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力学》的教学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对其它专业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一次具体的教学内容探讨了职业学校《工程力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工程力学作为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专业课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工程力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对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带来直接的影响。但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时普遍感到学习难度较大,学习不得方法。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探讨教学方法,对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而目前教学计划对工程力学的课时要求越来越少,如何在学时少的情况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这是每个工程力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在拉伸压缩变形的内容谈谈工程力学的教学。使用教材:《工程力学》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讲授内容:§5-1 拉伸与压缩的力学模型;§5-2 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针对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两节课的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让学生掌握哪一些知识,提高学生哪一些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在心。
针对这两节的内容,我提出的知识教学目标为:
1.了解杆件受拉伸或压缩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
2.建立杆件内力的概念,学会用截面法求轴力。
3.了解轴力的正负规定,会画轴力图,并能分析危险截面。
能力教学目标为:让学生理解内力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分析危险截面的位置,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内容:用截面法求内力的方法;轴力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二、旧课的复习及新课的引入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对旧课的复习和新课的引入这一环节不够重视,结果造成了开始上课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无法调动起来,对整个的学习效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节课中,我在复习提问之前先让学生观看两个针对上次课主要内容设计桥梁的坍塌、飞机飞行时机翼断裂的视频(如下视频截图1),短短的视频片段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刚开始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
学生观看以后通过思考找出原因是机构丧失了承载能力(强度、刚度、稳定性)从而引出上节复习内容。
1.构件的安全性能指标主要有哪几个?
2.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然后由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见下图2)引出本次课的内容:§5-1拉伸与压缩的力学模型。这样使得整个新课的引入由复习内容自然过渡,承上启下,环环相扣,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新课的教学环节
在新课的教学环节,首先通过仿真动画介绍拉压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见下截图3),说明学习拉压变形知识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
然后通过力学模型仿真动画的演示,可使学生对拉压变形的特点一目了然,并总结拉压变形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和构件特点(图4):
为加深学生对拉压变形的理解,设计了两个典型的小练习(图5),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清楚的理解轴向拉压变形的受力特点——作用线与轴线重合,即巩固了知识,又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完成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任务。
对第五章第二节(§5-2 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的教学,首先通过仿真动画的演示(下图6),使学生便于理解内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变形的内力:拉压变形——轴力FN剪切变形——剪力FQ,扭转变形——扭矩MT,弯曲变形——弯矩MW。
根据仿真动画学生很容易理解内力的概念,顺势提出内力如何计算。然后就重点讲解本次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截面法求内力。
用截面法求内力的步骤:截开→代替→平衡仍然通过动画(图7)演示,强调内力正负号的规定。
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略)进行讲解,加深截面法求内力的过程及内力正负的规定,让学生着重理解利用截面法分析内力的基本步骤与思维方法,并及时练习(习题略),加深求解内力的方法及灵活运用。然后进一步训练学生直接绘轴力图的能力。
对于轴力图这部分知识,可以说是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基础,所以在这里应该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除了熟练掌握绘制轴力图的基本步骤外,更应该理解轴力图所表示的意义(如图8),对危险截面的位置应特别的强调。并及时通过练习熟悉绘制轴力图的步骤。
到此为止新课的内容进行完毕,最后进行复习总结。从而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其它需要注意问题
本次课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要注意启发式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组织师生共同活动,不断地揭露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掌握知识,增长能力,并提高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将一些工程实例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当堂消化该节课的内容,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的优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的结合,做到扬长避短。
总之,在《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始终本着引导、激励的原则尽一切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胜德.工程力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纪武瑜.工程力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冯俊华(1972—),女,四川南充人,郑州市技师学院讲师,从事职校机械专业教学工作。
刘保民(1963—),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市技师学院讲师,从事机械专业教学工作。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工程力学作为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专业课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工程力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对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带来直接的影响。但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时普遍感到学习难度较大,学习不得方法。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探讨教学方法,对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而目前教学计划对工程力学的课时要求越来越少,如何在学时少的情况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这是每个工程力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在拉伸压缩变形的内容谈谈工程力学的教学。使用教材:《工程力学》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讲授内容:§5-1 拉伸与压缩的力学模型;§5-2 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针对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两节课的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让学生掌握哪一些知识,提高学生哪一些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在心。
针对这两节的内容,我提出的知识教学目标为:
1.了解杆件受拉伸或压缩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
2.建立杆件内力的概念,学会用截面法求轴力。
3.了解轴力的正负规定,会画轴力图,并能分析危险截面。
能力教学目标为:让学生理解内力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分析危险截面的位置,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内容:用截面法求内力的方法;轴力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二、旧课的复习及新课的引入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对旧课的复习和新课的引入这一环节不够重视,结果造成了开始上课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无法调动起来,对整个的学习效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节课中,我在复习提问之前先让学生观看两个针对上次课主要内容设计桥梁的坍塌、飞机飞行时机翼断裂的视频(如下视频截图1),短短的视频片段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刚开始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
学生观看以后通过思考找出原因是机构丧失了承载能力(强度、刚度、稳定性)从而引出上节复习内容。
1.构件的安全性能指标主要有哪几个?
2.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然后由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见下图2)引出本次课的内容:§5-1拉伸与压缩的力学模型。这样使得整个新课的引入由复习内容自然过渡,承上启下,环环相扣,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新课的教学环节
在新课的教学环节,首先通过仿真动画介绍拉压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见下截图3),说明学习拉压变形知识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
然后通过力学模型仿真动画的演示,可使学生对拉压变形的特点一目了然,并总结拉压变形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和构件特点(图4):
为加深学生对拉压变形的理解,设计了两个典型的小练习(图5),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清楚的理解轴向拉压变形的受力特点——作用线与轴线重合,即巩固了知识,又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完成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任务。
对第五章第二节(§5-2 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的教学,首先通过仿真动画的演示(下图6),使学生便于理解内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变形的内力:拉压变形——轴力FN剪切变形——剪力FQ,扭转变形——扭矩MT,弯曲变形——弯矩MW。
根据仿真动画学生很容易理解内力的概念,顺势提出内力如何计算。然后就重点讲解本次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截面法求内力。
用截面法求内力的步骤:截开→代替→平衡仍然通过动画(图7)演示,强调内力正负号的规定。
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略)进行讲解,加深截面法求内力的过程及内力正负的规定,让学生着重理解利用截面法分析内力的基本步骤与思维方法,并及时练习(习题略),加深求解内力的方法及灵活运用。然后进一步训练学生直接绘轴力图的能力。
对于轴力图这部分知识,可以说是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基础,所以在这里应该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除了熟练掌握绘制轴力图的基本步骤外,更应该理解轴力图所表示的意义(如图8),对危险截面的位置应特别的强调。并及时通过练习熟悉绘制轴力图的步骤。
到此为止新课的内容进行完毕,最后进行复习总结。从而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其它需要注意问题
本次课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要注意启发式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组织师生共同活动,不断地揭露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掌握知识,增长能力,并提高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将一些工程实例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当堂消化该节课的内容,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的优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的结合,做到扬长避短。
总之,在《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始终本着引导、激励的原则尽一切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胜德.工程力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纪武瑜.工程力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冯俊华(1972—),女,四川南充人,郑州市技师学院讲师,从事职校机械专业教学工作。
刘保民(1963—),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市技师学院讲师,从事机械专业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