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一段三国岁月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floved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蜀道往事


  “诗仙”李白的一首《蜀道难》,让无数人对蜀道望而生畏。蜀道的修建,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进一步巩固。蜀道北起长安,南至成都,绵延1000余公里,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翻越秦岭,由长安直通汉中平原的褒斜道、子午道和陈仓道;二是直驱蜀国,由汉中直达成都的金牛道、米仓道等。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诗中所描写的正是金牛道的开端。金牛道在古代是官道,旁边是阴平道,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场著名战役——邓艾“偷渡阴平”,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金牛道和阴平道可以说是蜀道的精华,均位于广元市,这里也是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
  金牛道上最为著名的关隘,就是位于剑阁县城以北的剑门关,剑门关素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史书有云:“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可见其战略价值。剑门关集雄、险、奇、幽于一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作为后方基地。三国后期,魏国将领钟会、邓艾率十三万大军进攻蜀国,被蜀汉大将姜维拦阻在剑门关外,久攻不下。邓艾向钟会建议,从阴平小道偷渡,进攻涪城,剑阁守卫必来回防,大军可乘势向前;倘若守卫不回防,则涪城必能攻下。得到钟会的认可后,邓艾出奇兵,直扑涪城,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涪城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随后邓艾连下数座城池,直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罗汉灭亡。
  将近2000年后,剑门关依旧矗立在蜀道之上,述说着历史的兴衰。

文明“化石”


  位于剑门关东北方的昭化古城,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也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活化石”。
  昭化古称葭萌,是剑门蜀道上的一座重镇,古城以西的葭萌关,也是金牛道上的一道险要关隘,《昭化县志》记载:“东来广元又桔柏渡以拒之,西出剑阁有天雄关以镇之,南下苍、阆有梅岭关以间之,北渡阴平有白水关以守之。”
  秦汉时期,昭化就有“巴蜀第一县”之称,是中国古代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蜀汉时期,这里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三国演义”。公元212年,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带领庞统、黄忠、魏延等将领进入四川。在占领成都之前,他的第一个战略根据地就是昭化。当时,刘备踌躇满志地望着昭化城,说:“此地虽属弹丸之城,却有金汤之固。”之后,他便在昭化“厚树恩德,广收人心”,终于趁曹操进攻东吴之机,以帮助东吴为由,离开昭化,攻取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因此,历史上有“蜀汉兴、隆中谋、葭萌起”的说法。刘备称帝后,改“葭萌”为“汉寿”,寓意汉朝的江山与天地长存,与日月同寿。
  昭化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遗迹众多,其中三国文化气息尤其浓郁。古城东门入口便是桔柏渡街,紧邻嘉陵江,乃历代兵家据守之官渡。街上有一座葭萌坊,气势雄伟,牌坊东柱联写“蜀道三国重镇,天下第一太极”,西柱联写“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皆是名家手笔。

诗意之路


  蜀道蜿蜒,总让人联想起险峻陡峭、怪石嶙峋的面貌,其实它在峥嵘之外也有着一份雅致与柔情,走一走翠云廊,就能深有体会。
  清康熙三年(1664年),剑州(今剑阁)知州乔钵在一首诗中写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就成了这段剑门古道的雅称。
  翠云廊以剑阁为中心,分为西段、北段、南段,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三条路蜿蜒三百多里。“翠云”二字,源自这三条道两旁挺拔的古柏林,也就是乔钵笔下的“三百里程十万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在驰道两旁种植成排的松柏,以彰显天子威仪,“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当地人称“皇柏大道”。三国时期,剑州是蜀地到中原的必经之路,相传当时的阆中县太守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协力,上午栽树,下午即可在蜀道乘凉。这是翠云廊第二次大规模植树,如今翠云廊上胸径1.8米以上的古柏即是“张飞柏”。
  自秦汉至近代,翠云廊皆有补植维护。当地林业部门曾做过统计,剑门蜀道共有古柏12351株,有规律地分布在344里的驿道两旁,其中剑阁境内7886株,南江3808株,梓潼496株,昭化144株,阆中17株,其主体还是位于剑阁境内,最精华的部分是北距剑门关14里的大柏树湾。
  如今翠云廊景区是剑门蜀道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一座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三百里翠云廊最大、最有名气的几棵树都在景区内。

Tips更多“趣处”


  ■剑州古城
  即今日广元的普安镇,州、府、郡、縣建制历史长达1700多年,2003年之前一直是剑阁地区的政治中心。普安位于昔日的金牛古道上,山川灵秀,历朝历代留有诸多胜迹。
  ■拦马墙
  位于翠云廊景区西南38公里处,是一种军事建筑设施,在驿道险要处砌起高1米、宽0.8米的石土墙,以防马匹失足跌落悬崖。
  ■猿猱道
  位于剑门关西侧,是中国最险峻的砾岩丹霞地貌和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猿猱道高约500米,最宽处仅30厘米,2016年正式对外开放,供游客攀登。
其他文献
活着1涂鸦少年撞见沙坡尾的那点激动  沙坡尾开始进行旧区搬迁的时候,第一批臂带文身的少年就随着改造团队或是早期文创团队早早来到了这里。当地的老人盯着少年的“花臂”看,少年察觉了,会回头大喊:“文的是只老虎!”身体往老人那边再转一下,指着自己的花臂又喊:“藏在玫瑰花后面啦!”这些少年给沙坡尾带来巨大变化,而这个曾经衰败、沉默、存在感微弱的老城区,也成为少年们飞扬青春和性格的舞台。  小凯有段时间没好
拍摄人:城市穿梭客—吴赐欣  INFO;Nikon D810,f/2.8,30s.ISO 2500  灵通山位于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境内,是1亿多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它坐拥千米飞瀑、天下第一天然卧佛和悬空寺“三绝”,气质蒹具武夷之清幽、太行之大气、桂林山水之隽秀,2019年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这是一个晴朗的夜晚,悬空寺的人正在佛祖前为众生虔诚祈福。寺庙悬于半山崖壁之上,空间狭窄紧凑,我采用
与很多人对伊朗“遍布荒漠”的想象不同,这个广袤的国度其实也有高耸的崇山峻岭。入冬之后,设拉子、伊斯法罕、亚兹德等旅游名城的温度开始变得十分宜人,山区陡坡上厚实的积雪,也吸引着伊朗的富余阶层和“海龟”们聚集到为数不多的滑雪场。这些雪场的设备虽然陈旧,但有免费的咖啡和奶茶供应,更难得的是,波斯美女们在这里也终于有机会让一直包裹在头巾里的秀发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一会儿。伊朗还能滑雪?  近几年,滑雪几乎成
2016年10月1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荷兰风情街举行竣工仪式,盐城市委常委、大丰区委书记王荣和区长宋勇等区领导出席。荷兰风情街是荷兰花海旅游度假区的重要配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能满足每年近千万游客量的消费需求。随后,2016“大丰好玩呢”金秋旅游季暨荷兰花海百合花文化月在大丰荷兰花海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大丰区长宋勇主持,盐城市政协主席李驰出席并宣布活动开幕,盐城市委常委、大丰区委书
初夏时节的绿野小城青川,任凭蔷薇信手涂鸦。无论是雕栏玉砌、幽庭深院,还是公园广场、街边巷角、阳台窗户,广阔与方寸之间,都可见明丽热烈、娇艳欲滴的蔷薇花盛世缠绵。“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每每路过,衣袂留香。这还不够,打开微信朋友圈,但见花开似瀑,繁华明媚。每到这个时节,小城的人们都在自发庆祝这场盛大的蔷薇花事。  世间,大概没有比蔷薇更美的花名了,一声蔷薇,仿佛一声由衷的呼唤,让人不由得想到夏日
内藤湖南(1866—1934)  本名内藤虎次郎,日本近代著名的中国学研究者,曾提出“唐宋变革说”等重要学术假说。本文是他在1899年初次到中国旅行经历的记述。  这天早晨,我们三个朋友以寓所的主人林先生为向导,骑驴从北京出发。我们过了东长安街,从东安门进入皇城内,沿着紫禁城的墙向北走。从墙上面可以看到,长满绿树的小山上有两三个亭子,黄瓦红柱,如画中一般。这就是景山,又叫万寿山。明崇祯皇帝在李自成
语词的写法往往包含我们对事物的原初认知。举例来说,“从羊、从大”的“美”字就最直观不过地传达了中国美学的精髓。按照《说文解字》的讲法,这表示美首先来自味觉:“美,甘也。”所谓五味之美皆曰甘,对于吾国先民来讲,甘腴肥美的馔食是美感的首要源头。本期杂志的专题报道《舌尖上的“川”透力》正回应了中国古人对美的定义。从井盐、川酒和彝家烧烤等饮馔要素入手,我们的报道者系统地探究了川菜之美。人们通常对川菜的印象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至今保留着古人穴居的生活方式,当地人所住的民居称“地坑院”,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仅存的一种地下古民居建筑。这些传承人类古老文明的建筑活化石,一度因居民流失被填埋,用于耕种,数量骤减。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开始得到关注和保护。如今,人们可以通过一条条通往地下的隧道,体会古人无处不在的生活智慧。黄土高坡孕育的穴
“纪实摄影记录我们时代的社会场景,它映照现在,为将来保留文献。”  ——多萝西娅·兰格  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1895—1965)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霍博肯,是第二代德国移民,童年时有两件事给她留下难以抚平的创伤:7岁时患脊髓灰质炎,右腿留下残疾;12岁时父亲离开了她和母亲。然而,这些没有影响她对摄影的热爱,靠着天分和努力,她在摄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兰格在纽约哥伦比
【名家简介】  韩少功,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最具思想家魅力的著名作家。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长沙,汉族。 1968年初中毕业时就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江畔的天井乡务农。后相继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担任过《主人翁》杂志副总编、《海南纪实》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现兼任海南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年获法国文化部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