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看急诊老年人社区就医好过住院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zho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纽约时报》报道,老人多为慢病患者,住院对老人可能弊大于利,还给各方造成负担。美国社区医疗(community paramedics)模式之下,医护人员能登门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就接受诊疗。既改善老人健康,又节约医疗成本。
  老年病学家常年呼吁,如果老人住院,即便医生能治好眼前的疾病,他们的健康也一样会恶化。
  住院会让老人健康状况恶化
  老人生病求医,送入急诊病房之后,下一步往往是住院,而卧病在床本身就有害健康。有的老人能走着入院,却做不到走着出院,甚至需要康复和物理治疗来恢复行动能力。
  一旦住院,老人可能在院内感染其他疾病,增加患病风险。还有研究表明,近半数住院老人有精神错乱症状。88岁的玛利亚?维塔利甚至产生错觉,误以为自己病床下藏了一条狗,或者幻想有人想要闯进病房。
  另一方面,住院费用相对较高,也会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相比直奔大医院看病,社区医疗不必住院,价格也相对低廉。
  前文提到的维塔利老人身患糖尿病、肾病、心律不齐、痴呆等多种慢性疾病。过去,她每隔几周就要到大医院住院一次。家属表示,维塔利每次出院回家,“情况都比住院前更加糟糕”。
  社区医疗系统2015年3月开始介入,至今已经10次派遣社区医护登门救治维塔利,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急诊服务。10次当中,维塔利仅有1次被送往大医院住院。
  “很多急诊室的工作,可以挪到患者家里,安全有效地开展,”社区医疗系统的内科医生凯伦·阿卜拉什金说。对和维塔利一样体弱的老人来说,“医院既不是最安全的,也不是最好的地方。”
  社区医疗模式在美国广受欢迎
  2009年,美国共有4个急诊机构采纳社区医疗模式。现如今,美国全国急救医疗技术人员协会统计发现,这一数目已经增加到了260个。
  社区医疗因地制宜,模式各不相同。有的社区医疗主打急诊服务,有的重在帮助病人预约,有的则关注科普,帮助患者管理自身慢病。
  不同之余,也有相似之处。各地项目普遍为医护人员提供额外培训,组织团队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旅途奔波。西宾夕法尼亚急救中心副主席丹·斯韦兹表示,可以用快递解决问题,避免病人去医院,而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78%老年患者可在家接受治疗不用去医院
  诺斯维尔医疗旗下的社区医疗项目开展研究发现,截止2016年夏天的16个月内,社区医疗项目总共到患者家中服务1602人次。患者平局年龄83岁。常见症状包括:呼吸短促、神经或心理问题、心血管疾病、以及体弱。在此之中,在患者家中完成诊疗的占总数的78%,不用去医院。
  有关成果已经在《美国老年医学会会刊》发表。
  “即便是我们病情最重的患者也往往不愿意去医院,”研究第一作者阿卜拉什金医生说。
  社区医护人员是医生的延伸,他们出诊时,会通过电话或视频咨询医院医生。他们给病人查体,做心电图检测。患者呼吸困难,就上喷雾器;遇到心衰,就给利尿剂和氧气;患者脱水,就用静脉液体帮忙。
  如果社区团队无法解决问题,认定患者病重,需要到医院就诊,就会把患者送到医院。超过80%的患者接受社区医疗服务之后,继续入院治疗。
  查尔斯·博格是一名拥有20年工作经验的急诊医生。谈到自己88岁的父亲,博格表示,如果他摔倒了,打电话求救,“他们肯定会带他去医院,不管他有没有受伤。这对所有人都是负担。我希望他能参加到这种项目中来。”
其他文献
我的好朋友在微信上发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一位推着自行车的人在东郊路上行走,他的两侧是房地产中介广告和卖甘蔗汁的摊子。摆在摊子上的是一块牌子,上面印着大大的“改善城市环境”。  这无疑是一张精彩的社会纪实照片,然而我却对照片所表达的含义有不同看法。因为我的家就住在照片拍摄地附近,而且每天上下班都会从这里走过,所以再熟悉不过。雨天潮湿的路面,嘈杂拥挤的人流,路边摊贩,与周边高楼耸立的繁华街区并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