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信息登记系统应用实践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f757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攻坚阶段,我国在疫情防控中为全球提供了中国防控和诊疗方案,疫情期间的入院信息登记为降低传播风险提供了有益探索。本文首先阐述了入院信息登记系统所采用的热成像、数据库、信息通信、云平台等核心技术,然后从总体技术要求、系统登录管控、登记基本信息、基本功能操作、拓展功能操作等方面论述了入院信息登记系统的功能框架,最后分析了入院信息登记系统疾病关联分析、慢病远程服务和行为异常检测等智能化升级方向。
  关键词:入院信息登记系统;医疗信息化;医疗信息系统
  Abstract: Global COVID-19 was going through a crucial stage. China has provide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cheme of chinese approach for the world.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system was reducing the risk of COVID-19 transmission. Firstly, the core technology which includes thermal imagery, databas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loud platform had been elaborated. The functional framework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system has been discussed,such as overal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ystem login control, basic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basic function operation and extended function operation. Finally, the intelligent upgrade dire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system has been analyzed, which includes disease association analysis, chronic disease remote service and behavior anomaly detection.
  Keywords: hospital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of medical;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1 引言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处于世界前列,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医疗技术和管理措施均提供了有益的中国医疗经验,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持续好转,区域经济得到了率先的稳定和恢复[1]。虽然国内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因此,疫情防控常态化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持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将常态化疫情防控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统筹管理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保障。
  县域医疗机构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基层关键环节,在日常一线医疗工作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瞭望哨”和“警戒岗”,同时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防疫抗疫工作各环节中,进一步推动新技术环境下的疫情防控新模式和新机制探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疫苗接种和基础诊疗患者进入医院,造成了进门登记量大、登记信息多、来人易拥堵、交叉感染概率高等实际问题[2]。因此,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进一步完善登记方式,降低登记遗漏,避免人员局部区域性的滞留交叉,提升疫情期间入院人员的通行效率和医院的管理效能。
  2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关键技术
  2.1 热成像技术
  由于自然界的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就会产生红外辐射,同时红外辐射的能量强度与表面温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即:表面温度越高则红外辐射强度越高,同时红外辐射波长与其表面温度呈现反比关系[3]。热成像技术就是利用上述特性实现非接触式探测热量方式,该方式不仅能将温度转化为电信号实现快速的数字显示检测,同时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有效阻断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途径。
  2.2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中数据存储管理的核心部件,通过入院信息登记系统获得的各类数据将经过标准化、规范化处理后存儲到后台数据库中进行统一管理[4]。入院信息登记系统的数据增加、删除、修改、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与后台数据库进行交互,同时为后续的病患异常数据调取核查、医疗数据统计挖掘分析、区域医疗数据开放共享等高级操作奠定了基础能力。
  2.3 信息通信技术
  信息通信技术大致可以分为短距离通信技术和远距离通信技术两大类,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应用场景需求和约束条件进行组合式连接应用。在短距离通信技术方面,蓝牙技术(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红外(IrDA)、近距离通信技术(NFC)等均常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的短距信息交互。在远距离通信技术方面,4G、5G、卫星通信等均常用于远距离信息交互。另外,基于窄带射频技术的窄带物联网(NB-IoT)和基于扩频技术的LoRa技术可以实现开阔区域15公里以上的通信距离。
  2.4 云平台技术
  云平台通过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动态调度实现了信息系统各类资源在计算能力、网络传输和分析存储的最优化应用,同时作为系统建设方可以通过采购服务的方式避免基础设施升级替代所引起的成本消耗。云平台可以根据信息系统的使用人数、并发数量、功能增减实现弹性动态的扩展和缩减,对于入院信息登记系统的延展伸缩性具有良好的匹配能力[5]。   热成像技术实现了疫情期间的非接触式体温测量,确保了入院人员的快速准确检测和自动登记功能。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入院信息登记系统全局数据的存储和调用,同时为后续的分析处理奠定了基础。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了各功能模块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确保了整个系统的无缝信息交互。云平台技术作为入院信息登记系统的基础平台技术,为系统功能开发和运行提供了集约化的支撑平台和开放平台。
  3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框架功能研发
  3.1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在开发环节采用了流程驱动、数据模块化设计的开发思路。在软硬件协同开发环节,通过云平台模块化结构实现系统功能、处理器和储存容量的弹性按需扩展和快速灵活配置,可以实现硬件配置升级不影响应用软件的修改和完善。在标准化、通用性网络协议方面,最大限度采用开放性数据库和开发组件,确保业务延展的资源有效性。
  在用户界面方面,操作界面主体采用对话框窗口方式,通过鼠标、键盘进行流程操作和数据登记录入,系统使用人员要具备基础的Windows系统的使用能力,能够明晰基本的医疗防控知识。在系统文件方面,以.exe可执行文件形式进行发布和安装,每次更新附有升级开发说明书和操作使用文档。
  在硬件配置方面,基础要求为8G CPU,128GB及以上内存,100G以上的硬盘空间,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和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客户端设备的网络连接设备端口兼容100M以太网络。
  在系统性能方面,同时登录使用不少于5台客户端登记电脑,非实时管理客户端连接不少于5台,同时系统优先保证登记端设备的响应速度。
  3.2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登录管控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在访问控制、登录管理、操作行为和日志管理。
  1)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范围应包括主机、数据库资源。支持协议范围:安全访问控制通道可以对主流的字符型连接协议(包括但不限于:Telnet、SSH、FTP等)、Oracle数据库维护工具(包括但不限于PLsql、toad等主流数据库维护工具)和SQL Server管理工具使用的协议进行解析,以实现操作还原和阻断。
  2)登录管理
  根据系统的单点登录策略,访问控制应支持在多种常见的维护工具下,自动完成授权资源的密码代填,实现对资源的单点登录。
  3)操作行为记录功能:对主机、数据库操作访问信息进行操作命令记录并保存。
  4)会话审计功能:能够完整记录操作人员的整个操作过程。
  5)日志记录功能:用户通过访问控制通道单点登录到目的设备后,用户的所有登录访问、操作信息及命令执行结果状态都必须记录。
  3.3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基本信息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首先要遵循“应登尽登、交互共享、便捷快速”的基本原则,同时要规范录入信息格式和正确性。因此,在入院信息登记系统的基本人员信息字段中选用基本信息、流动信息和拓展信息三类。
  基本信息包括人员姓名、身份证件名称、证件号码、年龄、性别、照片、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系统中将证件号码直接根据身份证对应位置提取出生年月,自动填写到相应位置,计算获得当年的年龄大小,相关数据均存入后台数据库。
  流动信息包括是否旅居来自中高风险,对于出示行程码的患者,可以根据行程码信息提取相关图片上的文字信息自动识别录入。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还需登记患者拟去科室就医需求,相关数据均存入后台数据库。
  拓展信息是对人员信息的延伸和完善,系统会根据填报时间自动生成患者的就医入院时间,对于通过热成像技术发现的体温异常人员,系统将自动提示首先进行新冠检测,并弹出相关拓展信息,例如:是否接触过确诊或疑似人员以及对方姓名和联系方式,是否接触过来自疫区的人员以及对方姓名和联系方式等,相关数据均存入后台数据库。
  3.4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基本功能操作
  在系统登录操作环节,入院信息登记系统均需要进行登录使用,登录信息可用户数据后期患者核查以及录入人员工作质量评估。系统登录环节中,操作员可通过微信扫码授权方式进行登录。
  在信息重复录入环节,对于同一患者重复来院就诊,系统将弹出历史信息,只需进一步完善和局部调整即可,无需全部重复填写。
  在外部信息整合环节,支持国家各级卫生系统通告的风险信息(例如:风险地区、航班车次、疫情片区等)录入和与入院信息登记系统录入信息的自动匹配,如发现入院人员疫情风险则自动弹出提示界面。
  3.5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拓展功能操作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作为疫情期间的人员基本信息库,是疫情防护的第一道信息防线。因此,相关重要数据库字段可配置定义为必填信息或者自动记录数据,例如:操作人员的姓名和编号(微信号)、操作系统登录和退出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初步判断情况,例如:发烧、疑似、确诊等。
  为了便于入院信息登记系统内部数据的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可进行导出,导出格式为字符分隔值格式(CSV,Comma-Separated Values),该格式可以直接通过Excel等工具打开并进行二次加工处理。
  4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智能化升级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主要实现了疫情期间的入院人员的基本信息登记和基础管理功能,医疗信息化为卫生健康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和规范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的升级改造,相关建设思路和功能规划如下:
  一是可以结合外部环境变化,例如:季节变化周期、温度变化周期等流行性疾病的变化周期对来院人员的数量、年龄、基础疾病进行关联分析,进而对各类医疗资源的事前准备和事中调度,实现围绕各环节医疗数据的技术融合和智慧医疗。
  二是可以开展患者慢病远程服务,结合入院信息登记系统基础信息,分析来院患者的来访频次和来访科室,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开展日常用药调整、疫苗接种提醒等延伸性医疗服務,特别是在人口基数持续增长以及老龄化社会程度不断深入的医疗大环境下,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三是对入院人员行为异常检测分析,通过摄像头采集入院人员的体温数据、步态数据、语言数据等,例如:通过行走步态数据可以分析获得入院人员的运动稳定性、步伐周期性和节律性、目标方向性、行为协调性,进而获得入院人员的基本健康概况,以便后续科室接诊处置。
  5 小结
  入院信息登记系统为疫情期间接诊服务提供了高效的服务系统和信息化支撑平台。本系统基于热成像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云平台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基础登记服务、日常操作管理和拓展功能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同时在大数据思维下的智慧医疗、慢性病健康管理远程分级诊疗和基于生物特征的初诊初判等未来医疗方向提出了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尹响,易鑫,胡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应对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冲击的中国方案[J].经济学家,2020(5):79-90.
  [2] 张昕楠,翟伟.疫情期间患者入院登记速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4):227-228.
  [3] 钟海林,杨粤涛,王鑫,等.基于SOPC的红外热成像系统设计与实现[J].液晶与显示,2021,36(6):886-895.
  [4] 张磊.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0(6):190-191.
  [5] 程雪松,张琼瑶.基于“互联网 ”的医联体云平台建设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1):80-82.
  【通联编辑:梁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互联网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窗口服务为中心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各大医院都在寻求通过“互联网 ”信息技术手段再造就医流程,实现医疗服务移动化、智慧化,从而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该文主要针对“互联网 ”在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 ”;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医院信息化
摘要:目的:预测食管癌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食管癌患者的列线图。方法:在SEER数据库中筛选符合条件的食管癌患者数据,调用rms包中的cph()函数,获得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纳入的各种因素,通过调用nomogramEx包中的nomogram()函数建立食管癌患者列线图。结果:共纳入2010年至2016年期间的6847例食管癌患者,根据Cox回归分析发现,放疗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
针对传统篮球场景分割方法鲁棒性弱和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以篮球场景分割和运动员精确定位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DeepLabv3+改进的篮球场景语义分割模型。该模型在DeepLabv3+网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相对复杂的解码器,使用多次特征融合的方式来更好的还原图像的语义信息,引入了卷积块注意力机制,优化了通道权重和位置信息,降低了模型的计算复杂度,提升了边缘敏感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模型要比FCN的全
摘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节点间能量消耗不平衡导致网络过早死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均匀分簇的路由协议NCRP。首先,在选举候选簇头的过程中加入节点的能量因子改进阈值公式。其次,在计算簇头竞争半径时加入节点度因子和距离因子。最后,在数据传输节点定义了能耗函数。仿真结果表明,NCRP协议可以均衡网络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时间。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剩余能量;邻
摘要:随着世界步入大数据时代,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平台等信息技术思考问题、解决困难成为一种趋势。在社会发生大变革之际,公共安全维护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而新的维护工作为这些创新技术提供新的应用平台。同时,新阶段在创新技术、治理结构方面发生巨大改变,以此推动政府管理工作、社会治理活动的改变,帮助政府快速改变管理策略,有效应对新的危机和问题。因此在新时代,应以新信息技术应用为研究对象,不断完善公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同其他事物一样,计算机技术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突出表现为数据信息的安全风险。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价值,避免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技术的探究便成为极为关键的因素。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安全风险;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3
摘要: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分组交换技术时,给出相同的总时延公式,对该公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其修正公式及分析。  关键词: 关总时延公式;计算机网络  Abstract: When introduc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packet switching technology, the sa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使得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多方面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因此也加速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的突破。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是从信息技术系统中衍生出来的,是信息技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是如何高效、有组织地进行数据的存储,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信息技术、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信息管理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
摘要:文章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结论显示,影响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射血分数、高血压情况、血清肌酐浓度。根据模型我们可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了解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以便专业人员能够更早地采取行动。  关键词:Cox比例风险模型;Schoenfeld残差分析;心力衰竭影响因素  心力衰竭是指人体心脏的收缩功能的减退以及舒张功能受阻,不能很好地将静脉回心血量排到心
摘要:针对目前数据库课程体系中数据库设计与优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足等问题,探索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学改革措施。明确数据库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案例,重点采用案例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表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锻炼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复杂工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