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比较

来源 :医学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x8x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54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取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检验,比较末梢血检验与静脉血检验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静脉血标本不同检验时间点及采集部位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末梢血检验WBC、RBC、Hb、PLT、HCT水平均低于静脉血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静脉血检验结果与血常规的标准值更为接近;静脉血≥4 h检验的WBC、RBC、Hb、PLT、HCT水平均低于即刻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高于末梢血,且静脉血检验随着血样存放时间延长,检测结果会发生变化,但不同采集部位静脉血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抑郁障碍治疗常用药物和心理干预,然而约90%患者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治疗[1].并且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表现出延迟起效、低反应率和停药后易复发等局限性.近年来,以经颅电刺激(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CES)为代表的神经调控技术在抑郁障碍治疗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中,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是采用低强度交流电的非侵入性脑电刺激方式.与传统的刺激技术(例如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不
多数垂体腺瘤通过神经外科手术、药物以及放疗后能得到有效控制.而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常对传统的治疗方式无效,是目前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难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选择,在垂体腺瘤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ICIs 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实体瘤的免疫治疗,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程序性细胞死亡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分析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545例NIPT筛查高风险并接受羊水穿刺孕妇(不包括双胎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结果 545例NIPT高风险的孕妇中,21-三体165例、18-三体67例、13-三体4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02例、常染色体数目异常49例、缺失或重复序列超过10 Mb的结构异常病例21例,结合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21、18、13及性染色体NIPT假阳性率分别为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