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性以及翻转课堂的发展,旧有的标准化考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学习评价需求。因此对《开放英语2》课程评价机制的转变做出一些思考。新的评价机制建议在卷面减少客观题的比重,,模拟实际交流情境,增加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机会;在学期综合评价上建议加大平时分数的比重,而平时分数又分比例不同的几个方面,既可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标准化考试;翻转课堂;评价机制;《开放英语2》课程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笔者通过在《开放英语2》课程导学课堂初步探索并实施“翻转课堂中的个性化教育”,获得了很多的心得和体会,也收获了不少学生的反馈和肯定。然而,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的量化衡量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在这一点上,是不能用学生和教师的自我感觉来代替的。
1.标准化考试在英语学科的困境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是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试题的编制采取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在英语学科中,客观题数量较多。标准化试题的优势在于可以建立一个大的题库,可以实现试题编制的标准化、考试实施的标准化、阅卷评分的标准化以及分数转换与解释的标准化。在考试后的成绩分析上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在考查内容上标准化试题题量较多,可以较全面地覆盖某阶段的知识,同时可以通過难度的把握形成难易梯度,有一定的区分度。然而,这样的考试方式实施数十年之后,它在英语学科上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最让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是美国本科生考我国英语六级不及格,而我们的六级满分同学去英语国家竟然无法用英语应对日常生活。文化交流的窘境促发了英语教学的改革,而评价机制的改革,也理应提到日程表上。
标准化考试对于英语学科“水土不服”的原因在哪里?笔者以为,面对大众的第二语言学习是以实现日常生活交流为目的,这样的交流是无法也无必要达到“绝对精准“的用词,“绝对精确”的语法。而标准化试卷答案的唯一性却要求学生必须,只能选择绝对精密正确标准答案才能得分。如此要求,与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方式是大相径庭的,也造成了语言教学的实际成果与本来的目的背道而驰。笔者常常发现,有些很努力很用功的学员几乎把自己学成了半个语言学家,却无法抛开课本进行一小段简单的日常对话。这显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我们努力开展翻转课堂,实施个性化教育。却没有配套的评价机制来帮助教师掌握量化成果,帮助学生正确估量自己,提高学习积极性,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情。所以,建立与不断发展更新的教学方式相配套的评价机制,乃是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
2.翻转课堂实践中对于转换评价机制的思考
笔者近十年来从事开放教育《开放英语2》公共课教学,由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开放学员由于年龄偏大,学习方式偏于陈旧,有时候难以接受侧重于交流的语言学习目标;工作生活繁忙,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坚持学习不易;因此在改革完善教学机制的同时,对评价机制加以变化,能够给学员的观念和学习方式带来导向性的变化。因此不可谓不重要!
以开放大学《开放英语2》课程为例,我以为,可以初步探索如下:
学生的最终评价还是和之前一样,结合平时分与期末考试分数,以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平时分的给出,首先需要学生的自评,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做一个综合评分。目前这一部分是在学生平时作业册的末尾,每学期只有一次;我以为这部分不妨细化到每个单元,让学生每次学习之后都有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这一部分的评分由学生的自我打分和教师的打分共同完成。其次,目前的平时作业册还是以试题为主,缺少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所以建议减少标准化试题的分量,可以把交际性对话选择题改为对话实践题,并且增加这部分练习的分量;学生自主完成对话并上传录音,作为实践部分的作业。第三.这一部分和翻转课堂能否落到实处紧密相连。具体可以要求学生在家学习后,录制一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或者上交一页纸的报告,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这样教师可以提前收集学生的难点,做好导学准备。为什么要把这一部分也列入评价机制呢?这是因为学员从小的学习习惯里很少有这条,因此容易忽视甚至放弃。列入评价之后他们就会意识到这是“必须做的”,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第四.鉴于学习者的基础参差不齐,是否帮助他人也可以列入对学生平时的考察。具体比如,在第三步完成之后可以上传至班级的云盘中,在教师介入之前先在网上展开热烈的讨论。其中帮助他人的同学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平时分数的获得需要学员真实的课后学习与关注,规避了成人学员学习缺少有效监督的风险。
目前平时分数所占总分的比例较小,而翻转课堂的主体是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教师的辅导反馈来达到知识获得的目的的。任何的学习评价机制从本质上来说都有着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大使命,翻转课堂的设计也非常需要学生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因此,在评价机制的改变基础上,可以加大平时分数的比例,以改变学生“一考定乾坤”的旧观念。
在期末考试方面,首先,减少选择题的比例,增加口头和书面表达部分。具体到交际类试题,可以进入语音室考试,由录音问出问题,之后考生进行回答。判分时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考生回答的合理,没有大的语言错误即可。在书面表达方面增加一篇小短文,可体现考生的语篇组织能力。
以上种种,是笔者在近几年来在开放教育《开放英语2》的导学中结合具体实践,所做出的一些设想。不成熟之处颇多,还需要同行方家大量的指正,以及后续不断的探讨。
评价机制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得出最适应于现代教学方式,最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评价体系。
翻转课堂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沃土,成人教育更需要合适的学习与导学方式,建立与之配套的评价机制,使得更多的人乐于主动吸收更多的知识,加入继续教育,最终实现国民终身教育的伟大目标,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家勇,张家智,张跃庭. 美国标准化考试改革[J]. 比较教育研究,2003,02:81-85.
[2]刘世新. 标准化考试和标准分制度[J]. 菏泽师专学报,1999,02:94-95+100.
[3]郭彤. 浅析如何改进标准化考试[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133-135.
基金项目: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基金项目(qn15-03)
作者简介:焦明明(1981-),安徽安庆人,讲师,从事成人高等教育英语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标准化考试;翻转课堂;评价机制;《开放英语2》课程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笔者通过在《开放英语2》课程导学课堂初步探索并实施“翻转课堂中的个性化教育”,获得了很多的心得和体会,也收获了不少学生的反馈和肯定。然而,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的量化衡量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在这一点上,是不能用学生和教师的自我感觉来代替的。
1.标准化考试在英语学科的困境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是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试题的编制采取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在英语学科中,客观题数量较多。标准化试题的优势在于可以建立一个大的题库,可以实现试题编制的标准化、考试实施的标准化、阅卷评分的标准化以及分数转换与解释的标准化。在考试后的成绩分析上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在考查内容上标准化试题题量较多,可以较全面地覆盖某阶段的知识,同时可以通過难度的把握形成难易梯度,有一定的区分度。然而,这样的考试方式实施数十年之后,它在英语学科上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最让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是美国本科生考我国英语六级不及格,而我们的六级满分同学去英语国家竟然无法用英语应对日常生活。文化交流的窘境促发了英语教学的改革,而评价机制的改革,也理应提到日程表上。
标准化考试对于英语学科“水土不服”的原因在哪里?笔者以为,面对大众的第二语言学习是以实现日常生活交流为目的,这样的交流是无法也无必要达到“绝对精准“的用词,“绝对精确”的语法。而标准化试卷答案的唯一性却要求学生必须,只能选择绝对精密正确标准答案才能得分。如此要求,与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方式是大相径庭的,也造成了语言教学的实际成果与本来的目的背道而驰。笔者常常发现,有些很努力很用功的学员几乎把自己学成了半个语言学家,却无法抛开课本进行一小段简单的日常对话。这显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我们努力开展翻转课堂,实施个性化教育。却没有配套的评价机制来帮助教师掌握量化成果,帮助学生正确估量自己,提高学习积极性,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情。所以,建立与不断发展更新的教学方式相配套的评价机制,乃是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
2.翻转课堂实践中对于转换评价机制的思考
笔者近十年来从事开放教育《开放英语2》公共课教学,由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开放学员由于年龄偏大,学习方式偏于陈旧,有时候难以接受侧重于交流的语言学习目标;工作生活繁忙,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坚持学习不易;因此在改革完善教学机制的同时,对评价机制加以变化,能够给学员的观念和学习方式带来导向性的变化。因此不可谓不重要!
以开放大学《开放英语2》课程为例,我以为,可以初步探索如下:
学生的最终评价还是和之前一样,结合平时分与期末考试分数,以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平时分的给出,首先需要学生的自评,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做一个综合评分。目前这一部分是在学生平时作业册的末尾,每学期只有一次;我以为这部分不妨细化到每个单元,让学生每次学习之后都有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这一部分的评分由学生的自我打分和教师的打分共同完成。其次,目前的平时作业册还是以试题为主,缺少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所以建议减少标准化试题的分量,可以把交际性对话选择题改为对话实践题,并且增加这部分练习的分量;学生自主完成对话并上传录音,作为实践部分的作业。第三.这一部分和翻转课堂能否落到实处紧密相连。具体可以要求学生在家学习后,录制一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或者上交一页纸的报告,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这样教师可以提前收集学生的难点,做好导学准备。为什么要把这一部分也列入评价机制呢?这是因为学员从小的学习习惯里很少有这条,因此容易忽视甚至放弃。列入评价之后他们就会意识到这是“必须做的”,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第四.鉴于学习者的基础参差不齐,是否帮助他人也可以列入对学生平时的考察。具体比如,在第三步完成之后可以上传至班级的云盘中,在教师介入之前先在网上展开热烈的讨论。其中帮助他人的同学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平时分数的获得需要学员真实的课后学习与关注,规避了成人学员学习缺少有效监督的风险。
目前平时分数所占总分的比例较小,而翻转课堂的主体是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教师的辅导反馈来达到知识获得的目的的。任何的学习评价机制从本质上来说都有着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大使命,翻转课堂的设计也非常需要学生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因此,在评价机制的改变基础上,可以加大平时分数的比例,以改变学生“一考定乾坤”的旧观念。
在期末考试方面,首先,减少选择题的比例,增加口头和书面表达部分。具体到交际类试题,可以进入语音室考试,由录音问出问题,之后考生进行回答。判分时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考生回答的合理,没有大的语言错误即可。在书面表达方面增加一篇小短文,可体现考生的语篇组织能力。
以上种种,是笔者在近几年来在开放教育《开放英语2》的导学中结合具体实践,所做出的一些设想。不成熟之处颇多,还需要同行方家大量的指正,以及后续不断的探讨。
评价机制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得出最适应于现代教学方式,最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评价体系。
翻转课堂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沃土,成人教育更需要合适的学习与导学方式,建立与之配套的评价机制,使得更多的人乐于主动吸收更多的知识,加入继续教育,最终实现国民终身教育的伟大目标,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家勇,张家智,张跃庭. 美国标准化考试改革[J]. 比较教育研究,2003,02:81-85.
[2]刘世新. 标准化考试和标准分制度[J]. 菏泽师专学报,1999,02:94-95+100.
[3]郭彤. 浅析如何改进标准化考试[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133-135.
基金项目: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基金项目(qn15-03)
作者简介:焦明明(1981-),安徽安庆人,讲师,从事成人高等教育英语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