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建设者的十二时辰

来源 :廉政瞭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hizunb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秋刚过,成都的天气已经有了一些寒意。早上七点半,各大地铁站陆续迎来人流高峰。此刻,刘震华也戴上安全帽,走进地铁站。湿热的空气带着泥浆的土腥味和机油味迎面扑来,在盾构机的轰鸣中,热浪持续涌来,有的区域温度达到40摄氏度。
  这是位于锦江旁地铁6号线的某项目工地,作为项目负责人,刘震华必须随时检查施工人员作业情况,及时消除交接班的安全隐患。
  “目前成都地铁日均客流量达到400多万人次,与此同时,最高峰时有100多台盾构机在地下24小时不停地作业,每台盾构机有劳务人员40多人。”刘震华告诉廉政瞭望记者,“也就是说,每一秒钟,包括凌晨两三点大部分人入睡之后,还有几千人在我们看不到的成都地下赶进度、破难关。”除了睡觉,他们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地下”度过。
  地下的时空隧道
  早上六点半,盾构管片拼装手,钻到盾构机前部,操起手柄,启动拼装机,利用真空吸盘将重达7吨多的管片吸起来,再将运输下来的管片,一片一片地在开挖好的隧道壁上拼接成环,像是为地铁隧道披上一层“铠甲”,这一系列动作完成需要30分钟。
  七点半,瓦斯检查员负责分工区域瓦斯、二氧化碳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的测定和汇报工作。除了瓦斯,其他比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也在他的监控范围之内。
  同时,钢筋工人进场,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跟钢筋打交道,不停地穿梭在钢筋脚架之间,仔细研究各道工序用料情况,确保每一操作步骤不出错。
  这是进场最繁忙的时期,盾构机驾驶员宋明在7点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两班倒,每班12小时,宋明已经习惯了在两三平方米的空间里保持这一丝不苟的专注。面前的各种按钮、仪表,下面有几百个参数,在推进过程每时每刻都需要全神贯注盾构机的各项进展。
  12点整,午饭通过出渣的车带传送进来,宋明在现场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有时吃了什么都不知道。”他坦言,每半个月倒一次班,其实夜班和白班,早已感觉不出来有什么区别。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会有饥饿感,等到12小时后走出工地,看到外面万家灯火,闻到那一股股火辣鲜香的成都火锅味儿,肚子才晓得咕咕叫,仿佛下面的时间是静止的一样。
  “除了睡觉那几小时,自己几乎都在掘进现场和办公室。”刘震华说。下午一点,刘震华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眯了十多分钟,又开始在现场检查,地上掉的螺丝帽、一小节水管都难逃他的“法眼”。他仔细盘查着每一个施工角落,哪怕是小小的铆钉他都要认真地亲自用手去转一转、拧一拧。这个程序每天执行,一直到晚饭前,他都会在地下反复地做着这些枯燥却重要的工作。
  对于5号线九兴大道站的站后工程业主代表李文宇来说,时间概念是模糊的。遇到赶工程进度,基本上都要干到凌晨两三点,“眼睛每天红通通的,布满血丝,胡子长得老长,几天都没有刮过,头发也是毫无造型。”
  轨行区检查,是一件漫长而寂寞的“旅行”。5号线南段轨行区移交时,他们从锦城湖站出发,沿着轨行区一路步行到回龙停车场,出发的时候是上午9点半,到达的时候接近下午4点,6个小时一群人就在幽深的隧道里,还以为自己走进了时空隧道。
  晚上12点,刘震华从地下出来,他的手机快没电了,必须马上充上电,合眼之后才能放心,对于他们来说,手机24小时开机是最基本的要求。
  见证工匠精神的回归
  每天凌晨五点,刘震华准时起床,开始推进一天的工作。
  成都的地质构造特殊,砂卵石直径大、含量高,存在着砂卵石“骨架”效应,掘进扰动易引起地面坍塌。2005年,日本专家在成都考察实验后,曾提出此地层不适合采用盾构法施工,成都地层因此被称为盾构机司机的“坟墓”。
  “遇见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反复学习不断实践,当时我们团队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刚到成都时,刘震华对成都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便早已有认识,他想到的主题词是“创新”。
  去年开始施工6号线该项目,当盾构掘进30环后首次开仓时,刘震华发现盾构掘进扭矩大,出土太多,出现了难以掘进的难题。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盾构机中心位置,采用加水冲刷,并以泡沫、膨润土改良渣土,相当于给盾构机加装一个润滑系统,不仅提高了掘进速度,避免了地面坍塌,还将施工深圳地铁时的盾构掘进刀具消耗成本降低了50%以上。
  刘震华指着项目会议室墙上的“姿态异常上报表”“掘进超方上报流程表”介绍,“可以说,我们的成都施工团队代表着中国地铁技术的先进水平。不仅是技术创新和经验积累,还有我们的流程管理起到了很大作用,完全科学化、制度化,真正做到了尊重生命、责任到人。”
  宋明的目标,是做一名“企业工匠”。他还记得自己刚入行时,驾驶的盾构机都是德国、日本进口的。
  号称“工程机械之王”的盾构机,其技术水平,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地下施工装备制造水平以及大型机械制造水平。
  盾构机的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在隧道中用顶端刀盘将石块、土层切削,再用螺旋机将泥土抽出到皮带上再运出。虽如此,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一旦在施工中盾构机出现故障,只能千里迢迢从国外运零件回来,或者把外国专家请到国内来。人力物力浪费不说,关键时刻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2009年开始,国产盾构机开始发力,通过在使用中不断总结、改进,如今,国产盾构机已经能媲美进口盾构机了。目前在成都地下掘进的,都是国产盾构机,在全国国产盾构机的使用率已经达到90%左右。
  “虽然国产盾构機在细节上与进口盾构机还有一些差距,比如掘进坚硬地层时的稳定性。但我相信,国产盾构机一定会追赶上。”宋明说,“就像国产车一样,以前总被吐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追赶总有一个过程,需要给我们一些时间。”
  在看不到阳光的地方做着最阳光的事
  2016年11月9日下午6点多,刚刚离开公司,正在开车的王张亚突然口吐鲜血,一口一口地喷在驾驶室。王张亚为成都地铁艰苦奋斗、勤勉奉献十载后,于2017年1月23日病逝,年仅38岁。   来自陕西的王张亚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6年9月加入成都地铁,先后担任成都地铁建设分公司土建室业主代表、段长,工程一部副部长、部长,建设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十年来,他先后承担了成都地铁1、2、4、5、6、10号线建设管理工作。
  水电七局安全总监周炜回忆,2015年汛期突发暴雨,地铁4号线2期万盛站遭遇了很大风险,基坑几乎被淹一半。“早上7点,我接到紧急电话赶到现场后,王张亚跟同事已经站在几乎要塌了的围挡旁,衣服湿透,一边忙着抢险,一边指挥排水。整个上午,他都泡在坑里,声嘶力竭,直到中午水排得差不多了,才抽空去换了衣服。”
  更让周炜震惊的是,抢险结束后,他走进现场会议室,看到黑板上繪着一张详细的部署图。“而绘出这样的图自然要耗费不少时间。我当时没问,但是心里一直想,那天深夜他来得不知道有多早。”
  成都地铁在修建、运营过程中,诞生了很多如王张亚一样可歌可泣的人物。
  狭小的洞室中,幽闭、潮湿、单调、憋闷,身心长期受到压抑;随时面对塌方、透水的风险,长时间的高强度噪音使普通人哪怕在井下待上10分钟,就会感觉紧张,诞生出无所适从的恐惧感。
  苗勇现在是东部城市某地铁建设项目经理,他面对的不仅是这些。井下施工的所有人,每一个都是家庭的顶梁柱,要是出现安全事故,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4小时驻守那方寸之地,与外界基本处于隔绝状态,他必须每一刻保持神经绷紧。他告诉记者,有的工人会偷偷哭泣。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有时生了病都忍过去了,更别说看心理医生。
  他们无声,亦如外界对他们的印象。一座又一座地铁站拔地而起,一条又一条新开的线路穿城而过。人们热议着地铁楼盘的价格猛涨,享受着地铁带来的便利,却并不知晓那些建设者的辛酸苦闷。
  在毕业十周年的同学聚会上,苗勇借着酒胆,向几个要好的大学同学吐露了心声。那两年在抑郁症的重压下,他想过很多严重的后果,最后靠着家人朋友的鼓励,还有在项目工地的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走出了最困难的时刻。
  “总要有人来干这行。”苗勇想过换岗,但最终都放弃了。有一次,他带几岁的女儿去坐自己参与修建的地铁,他告诉女儿这是爸爸修的,女儿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自豪地告诉旁边的人,这是爸爸修的地铁。看到大家的赞许和敬意,一切都释然了。
  “请原谅我不歌唱阳光,因为阳光无法照耀到我们身上。不是我们不爱阳光,因为阳光被厚厚的地层阻隔在工作之外,如果您听到黑沉沉的地心里,有庞大的轰鸣在此起彼伏,那就是我们劳动的节拍,正忘情地拍打着城市轨道交通昂首前行的步点。”这是一名地铁建设者写出的心声。刘震华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在看不到阳光的地方做着最阳光的事。
其他文献
连日的阴雨终于在10月16日转暖。达州市通川区政府对面,两个人站在一个门廊口,商量如何布置这里。门廊墙壁刷得雪白。十天前,这上面贴满开锁、疏通下水道等广告。穿过门廊,是一个颇有些年月的生活区。  楼宇外墙满是岁月斑驳的痕迹,楼梯间里更明显。走上五楼,右边的一户,铁门有些锈迹。  听见敲门声,一个老人打开门。灰色铁门发出嘎吱嘎吱声响。老人穿着深蓝色的夹克,眉眼间净是笑意。  “你们好,我就是周永开。
今 年以来,宜宾市高县纪委监委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整治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推动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行为习惯进一步养成。  思路为先,绘好纠正“四风”蓝图  高县确定2019年纠正“四风”工作“12334”思路。即:锁定一个奋斗目标,围绕两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落实三项措施,注重四个环节。一个目标即坚定不移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切实强化履职担当和工作执
目的:了解虹桥镇外来务工的已婚育龄女性健康情况。方法:对乐清市虹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外来务工的已婚育龄女性2 753例检出疾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受检
上期《廉政瞭望》报道了“部分公益岗沦为变相‘吃空饷’”的新闻,披露了有的公益岗变成安抚闹事者的工具,有的人员工作不在状态。舆论场上,这一话题早已登上热搜榜,发酵成为社会热点。在笔者看来,治理上述现象,重要的是加强公开,久久为功。  毋庸讳言,发现和治理“公益岗沦为吃空饷”“有人工作不在状态”有一定难度,因为公益岗人员工作时间、内容和形式都不固定。  笔者了解到,公益岗本身就具有社会救济和照顾性质,
十 八岁是什么样的呢?应当是一想起来就会嘴角上翘的年纪,仿佛带着某种特殊的寓意,它总是和鲜甜生动的梦想有关。  然而我的十八岁是一杯寡淡的凉白开,缺乏味道,一眼就能望到底。没有谈过一场恋爱,没有穿过不过膝的裙子和高跟鞋,甚至没有逃过一节课,做不完的习题和看不完的重点就是我的整个世界了。  但我也有我的小小梦想,它藏在我抽屉的一本本《萌芽》里。  那时我是学校报刊亭的常客,头发早白的老板一见着我就笑
期刊
十 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必须“坚决清除甘于被‘围猎’的腐败分子,坚决防范各种利益集团拉拢腐蚀领导干部,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按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新要求,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破解“围猎”和甘于被“围猎”交织问题的治本之策,对于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靶向治疗,清除甘于被“围猎”者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