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激情洋溢的小说,该如何引领学生“识路入情”,实现有效而深入的课堂对话,进而纵深挖掘文本内涵,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面临的课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从把握内容、了解作者、关注视角、情景再现、角色扮演五个方面谈谈小说阅读教学的新路径。
关键词:语文 ;小说教学; 途径
小说究其实质是一种叙事的艺术。小说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人物”、“情节”、“环境”为对象。王汶成在《文学语言中介论》中说“描写的叙述功能集中在一点,就是造成了一种图式化的画面感很身临其境界的幻觉。”我们应该将小说文本的艺术个性揭示出来,真正引领学生去感受、鉴赏小说的各具特色的美。通过阅读,体验人物形象特点和社会意义,了解作品创作背景,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能在鉴赏的过程中,感受优秀的人类文化结晶,吸收人类文化养分,陶冶情操。
一、深思熟虑,准确把握小说内容
小说教学,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小说艺术魅力独特,每篇小说有各自的特点和魅力,有的情节曲折生动,有的人物描写细腻传神,有的主题深刻,有的各种特点兼而有之。而无论怎样的小说,总有一些教学理念和方法是相通的。
就知识层面来说,通过小说阅读教学,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小说的类型,小说的类别,小说的作者、题材、流派风格,小说的要素,小说的“描写”“线索”“环境”“细节”“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误会”等等有关的基本知识以及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当然这些知识不能以说教的方式“灌输”,而应该在小说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除了知识层面的东西,我们还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构特点,情节发展步骤,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品析,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圖等。培养学生分析作品情节结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表现方法等方面的文学审美能力。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的蕴涵及其社会价值。
二、了解作者,力求做到知人论世
一篇文章的深度是由作者的思想内涵决定的。学习和分析一篇小说必须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脱离一定背景知识去欣赏作品,好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对作品的深层挖掘也必须了解作者的思想历程及其希望表达的内容。只有真正了解了作者的灵魂与精神,才能分析和挖掘其作品的真正含义。通过利用作者的思想、经历等相关知识,做到知人论世,有助于对作品的深度解读。在作品与现实的两个时空背景之下,读者的感受、体验会更加的真切、与文本的对话会更加深刻。
三、关注视角,把握文章内涵
叙事视角的选择,表明作者对叙事的介入程度及对人物和事件的态度与评价。法国小说理论家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一书中,对叙事视角问题的认识是:叙事视角即是从什么角度叙述故事,以及叙述角度随哪个人物的视点而变化。
笔者在教授小说文本教学时,综合各家理论观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叙事视角一般可以分为三类:①文本中明确存在着一个全知的叙述者,叙述者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不受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随时随地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视角就是全知性视角。②叙述者力图完全退出文本,人物不知道的事,叙述者也无权知道,让读者直接进人视角人物的内心,通过视角人物的眼睛,非常自然的把故事中的人物和情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种视角就是有限全知性视角。③叙述者完全不进人人物的内心,也不对人物的行动作出任何评价,只是充当一个摄像机的作用,如实客观地记录故事中发生的一切。这种叙述模式就是客观性视角。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对作品的叙述视角予以关注、深层解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暗含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四、透过文字,实现场景再现
准确抓住小说的环境描写,是实现场景再现,进入角色的前提。人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生活的,不可能与世隔绝,遗世而独立。环境影响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性格也给环境以影响,彼此不可分割。一个作家对“人”与“环境”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成败优劣。小说是写人的,写人的遭遇和命运,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而这个人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都是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小说通过塑造人物达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那小说又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呢?是借助于情节和描写。据此,我们在知人论世,明白作者的叙述视角的情况下,还要在具体的文字叙述中依据作者的情感精神倾向,将情景还原。
五、角色扮演,体悟小说主题
结合时代背景选取小说角色,置身具体的故事情节中,这是小说阅读的核心环节。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比较把握人物形象。小说创作离不开细节描摹,小说教学也必须重视对细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细节处品味小说中的人物个性。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要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时代意义的细节;要能够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要能抓住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在深刻体悟小说人物心理的基础上抓住动作和神态进行角色扮演,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那个特别的场景中人物的处境及其应对方式。角色扮演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置身此情此景,以达到在感同身受的过程体验中达到与作家的共鸣。只要学生能够与作家有所共鸣,我想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就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教学研究室721400)
关键词:语文 ;小说教学; 途径
小说究其实质是一种叙事的艺术。小说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人物”、“情节”、“环境”为对象。王汶成在《文学语言中介论》中说“描写的叙述功能集中在一点,就是造成了一种图式化的画面感很身临其境界的幻觉。”我们应该将小说文本的艺术个性揭示出来,真正引领学生去感受、鉴赏小说的各具特色的美。通过阅读,体验人物形象特点和社会意义,了解作品创作背景,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能在鉴赏的过程中,感受优秀的人类文化结晶,吸收人类文化养分,陶冶情操。
一、深思熟虑,准确把握小说内容
小说教学,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小说艺术魅力独特,每篇小说有各自的特点和魅力,有的情节曲折生动,有的人物描写细腻传神,有的主题深刻,有的各种特点兼而有之。而无论怎样的小说,总有一些教学理念和方法是相通的。
就知识层面来说,通过小说阅读教学,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小说的类型,小说的类别,小说的作者、题材、流派风格,小说的要素,小说的“描写”“线索”“环境”“细节”“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误会”等等有关的基本知识以及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当然这些知识不能以说教的方式“灌输”,而应该在小说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除了知识层面的东西,我们还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构特点,情节发展步骤,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品析,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圖等。培养学生分析作品情节结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表现方法等方面的文学审美能力。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的蕴涵及其社会价值。
二、了解作者,力求做到知人论世
一篇文章的深度是由作者的思想内涵决定的。学习和分析一篇小说必须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脱离一定背景知识去欣赏作品,好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对作品的深层挖掘也必须了解作者的思想历程及其希望表达的内容。只有真正了解了作者的灵魂与精神,才能分析和挖掘其作品的真正含义。通过利用作者的思想、经历等相关知识,做到知人论世,有助于对作品的深度解读。在作品与现实的两个时空背景之下,读者的感受、体验会更加的真切、与文本的对话会更加深刻。
三、关注视角,把握文章内涵
叙事视角的选择,表明作者对叙事的介入程度及对人物和事件的态度与评价。法国小说理论家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一书中,对叙事视角问题的认识是:叙事视角即是从什么角度叙述故事,以及叙述角度随哪个人物的视点而变化。
笔者在教授小说文本教学时,综合各家理论观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叙事视角一般可以分为三类:①文本中明确存在着一个全知的叙述者,叙述者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不受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随时随地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视角就是全知性视角。②叙述者力图完全退出文本,人物不知道的事,叙述者也无权知道,让读者直接进人视角人物的内心,通过视角人物的眼睛,非常自然的把故事中的人物和情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种视角就是有限全知性视角。③叙述者完全不进人人物的内心,也不对人物的行动作出任何评价,只是充当一个摄像机的作用,如实客观地记录故事中发生的一切。这种叙述模式就是客观性视角。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对作品的叙述视角予以关注、深层解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暗含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四、透过文字,实现场景再现
准确抓住小说的环境描写,是实现场景再现,进入角色的前提。人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生活的,不可能与世隔绝,遗世而独立。环境影响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性格也给环境以影响,彼此不可分割。一个作家对“人”与“环境”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成败优劣。小说是写人的,写人的遭遇和命运,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而这个人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都是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小说通过塑造人物达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那小说又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呢?是借助于情节和描写。据此,我们在知人论世,明白作者的叙述视角的情况下,还要在具体的文字叙述中依据作者的情感精神倾向,将情景还原。
五、角色扮演,体悟小说主题
结合时代背景选取小说角色,置身具体的故事情节中,这是小说阅读的核心环节。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比较把握人物形象。小说创作离不开细节描摹,小说教学也必须重视对细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细节处品味小说中的人物个性。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要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时代意义的细节;要能够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要能抓住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在深刻体悟小说人物心理的基础上抓住动作和神态进行角色扮演,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那个特别的场景中人物的处境及其应对方式。角色扮演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置身此情此景,以达到在感同身受的过程体验中达到与作家的共鸣。只要学生能够与作家有所共鸣,我想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就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教学研究室7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