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历资料
患者,男,44岁,1998年10月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出现牙龈出血,全身骨痛,低热,乏力,头晕。1周前出现全身皮肤瘀斑,伴肉眼血尿。入院时查体:神清合作,皮肤黏膜苍白,全身皮肤广泛出血点及瘀斑,牙龈出血,双眼眶出血,口唇多个血疱,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散在米粒至黄豆大小淋巴结,质软,无压痛,活动可,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2.9×1012/L,Hb 108g/L,BPC 35×109/L,WBC 1.9×109,早幼粒15%,晚幼粒1%。骨髓象是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髓象中以早幼粒细胞为主87.5%,POX强阳性,尿常规:WBC 20±,RBC 80±,蛋白(+++),PT 16.3秒,FIB 266mg/L,3P实验强阳性,聚体2mg/L。确诊:急性白血病(APL)并DIC。给予维甲酸60mg/日诱导治疗,同时输单采血小板、PPSB、血浆、小剂量等纠正DIC治疗后,10天后症状好转,DIC纠正,但同时出现便秘,用果导后通便,伴皮肤过度角化脱屑。23天后复查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与前片相比早幼粒细胞明显下降3%,急性呈缓解出院。维甲酸治疗60mg/日×60天。患者出院后一直呈顽固性便秘,最长达15天解1次大便,长期服用果导片、石蜡油,外用开塞露通便。1998年11月再次入院化疗,便秘使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肠鸣音减弱,需灌肠才能通便。1999年1月患者出现发热,腹胀,腹痛,肠梗阻。当地医院行剖腹检查,术中见乙状结肠中上端粪块阻塞,余未见异常发现,并行乙状结肠造瘘术,此后3个月未化疗,复查骨髓象提示急非淋仍在缓解中,并于1999年4月及6月行两DA方案化疗。1999年7月行造瘘口改道术,术后伤口愈合好,大便通畅。1999年8月再次入院化疗,复查骨髓象急非淋仍在缓解中。
讨 论
1986年我国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首先发现应用维甲酸治疗急非淋以来,使APL的治疗策略来了1次“革命”。在维甲酸治疗中出现与该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综合征的报道亦很多,但尚未坚引起肠梗阻的报道。报道这例是在用维甲酸治疗后10天开始出现顽固性便秘,直至出现肠梗阻。分析本例肠梗阻的原因,患者病前习惯排便1次/日,不考虑慢性病引起。便秘在DIC纠正后出现,并一直存在,故与DIC无明显关系。无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的依据。术中见粪块阻塞,余无特殊,可排除占位性病變、蛔虫及血供不良应起。是否维甲酸相关不良反应,尚待进一步证实。
患者,男,44岁,1998年10月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出现牙龈出血,全身骨痛,低热,乏力,头晕。1周前出现全身皮肤瘀斑,伴肉眼血尿。入院时查体:神清合作,皮肤黏膜苍白,全身皮肤广泛出血点及瘀斑,牙龈出血,双眼眶出血,口唇多个血疱,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散在米粒至黄豆大小淋巴结,质软,无压痛,活动可,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2.9×1012/L,Hb 108g/L,BPC 35×109/L,WBC 1.9×109,早幼粒15%,晚幼粒1%。骨髓象是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髓象中以早幼粒细胞为主87.5%,POX强阳性,尿常规:WBC 20±,RBC 80±,蛋白(+++),PT 16.3秒,FIB 266mg/L,3P实验强阳性,聚体2mg/L。确诊:急性白血病(APL)并DIC。给予维甲酸60mg/日诱导治疗,同时输单采血小板、PPSB、血浆、小剂量等纠正DIC治疗后,10天后症状好转,DIC纠正,但同时出现便秘,用果导后通便,伴皮肤过度角化脱屑。23天后复查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与前片相比早幼粒细胞明显下降3%,急性呈缓解出院。维甲酸治疗60mg/日×60天。患者出院后一直呈顽固性便秘,最长达15天解1次大便,长期服用果导片、石蜡油,外用开塞露通便。1998年11月再次入院化疗,便秘使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肠鸣音减弱,需灌肠才能通便。1999年1月患者出现发热,腹胀,腹痛,肠梗阻。当地医院行剖腹检查,术中见乙状结肠中上端粪块阻塞,余未见异常发现,并行乙状结肠造瘘术,此后3个月未化疗,复查骨髓象提示急非淋仍在缓解中,并于1999年4月及6月行两DA方案化疗。1999年7月行造瘘口改道术,术后伤口愈合好,大便通畅。1999年8月再次入院化疗,复查骨髓象急非淋仍在缓解中。
讨 论
1986年我国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首先发现应用维甲酸治疗急非淋以来,使APL的治疗策略来了1次“革命”。在维甲酸治疗中出现与该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综合征的报道亦很多,但尚未坚引起肠梗阻的报道。报道这例是在用维甲酸治疗后10天开始出现顽固性便秘,直至出现肠梗阻。分析本例肠梗阻的原因,患者病前习惯排便1次/日,不考虑慢性病引起。便秘在DIC纠正后出现,并一直存在,故与DIC无明显关系。无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的依据。术中见粪块阻塞,余无特殊,可排除占位性病變、蛔虫及血供不良应起。是否维甲酸相关不良反应,尚待进一步证实。