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优异性能的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s)在各领域的快速应用发展给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回收带来了挑战,尤其是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为有效回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促进复合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废弃CFRPs回收再利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各回收工艺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及可降解树脂实现回收CFRPs的新策略.最后对CFRPs回收再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机 构】
:
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芜湖241000;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芜湖24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异性能的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s)在各领域的快速应用发展给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回收带来了挑战,尤其是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为有效回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促进复合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废弃CFRPs回收再利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各回收工艺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及可降解树脂实现回收CFRPs的新策略.最后对CFRPs回收再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并入配电网,使配电网的拓扑结构、潮流分布发生变化,传统的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置不再适用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为了保证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充分发挥分布式能源的优势,需要对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方案进行研究.在阐述配电网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分布式电源的准入容量和接入位置不同时,对其配电网不同故障点的电流保护产生的具体影响.并结合国内外的前沿研究成果,论述当前主要的解决方案,对其进行分类讨论不同保护方案的原理和特点,说明其
纳米纤维素发光材料不仅具有发光基团特有的光物理或光化学性能,还具备纳米纤维素的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环境友好等特性,拓展了功能化纤维材料的应用领域.根据制备方法,纳米纤维素发光材料可分为三类:纳米纤维素/碳量子点复合发光材料、纤维素发光碳量子点和纳米纤维素/荧光染料复合发光材料.纳米纤维素发光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及结构特点,可制成膜、纸、水凝胶、气凝胶等,在离子检测、生物成像、光电应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概述了纳米纤维素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应用,对纳米纤维素发光材
柔性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传感性能、良好的延展性,在压阻式应变传感器方面,受到研究者们不断的关注,主要应用于智能可穿戴,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本文主要从结构设计、制备方法、应用前景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复合材料压阻式应变传感器在材料选取及结构设计下传感器性能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首先分析了压阻式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和传感机制,其次围绕材料优化选取-工艺选择与结构设计-性能与具体应用的主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性能分析.由于复合材料传感器的微观导电网络结构与介观层状结构协同主导着传感性能的演变,采用有限元
结冰结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大量结冰积冰会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推迟火箭发射任务、引起电力网络故障、造成交通运输障碍,甚至引发重大的经济问题和人身安全问题.传统的防/除冰技术耗能大、效率低、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超疏水技术利用材料的本征属性,延缓结冰,显著降低冰与基底表面的黏附力,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防/除冰技术.本文首先对固体表面润湿现象及结冰机制进行了介绍,指出超疏水防/除冰材料面临着低温高湿环境下憎水性丧失,耐久性较差,面向工程的大面积制备方法制约等问题.随后,对低温高湿环境用超疏水防/除冰材料、耐久性
层状富Ni正极材料具有高可逆容量、低自放电性能和低成本优势,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Li+电池正极材料.然而,材料结构不稳定、容量衰退和安全性差等问题,阻碍了富Ni正极材料的实际应用.当Ni含量大于80%时,富镍正极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和CO2反应,在材料表面生成Li2CO3、LiHCO3、 LiOH等残Li化合物.残Li存在不仅导致材料不稳定和电化学性能衰退,还造成电池安全问题.本文首先综述了残Li化合物的形成机制及其危害,再探讨了水洗过程中的水洗温度、时间、干燥温度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水洗造成结构衰
采用紫外皮秒激光(λ=355 nm)、绿光皮秒激光(λ=532 nm)和红外皮秒激光(λ=1064 nm)的三波长皮秒脉冲固体激光器,对1 mm厚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Aramid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AFRP)进行单次扫描切割实验,用光学显微镜(OM)和SEM测量了上切缝宽度、切缝深度和上表面热影响区宽度,并计算了切缝锥度,分析了激光波长、功率及扫描速度等参数对切口形貌和切缝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相比于红外激光和绿光激光切割AFRP,紫外激光的切割效率更高,切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