河套高压的水平和垂直结构,指出它是与我国西部干旱区大范围暖空气东移相关联的一个深厚的负涡度系
文章从环境场的稳定性角度进行研究,取boussinesq近似的二维数学模型,从数值模式每小时输出的预报场中提取暴雨过程中的环境场,通过计算函数极小值的方法,求取层结参数及加热
利用涡旋相关方法和蒸发皿方法分别测量了裸地和玉米田的空气动力学阻抗,分析了空气动力学阻抗的日变化特征,同时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测空气动力学阻抗的日变
2003年6月22—23日受冷锋和低空急流影响,湖北省东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用每6min一次的武汉多普勒雷达资料,详细分析了冷锋和低空急流天气系统在多普勒雷达径向
文章概述了数据仓库的概念和特点。讨论了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侧重于数据仓库技术在天气预报领域中的应用。数据仓库技术
强暴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暴雨天气是造成洪涝灾害最主要的降水天气系统。以广州雷达和梅州雷达的拼图资料以及温州单站雷达资料为基础,讨论了TREC方法中时间步长、网格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