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气氛是指班级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获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以亲近感、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良好气氛 营造
环境对事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适宜并促进事物的发展,恶劣的环境则会抑制并延误事物的发展。同样,对于语文课堂来说,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创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乐于接受新知识,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和谐共存,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以亲近感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就应当以亲近感来创设融恰的情感氛围,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
上课前,教师要调整好情绪和精神,亲切自信地走上讲台上,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使教学双方的情绪及心理活动都处于活跃状态,达到互相激励与支持的程度,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微笑来感化学生,用期待的目光来鼓励学生,用亲切的言语来询问学生,让学生如沐春风,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回应教师,课堂气氛自然会和谐。教师在面临不良课堂现象时,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迁怒于学生,而用亲近感来调适。
在课后,教师也应该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主动与学生交流,帮学生缓解一些影响学习情绪的压力,如家庭矛盾、学习困难带来的压力等,并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思想动态,用真诚的话语来正确引导学生,排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以免这些不良情绪被带入课堂,影响课堂气氛。
二、以渊博的知识来营造求知上进的课堂气氛
学识丰富、不断进取的教师在上课时无拘无束,一会儿把学生带到古代,一会儿又把学生带回今天;一会儿是动物学,一会儿又是语文;一会儿到了外国,一会儿又回到了中国;一会儿进入了虚幻,一会儿又回到了现实,让学生领略到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知识的博大精深,由此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自然会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氛围。
因此,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就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不仅要成为该门学科的专家,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而且应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最好再学习一些美学理论,懂得一点美学知识,能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等等。如教师在教庄子的《秋水》时,如果在讲授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思想,如“材与不材”的故事,“无为而治”的思想,引入“庄周梦蝶”的故事和“壕梁之辩”的典故,这些故事都有其独特之处,也有一些扑朔迷离的意味,能让学生回味无穷,必然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进一步走近庄子,了解庄子,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这样就可以营造良好的求知气氛。
然而,有些语文教师把课堂气氛死闷的原因归咎于教材的陈旧、枯燥,诚然,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因为教材更换的周期性较长,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教师可以采用积极措施,在精心钻研教材时,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来丰富、充实、点缀教学内容,还可以引进时代活水,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一名教师在讲《爱莲说》时,就把澳门回归的时事内容引进了课堂,通过解说澳门的区徽来导入课文;在一名教师讲《我的呼吁》时,联系伊拉克战争与禽流感,来反映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战争仍在威胁着我们这一时代主题,这些内容都是当代学子所关注的,把它们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自然使课堂更丰富、更鲜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又怎会不好呢?
三、以新颖独特的导入来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确实,上好一堂语文课也是这样,导入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新颖的导入能在一节课的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许多名师都想尽办法,以新颖独特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如一位教师在教《竞选州长》之前向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纽约州的州长对马克·吐温怀恨在心。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克·吐温与州长不期而遇。州长劈头就问:“马克·吐温,你的小说很成功吧!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最坚固、最锐利吗?告诉你,我的防弹车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尊贵的先生,我了解的和你可不一样,我以为世界上最厚实最坚固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是你的胡须。瞧,你的脸皮这么厚,而你的胡须竟能钻出来,能说不锐利吗?”故事调动了学生的胃口,学生立即产生了学习《竞选州长》的强烈愿望。
导入的类型多种多样,有的先总结情况,检查预习,寻机过渡,有的从作家作品说开去,有的以谜语或小游戏来引出,有的以问题、讨论来导入新课,等等,都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的评价营造成功的气氛
课堂是否活跃关键看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求知欲望高不高,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鼓励对任何人都是很有效的,尤其是学生,他们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使情绪愉悦、高涨,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因此,凡是有经验的教师,在导入或者提问、讨论的环节,亦或情景表演环节中,与学生交流时,常常会说:“你的回答非常好。”或者说:“你的见解非常独到,想到了许多连老师都想不到的问题。”等等。
一些实验和研究结果也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过去的成功与失败经验有关。成功经验能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而过多的失败则会大大削弱学生的成就动机。因此,教师要注意创造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要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和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自信心,提高成就动机,主动发展内在的认识兴趣。
教师要鼓励学生,就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不要把丰富多彩的答案局限在“标准”两个字上。托兰斯曾就如何尊重学生的意见、如何鼓励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尊重学生提出来的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二是欣赏学生表现出的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三是多夸奖学生提出的意见;四是对学生的意见有批评时应解释理由;五是避免对学生所做的事情给予肯定的价值判断。
五、以现代教学手段来营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只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上课,由此学生所接受的刺激也是单一的。如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现代化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视频转换等多媒体被引进了语文课堂,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它从视听触等多方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这种新颖多样而又富于变化的刺激,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会使学生的注意、兴趣稳定而持久,易于创造一种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这也是语文教师们不容忽视的。
嘉兴一中王小红老师在讲《荷塘月色》时,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朱自清先生在文中所创设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忧愁的情景,便采用让学生听录音、听乐曲找感觉,以及看录像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形式,学生一下子便融入到“荷塘月色”中,较之传统的讲析法收效好,课堂气氛也非常和谐。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远远不止上述几种,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研究教学技艺,等等,使课堂教学的恬静与活跃统一,热烈与凝重统一,造成一种和谐共振的语文教学气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
[2]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良好气氛 营造
环境对事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适宜并促进事物的发展,恶劣的环境则会抑制并延误事物的发展。同样,对于语文课堂来说,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创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乐于接受新知识,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和谐共存,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以亲近感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就应当以亲近感来创设融恰的情感氛围,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
上课前,教师要调整好情绪和精神,亲切自信地走上讲台上,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使教学双方的情绪及心理活动都处于活跃状态,达到互相激励与支持的程度,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微笑来感化学生,用期待的目光来鼓励学生,用亲切的言语来询问学生,让学生如沐春风,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回应教师,课堂气氛自然会和谐。教师在面临不良课堂现象时,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迁怒于学生,而用亲近感来调适。
在课后,教师也应该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主动与学生交流,帮学生缓解一些影响学习情绪的压力,如家庭矛盾、学习困难带来的压力等,并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思想动态,用真诚的话语来正确引导学生,排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以免这些不良情绪被带入课堂,影响课堂气氛。
二、以渊博的知识来营造求知上进的课堂气氛
学识丰富、不断进取的教师在上课时无拘无束,一会儿把学生带到古代,一会儿又把学生带回今天;一会儿是动物学,一会儿又是语文;一会儿到了外国,一会儿又回到了中国;一会儿进入了虚幻,一会儿又回到了现实,让学生领略到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知识的博大精深,由此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自然会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氛围。
因此,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就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不仅要成为该门学科的专家,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而且应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最好再学习一些美学理论,懂得一点美学知识,能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等等。如教师在教庄子的《秋水》时,如果在讲授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思想,如“材与不材”的故事,“无为而治”的思想,引入“庄周梦蝶”的故事和“壕梁之辩”的典故,这些故事都有其独特之处,也有一些扑朔迷离的意味,能让学生回味无穷,必然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进一步走近庄子,了解庄子,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这样就可以营造良好的求知气氛。
然而,有些语文教师把课堂气氛死闷的原因归咎于教材的陈旧、枯燥,诚然,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因为教材更换的周期性较长,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教师可以采用积极措施,在精心钻研教材时,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来丰富、充实、点缀教学内容,还可以引进时代活水,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一名教师在讲《爱莲说》时,就把澳门回归的时事内容引进了课堂,通过解说澳门的区徽来导入课文;在一名教师讲《我的呼吁》时,联系伊拉克战争与禽流感,来反映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战争仍在威胁着我们这一时代主题,这些内容都是当代学子所关注的,把它们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自然使课堂更丰富、更鲜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又怎会不好呢?
三、以新颖独特的导入来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确实,上好一堂语文课也是这样,导入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新颖的导入能在一节课的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许多名师都想尽办法,以新颖独特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如一位教师在教《竞选州长》之前向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纽约州的州长对马克·吐温怀恨在心。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克·吐温与州长不期而遇。州长劈头就问:“马克·吐温,你的小说很成功吧!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最坚固、最锐利吗?告诉你,我的防弹车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尊贵的先生,我了解的和你可不一样,我以为世界上最厚实最坚固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是你的胡须。瞧,你的脸皮这么厚,而你的胡须竟能钻出来,能说不锐利吗?”故事调动了学生的胃口,学生立即产生了学习《竞选州长》的强烈愿望。
导入的类型多种多样,有的先总结情况,检查预习,寻机过渡,有的从作家作品说开去,有的以谜语或小游戏来引出,有的以问题、讨论来导入新课,等等,都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的评价营造成功的气氛
课堂是否活跃关键看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求知欲望高不高,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鼓励对任何人都是很有效的,尤其是学生,他们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使情绪愉悦、高涨,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因此,凡是有经验的教师,在导入或者提问、讨论的环节,亦或情景表演环节中,与学生交流时,常常会说:“你的回答非常好。”或者说:“你的见解非常独到,想到了许多连老师都想不到的问题。”等等。
一些实验和研究结果也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过去的成功与失败经验有关。成功经验能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而过多的失败则会大大削弱学生的成就动机。因此,教师要注意创造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要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和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自信心,提高成就动机,主动发展内在的认识兴趣。
教师要鼓励学生,就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不要把丰富多彩的答案局限在“标准”两个字上。托兰斯曾就如何尊重学生的意见、如何鼓励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尊重学生提出来的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二是欣赏学生表现出的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三是多夸奖学生提出的意见;四是对学生的意见有批评时应解释理由;五是避免对学生所做的事情给予肯定的价值判断。
五、以现代教学手段来营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只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上课,由此学生所接受的刺激也是单一的。如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现代化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视频转换等多媒体被引进了语文课堂,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它从视听触等多方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这种新颖多样而又富于变化的刺激,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会使学生的注意、兴趣稳定而持久,易于创造一种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这也是语文教师们不容忽视的。
嘉兴一中王小红老师在讲《荷塘月色》时,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朱自清先生在文中所创设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忧愁的情景,便采用让学生听录音、听乐曲找感觉,以及看录像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形式,学生一下子便融入到“荷塘月色”中,较之传统的讲析法收效好,课堂气氛也非常和谐。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远远不止上述几种,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研究教学技艺,等等,使课堂教学的恬静与活跃统一,热烈与凝重统一,造成一种和谐共振的语文教学气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
[2]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